分享

SU-100改进中的反思与尝试

 老黄牛的书馆 2017-10-19

自1941年6月22日以来,历经一系列残酷的机械化会战,东线战场上的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一场机械化装甲作战车辆间的竞赛。谁能够用最少的资源和工时生产出比对方数量更多、装甲更厚、火炮威力更强,同时又能够在泥泞和雪地中畅通无阻的装甲作战车辆,谁就能掌握这场战争的主动权乃至最终的结局。在各设计局和生产厂提出的诸多方案中,SU - 100最终得以胜出的关键不过在于这一点——只有这个方案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最短的时间,使苏联红军获得一种搭载D-10S 100毫米坦克炮的装甲平台,至于其他方案则要费时费力得多,可生产性也要低于SU- 1 0 0。换句话说, 与S U - 8 5 、S U - 8 5 M 以及之前苏联所有类似的反坦克歼击车相比,SU- 1 00的确出类拔萃,在火力、防护和机动三者间取得的平衡堪称完美,但这只是一种纵向的比较,如果将这种比较放到与其同时出现的其他方案面前, S U -100的优势不但不再那么明显了,相反另外一些问题却变得刺眼起来,这揭穿了S U - 1 0 0仍然没有脱离应急设计的本质。

SU-100改进中的反思与尝试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U Z T M 选择以S U - 8 5 M 为基础, 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一番修修改改,使SU- 1 00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时间和通用性这两个至关重要的优势 ,但同时也不免带来了一些仓促设计所导致的瑕疵:首先,SU- 8 5 M为衍生而来的SU - 100带来了一个似乎经典的基本设计,前部有一个安装有D-10S炮的战斗隔舱,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则在后部有一个专门的隔舱,然而由于控制、火力、弹药、无线电,以及前部油箱统统都被置于前部战斗室内,而D-10S坦克炮连同重新设计的防盾在内,在重量上要大大超过D - 5 S85毫米炮,再加上为了增强防护性, S U - 1 0 0 的首上装甲厚度由SU-85的45毫米提高到了75毫米,这造成S U - 1 0 0的重心大大前移,包括前诱导轮在内的前部悬挂系统严重超载。长长的身管无依无靠地突兀于车体前部,不但造成在森林、丘陵、城镇等环境中的机动性严重恶化,而且在摩托化行军中也无法使用任何行军固定器,由此导致的身管变形精度下降问题,令人无计可施。

SU-100改进中的反思与尝试

其次, 与S U - 8 5 M 一样, S U -100在设计中遵循着这样一个“古老”的原则——“在满足总体布置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装甲壳体包裹的车内容积。与S U - 8 5 M 近乎完全相同的车体却没能为SU - 1 0 0提供一个更大的战斗室,结果由于D - 10使用的是定装弹药,因此炮弹长度近1米,在如此狭窄的战斗室空间里装填时会限制装填角度,这反过来不但影响了射速,也影响到了炮手对目标的瞄准和跟踪……简而言之,“经典”两个字意味着“不可超越”,但从S U - 1 0 0 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真的是一个不可超越的经典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S U - 1 0 0 的确是D - 1 0 S 100毫米坦克炮与现有坦克底盘成功结合的典范,但却不是最好的。事实上,以无炮塔的方式将D-10S 100毫米坦克炮与现有坦克底盘相结合的路子虽然被UZTM深刻领会了,但最大限度沿用T-34/76底盘的做法既带来了时间、通用性和可生产性上的巨大优势,也深深地束缚住了SU-100的进一步发展,而这种束缚是如此的严密,以至于一切根本性的变化都是不可能的,除非推倒重来。

既然SU-100是一个并非经典的经典,那么对其的超越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了。前文曾经反复强调过, 尽管S U - 8 5 与S U - 1 0 0 的成功又大大刺激了斯韦尔德洛夫斯克方面的创作欲望,然而完整的坦克设计绝非U Z T M 的专长所在, 作为一个巨型工业联合企业,生产厂的身份决定了U Z T M 至多只能在“组合式创造”这个夹缝中寻求自己的突破。不过,无论对于有炮塔的坦克还是无炮塔的歼击车来说,一个最佳总体布局方案的主要特征永远是这样:没有利用的车内容积最小、能量从发动机传递到行动装置的路径最短、液气管路最短、整个底盘对于全车重量负载均匀。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允许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时间、通用性和可生产性的妥协要求,那么要获得一辆真正令人满意的坦克歼击车,就必须对于底盘的整体布局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或者干脆研制一种全新的底盘。然而,研制一种全新的底盘已经超出了U Z T M 的能力范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