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寫并活着•井上有一 | 守贫挥毫六十年

 励志朝阳 2017-10-19



书法家王冬龄说他是“‘近代美术五十年’的代表性艺术家”,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称把自己的心留给了他,欧美观众将其与毕加索相提并论,中国评论家说他“影响了中国书法30年”……他是日本书法艺术家井上有一,被认为是“20世纪日本书法的一个奇迹”。


2017年10月13日,“并活着·井上有一”书法展将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1

one

决 裂
书法是万人的




井上有一的经历堪称传奇。他出生于1916年,25岁时开始学习书法,34岁时凭借《法华经自我偈》进入日本书坛。作为书法新秀发展顺利的他,却在短短两年之后与日本书坛决裂。


当时,井上在日本连续参展获奖,但他对评审工作更偏重于人际关系、而非看中参展作品大失所望。战后,曾经各奔一方的书法家又重新聚集,恢复书法私塾,以征集作品展的组织形式为名维系过往家族式的书道沙龙,井上对此也极为反感。


他旗帜鲜明地写下《书法的解放》一文,并向老师上田桑鸠递交绝缘书,宣告与陋习不改的书坛决裂。他明确主张回到“书法的原点”,“打破此种书写的日常性”,以“日日绝笔”的心境书写,之后连续发表了大量崭新的作品。




《书法的解放》


没有比书法家自以为垄断着书法更滑稽可笑的事。书法是万人的艺术。在通过日常使用的文字谁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这一点上,书法在艺术中也是一枝独秀的。它好比原始人之与土器的关系。


世上再也找不到像书法这样,可以融入生活的极简洁、直截了当、且内涵丰富的艺术了。


书法是万人的!


解放书法!


书法家,放下你的幌子吧。人人必须是书法家。


书法家,赤条条来吧。豁出去摈弃一切,作一个人重新起步吧。我首先,要向我自己这样大吼。




《塔》



《母》



2

two

“贫”
开启一字书创作




井上有一出生在东京平民区一个贫苦的旧家具商家中,一直梦想当画家,但家里却供不起他上美术学校。他进入国立师范学校就读,19岁便当上老师,用工作得来的钱跑到城里去上画塾。学了五年油画后,终因花费巨大放弃,转而学习书法。“贫穷所迫,书法简简单单一支笔一张纸就足够。”


工作以后的生活还是很贫困,毕竟创作需要的笔墨纸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与书坛决裂让井上原本就贫困的日子更加艰难:内有虚无感缠身,租借的房子又被房东收回。他拿出仅有一点钱,借贷买下海滩的一块荒地,自己动手修盖小屋,收起毛笔,拿起锄头和铁锹。


名气没有给井上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他一不收学生,二不卖作品,白天在学校兢兢业业上班,晚上回到家用心创作。1954年,他写下了第一个“贫”字。“自暴自弃般在破烂的隔扇门上猛击般地书写,这与当时的心情完全吻合。”从“贫”字开始,他开始了一字书的创作,自此以后的30年里,他陆续写下64幅“贫”。“以此为开端,不知不觉中‘我’变成‘我’,一字书成为我的本命。”







《贫》



《鸟》




3

three

知足者富

尽情大胆的去挥毫




“记得老子有一句话,叫‘知足者富’。我认为懂得这四个字,绝不会起战祸。”——井上有一




1978年,井上创作了《东京大空袭》系列和《啊!横川国民学校》等与战争体验有关的作品,三十年来一直想写而写不成的,终于写成了:“迄今为止我的人生中,最惨烈的体验莫过于1945年3月10日东京空袭。我躲在学校楼梯下面很小的三角形贮藏室中,蹲在外面仅三米远的人堆里,瞬间化为油锅地狱时的惨烈喊叫终生难忘。当时的情景,我想在有生之年写出来,这样的时刻终于来了。”


幸存于流血之夜的经历,让井上深深地明白了战争与死亡这两个沉重的字眼。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偶然、不堪一击。从此之后,他的作品愈加狂放。


1955年,战争结束十年,也是日本当时高喊“国际化”、探索“新方向”的第十年,他的激情随之迸发:“在战争中有成千上万人以死的代价为我们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尊严,现在是时候了,我们必须弄清什么是真正的‘尊严’,抛开传统,尽情大胆的去挥毫又会怎样?”




《月》



《懒窝》



 序/李小山





若干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井上的作品,惊讶之余,也深为叹服。因为在我们周围,书法已然变成某种程式,大多数所谓的书法家只是个简单的程序编码员,按照前人设定的程序一路走下来,无需心性,无需才华,无需艰苦的努力,全凭“功夫在诗外”的投机取巧,竟然弄出一片“繁荣”景象,以致“大师”迭出,带动了全民书法热潮。当年林散之感慨书法热坑害了书法,眼下岂是一个“热”字了得?“烫”字都不足以形容了。所以,尽管我热爱书法,却是敬而远之,不给自己心里添堵。


书法的乱象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张印着“传统文化”字样的狗皮膏药,对于那些既与“传统”无涉,又和“文化”相隔的人,倒是包治百病的。男女老少谁不会捣鼓几笔汉字?门槛低,人多势众,想不“烫”都难。我不反对人们参与书法,喜爱书法。我看不惯一伙人利用权力和资本,上下呼应,依靠书法做幌子,争名夺利,搞得乌烟瘴气。我看过许多书法展览,最强烈的印象是,千人一面,除了雷同还是雷同。他们只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群体,一个整块。如此,便无法言说谁谁谁的特征,谁谁谁的成就。


以此而言,井上便是很好的例子。纵观井上的经历和创作,几乎可以说,他与书法之间是一种搏命的关系。许多钟情书法的人,也投入了时间和精力,但都把书法视为雅事,琴棋书画、修身养性。这没什么错,古人就是如此,典范摆那儿。是雅是俗不重要,重要的是书法在你生活里的比重——是赏心悦目的花边,还是你生命价值的体现?井上用了一生来证明书法如何与个人共存,如何把自己的皮肉作为土地,血液作为养料,使得书法在不毛之地茁壮成长,繁花似锦。因而,他是一个标志,一种象征——证明了书法这一源远流长的书写形式魅力永存。


我们馆把筹划井上的作品展看做契机,借以讨论书法在当下的境遇,以及种种可能性。展览本身提供的视域是有限的,思考却是可塑的和长久的。祝愿本次展览圆满成功。           





展 览 信 息





寫并活着·井上有一


书法展览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13日-11月26日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4号展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