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现代蔬菜产业园的困境与出路

 飞扬AB 2017-10-19




近年来,现代蔬菜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规模由几百亩到上千亩不等,种植设施一般以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为主,资金来源有企业、个体、专业合作社、村集体、项目扶贫资金、对口帮扶单位等。然而,通过调查发现,现代蔬菜产业园区无论是何种经营主体,采取何种经营模式,许多园区都面临着亏损或倒闭的风险,能够实现盈利或正常运转的园区少之又少。


1 、存在问题


1)盲目投资建设。很多园区投资人都是在没有明确的产业规划的情况下,仅凭着一腔热情和想当然,在当地产业政策的激励下,一哄而上地盲目进入这个行业。很多园区都是先抢地,然后再想发展什么,本末倒置。投资人没有建设管理蔬菜园区的经验或经历,或者对于农业来说根本就是门外汉,只听说在大棚温室种菜赚钱,也不调查研究,或者只是到外地看了别人的东西,觉得不错,回来自己就上马,结果等建起来才发现与想象的不符,使园区陷入困境。


2)建设质量差。有的园区建设是奔着国家补贴去的,或者是承建者为了套取园区建设资金而偷工减料,或者忽视前期的专业性规划,导致园区建成后规划不合理、配套不齐全、质量不合格,甚至根本不能进行正常生产。如某县扶贫办2012 年帮扶某村建设占地300余亩蔬菜园区,全部60多个塑料大棚均为竹木结构,材质细且连接部位松散。2013年夏季一场大风,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损失惨重。后经调查发现,除了连接部位松散外,所有立柱竟然都没有地锚,只是浅浅插入地面以下不足20 cm。某园区为套取国家资金,竟然在盐碱度高、几乎寸草不生的土地上建设了几十个简易日光温室,由于土地改良困难,目前除了几个用来生产蘑菇外,其他的均在闲置。


3)生产设施建造不标准。施工公司照搬外地温室大棚建造模式,不懂得因地制宜,导致设施不适用,有的冬天不能正常生产,有的雨天棚膜积水,有的不了解当地地下水位浅而随意下挖,造成冬季土壤湿度大、地温低,从而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等。


4)农业技术水平低。很多园区从山东寿光等地直接找菜农当技术员,他们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理论知识,不能做到因地制宜,而是死搬硬套,造成指导混乱,把园区变成了实验田。许多技术员延续传统的大水大肥种植模式,不懂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不懂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技术,既浪费水肥,增加生产成本高,又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5)标准化程度不高。蔬菜园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不同于一家一户的散种,有些基地技术人员没有经过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管理技能培训,还是沿用过去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指导园区生产,一人一套技术,无法实现标准化规范生产。


6)空谈理论,不重实践。有些“高科技园区”在技术方面过分依赖学术专家,或者热衷炒作高科技概念,不注重实际,结果造成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劳民伤财。


7)土地承包费和人工成本高。以河北省盐山县为例,大面积园区土地承包费用都在1 000元/亩以上,资金占用比例高。如果生产附加值低的蔬菜产品,即便是产量高,除去生产、人工等费用,也很难实现盈利。同时,随着全国普遍性用工成本的增加,农村劳动力工资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人工成本更高。某些园区一方面管理层不懂生产和管理方法乱指挥,造成员工积极性不高,整天磨洋工、混日子,生产效率不高。一方面员工没有经过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有的根本不懂蔬菜种植技术,就直接上岗,工作效率和完成质量都 不高。


8)病虫害多,重茬严重。设施建成后,没有进行科学平衡施肥与合理轮作,一味重茬连作,乱用化学肥料、农药,造成土壤生态恶化,病虫害逐年加重,土壤板结、酸化,土传病害猖獗,蔬菜产量低、品质差,最终导致园区效益低下。


9)产品滞销、卖不上价。园区在建设初期没有做好种植规划,而是按照常规的种植方案和种植茬口安排生产,在蔬菜大量上市的时候上市,既没走绿色有机等高端路径,也没做品牌化营销,销售渠道只能走传统批发市场,注定价格上不去,产品滞销。


10)营运资金不足。蔬菜园区本身投资就较大,资金回收周期长,加上劳动力成本升高,若自身农产品又卖不上价,甚至滞销,必然导致园区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


2 、解决思路


1)正确进行舆论导向,减少盲目圈地行为。理论上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发展要走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需要进行土地集中经营,但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农业,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和配套的人才、技术和市场培育。建设农业园区要考虑经济风险,舆论引导不能脱离经济规律,政策导向也不能暗示土地流转时国家会有较多的补贴,以免造成盲目的圈地行为。


2)慎重制订补贴园区的政策。近些年来,国家与地方政府在支持蔬菜发展上力度很大,但收效甚微,原因就是点多、面广、资金少。对于一个蔬菜园区来说,那点资金是杯水车薪,尤其是对于一个即将倒闭的园区,有与没有结果是一样的。发展园区要遵循市场规律,要允许一些园区倒闭,政府不能做慈善机构。因此,政策扶持要慎重,既不能成为个人套取公共资金的对象,也不能成为蔬菜园区盲目发展的诱因。


3)因陋就简,改进生产。对于建设质量不合格的种植设施要进行加固,提高其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保温性能达不到冬季生产要求的温室,在尽量增加保温设备、提高设施保温性能的同时,可以考虑分秋冬茬与冬春茬种植,或者是种植一些耐寒性强的蔬菜。对于土地盐碱或板结等不适宜作物生长的,一方面要考虑换土,另一方面要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施用,改大水漫灌、大水大肥为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滴灌或微灌,或者改用无土种植、立体种植或食用菌种植等。


4)加强园区管理与员工培训。农业园区的管理不同于工业企业的管理,它不便于量化员工的工作量,尤其是在园区效益与员工工资不挂钩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员工磨洋工、混日子的现象。园区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园区的成功与否。因此,必须加强园区管理,学习先进和成功的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园区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员工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术水平,使每一位生产部门的员工都能根据气候变化及作物生长状况作出正确判断并及时采取合理措施,或及时把情况反馈给技术人员。


5)创新经营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企业性质运营的蔬菜园区,由于人工费用高与管理困难,可以创新经营模式,让园区效益与员工利益挂钩,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与归属感,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活力。如盐山县绿之源蔬菜标准园为提高管理效率,把大棚日常生产管理承包给员工,园区根据多年的市场规律,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位来收购员工的产品,实现利益的合理分配,使得付出与利益正相关,从而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使管理简单化,园区运营方也能获得合理的收益。


6)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园区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要走出去、请进来,与大专院校或科研单位协作,与知名高科技农资企业、大型超市、蔬菜购销中介多联系,多听、多看,不盲目下结论、上项目。要选择符合园区自身发展需要的东西,以科技来提高产量与品质。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安排茬口。科学调控小气候,综合防控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科学化进行水肥管理,采用水肥一体化浇水施肥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等。要实现园区可持续发展,还要在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以企业性质运营的园区,不能跟普通老百姓去竞争,要在提高品质、错季种植、延长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品牌化建设、休闲观光等方面做文章,全方位发挥园区整体优势,争取效益最大化。


中咨规划中心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林业生态旅游工作委员会

中咨国业规划设计中心(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参股单位)


规·划·设·计


服务范围:

项目建议书

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

生态农业旅游园区规划

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休闲农业、生态农庄规划

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规划

生态循环农业园区规划

都市农业园区规划

畜牧水产园区规划

文化旅游规划

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3—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PEOP】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