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染病知识-每日学习(第16期)炭疽

 马拉cml37vnyza 2017-10-19

1、炭疽的病原学特点:炭疽杆菌属需氧芽胞杆菌,为粗大的革兰染色阳性杆菌。可形成荚膜,有荚膜的杆菌致病力强,荚膜及毒素是此菌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引起组织水肿出血。

2、炭疽病原体的理化特征:炭疽杆菌对日光、热及一般消毒剂敏感,但其芽孢对外界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方法均不能将其杀死。

3、炭疽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的食草类动物,以牛、羊、猪等家畜多见。肉食动物虽然为低感染动物,但也可能为炭疽的传染源。炭疽患者也可作为传染源,但较少见。

4、炭疽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

(1)皮肤接触: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和染菌的附属品或半成品而引起皮肤炭疽。

(2)呼吸道吸入:因吸入含有炭疽杆菌或其芽孢的气溶胶、尘埃而导致肺炭疽。

(3)消化道食入:而进食未充分烹饪的带菌食物可引起肠炭疽。

其中皮肤直接接触病死畜及食用未经煮熟的病畜肉是炭疽的主要传播途径。

5、炭疽的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以农牧民、屠宰工、皮毛加工者、动物饲养员、兽医等尤为易感,病后可获免疫力。

6、炭疽的地区分布:炭疽呈全球性分布,主要在南美洲、东欧、亚洲及非洲等地区。本病多分布于广大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

7、炭疽的的季节分布:我国全年均有发生,多数力散发病例,偶有局部流行,以西部地区发病率较高,但发病患者数已明显减少。暴发流行高峰多在6~9月,发病数占全年的80%以上。

8、炭疽的人群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一般未进行预防接种,感染多发生于牧民、农民、兽医、屠宰及皮毛加工工人等特定职业人群,20~49岁人群居多。

9、各型炭疽的潜伏期:皮肤炭疽为3~10天(多5~7天),肺炭疽1~7天,肠炭疽2~5天(亦可于24h内发病)。生物恐怖相关皮肤炭疽1~10天,吸入性炭疽5~11天。

10、炭疽的主要临床类型: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口咽部感染,炭疽败血症,脑膜炭疽。

11、皮肤型炭疽的临床特征:最多见,约占炭疽病例的95%。

(1)部位:多发生在暴露部位如手、面部、臂及颈等的皮肤。

(2)形态:受染后3~10日(多5~7日)在受染处出现约lcm的无痛斑疹或出血疹,次日为疱疹,内含大量的炭疽杆菌,肿胀扩大,5~7天后坏死破溃呈溃疡,血性分泌物在溃疡表面形成黑色结痂,焦痴下为肉芽。

(3)大小:直径1~5cm,周围水肿可大至5~20cm,由于末梢神经受压而无痛觉是本病的特点,只有轻微的发痒,1~2周后肿胀消退,黑痂脱落,肉芽组织愈合成瘢痕。

(4)全身症状:发热,体温多在38℃~40°C,伴头痛、关节痛及全身不适,体温持续3~5日下降。

(5)恶性水肿型皮肤炭疽:皮肤大片水肿,无水疱,多见于眼睑、颈部、手等皮下组织较松弛的部位,肿胀处透明、质软并迅速扩大至坏死,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6)预后:皮肤炭疽预后较好,在适当治疗下病死率<>

12、肺炭疽的临床特征:又称吸入性炭疽,罕见。

(1)在吸入病菌后1~7日发病。多原发性,通常起病较急。

(2)症状:开始为低热、乏力及干咳等流感样症状,2~4日后病情急骤加重,表现寒战、高热、咳嗽加重、胸痛、血痰、呼吸困难及紫绀和大汗。

(3)体征:肺部有湿啰音、哮鸣音或胸膜摩擦音。

(4)X射线胸片:典型表现为纵膈增宽,以及肺炎和胸腔积液表现。

(5)并发症:患者常并发败血症、体克、脑膜炎,血性脑脊液中易检出炭疽杆菌。

(6)预后:多在2~3日甚至24h内死亡,病死率高达80%~100%。

13、炭疽的诊断标准: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患者应具有细菌学或血清学诊断阳性结果方可确诊。

(1)流行病学史

1)患者生活在证实存在炭疽的地区内;或在发病前14d内到达过该类地区。

2)从事与毛皮等畜产品密切接触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炭疽芽孢污染的地区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活动。

(2)临床表现

1)在面、颈、手或前手臂等暴露部位的局部皮肤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丘疹、水疱,周围组织肿胀及浸润,继而中央坏死形成溃疡性黑色焦痂,焦痂周围皮肤发红、肿胀、疼痛不显著。该部位的回流淋巴结肿大且常化脓,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少数严重病例,局部呈大片水肿和坏死。

2)急性起病,发热、腹胀、腹部剧烈疼痛、腹泻,通常为血样便或血水样便。可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中含血丝及胆汁,可有消化道以外症状和体征。

3)高热、呼吸困难,可有胸痛及咳嗽,咳极黏稠血痰。肺部体征常只有散在的细湿啰音,胸部X射线的主要表现为纵隔影增宽。常见胸腔积液。

4)剧烈头痛、呕吐、项强,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呼吸衰竭,脑脊液多为血性,可继发于以上1)~3)各种症状,也可能直接发生。

5)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寒战、感染性休克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皮肤出现出血点或大片淤斑,腔道中出现活动性出血,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与循环衰竭,血液涂片镜检可检出大量革兰阳性大杆菌。可继发于以上1)、2)、3)各种症状,也可能直接发生。

(3)实验室检测

1)皮肤溃疡的分泌物,痰、呕吐物、排泄物,或血液、脑脊液等标本中,显微镜检查发现大量两端平齐呈串联状排列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2)细菌分离培养获炭疸芽孢杆菌。

3)血清抗炭疽特异性抗体滴度出现4倍或4倍以上升高。

(4)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具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并具有临床表现中任何之一者。

2)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临床表现中任何之一,并具有实验室检测中1)的镜检结果。

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并具有实验室检测中2)、3)任何一项者。

14、炭疽疫情应落实的措施内容

(1)患病的牲畜应立即宰杀、焚毁或加大量生石灰深埋地下2m以下,严禁剥皮或煮食。

(2)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

(3)疫区要严格管理,必要时可封锁疫区。对可能被病畜污染的物品要严格消毒。患者的衣服、用具、分泌物、排泄物、医疗垃圾等分别釆取煮沸、漂白粉、高效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等)、高压蒸汽等方法消毒。

(4)病畜、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医学观察8天。必要时可用四环素、青霉素、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等药物预防,并同时接种炭疽减毒活疫苗。

(5)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的防护。严格使用生物安全柜操作,并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眼罩、口鼻防护用具等。

15、肺炭疽的报告管理:肺炭疽患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应于2h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h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卫生防疫机构在核实疫情后立即向上一级卫生防疫机构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同级政府。

16、患者的转运:转运前应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措施。转运中可采用一般消毒、隔离措施,无特殊要求。原则上应就地隔离,避免长距离运送患者。

17、患者的隔离:  炭疽患者由做出疑似诊断时起,即应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创口愈合、痢皮脱落、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次阴性(相隔5日)为止。

18、炭疽流行时的管理措施

(1)发现动物和人的炭疽病例,首先应封锁发病现场,立即报告辖区的兽医卫生、疾病控制中心等防疫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便于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处理现场;病死动物及时用沾有生石灰水的棉花团堵塞口、鼻和肛门等天然孔,避免病菌进一步扩散传播。患者或疑似患者及时釆取隔离防治。

(2)病死动物严禁屠宰放血、剥皮和食用。使用密闭不渗漏的专用车辆运送到化制站焚烧湿化或销毁。无化制设施、设备的农村、偏僻地区,可选择高燥地带深挖2m以上的深坑埋之,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掩埋尸体。污染的副产品(指皮张、毛骨羽角和绒等)消毒参照《畜禽产品消毒规范(GB/T 16569-1996)》执行,即用环氧乙烷、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法、过氧乙酸浸泡消毒法、高压蒸煮消毒法、过氧乙酸或煤酚皂溶液喷洒消毒法。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可能污染的场地、车辆、设施、工器具、圈舍、工作服、靴鞋、工作室可分别采用上述方法严密消毒防疫。为防止炭疽杆菌形成芽孢(孢子),必须在6h内处理完毕,方为安全妥当。

(3)凡是直接或间接触及炭疽的人和动物,均应及时到防疫部门注射炭疽弱毒疫苗进行有效防治;疑似炭疽的人和动物,早期可使用较大剂量的抗生素(青霉素、金霉素),目前多釆用抗生素新药——环丙沙星有明显疗效。

(4)炭疽患者在隔离防治时,皮肤型者不可随意刺破或切开病灶痈肿部位,以免病菌扩散传播。病灶四周可注射青霉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