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对于股权投资怎么看的?

 北极熊788 2017-10-19

得益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日趋成熟,IPO、股权转让、并购、回购等多种方式的退出渠道日益完善,人们参与股权投资的热情也日渐浓厚,2016年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额就已经高达7449亿元。

股权投资机构更是抓住了这一所谓的“风口”,不断鼓吹“人无股权不富”的理念。为了进一步挖掘投资者,更是打出了“股权投资,高净值投资者的标配”这样的口号。

但真的所有的高净值投资者都适合参与股权投资吗?真相永远比想象来得残酷。

好的股权投资项目是有稀缺性的

像滴滴、摩拜、ofo这样的独角兽是无数股权投资者的梦想,但这样的项目又有多少?屈指可数。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老的投资机构还在、新兴的投资机构如春笋般冒出,狼多肉少。就算有好的投资项目,也未必能投到。真格基金徐小平在投资ofo后曾感慨自己投得少了,但此后共享单车一个半月融一轮,很难再投进去。

因此,能俘获现象级企业的股权投资项目,只能是凤毛麟角。

据此推算,普通投资者能够接触到好的股权项目的概率,就更是惨不忍睹了。

很难把握最佳介入时机

股权投资从最开始的种子轮、天使轮、到Pre-A、A轮、B轮、C轮…到最终退出,中间会经历多个轮次的募资。

按照成功的概率来说,越往后越大,Pre-IPO投资基本是成功的大概率事件,而天使轮成功的概率就很小。

但从收益来说,越早介入,获得的收益会越大。

举个项目成功的例子:

2004年,创投教父彼得·蒂尔投资facebook,其收益率是两万倍。

2007年左右,李嘉诚投资facebook,收益率是六七倍左右。

2011年左右,DST投资facebook,但其收益率只有两倍。

因此,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很重要,介入的时机更重要。如果没有专业和经验的支撑,根本找不到最佳的介入时机,获得的投资收益也就没那么乐观了。

股权投资也挑投资者

事实上,优秀的资管方更偏爱与专业人士合作。也就是说,股权投资也挑人,最好的投资项目一般都会对接有经验的专业机构,机会都先被业内人士分食了。

这很好理解,就像定增。高管参与定增的不一定是好项目,可能有通过定增增加投资者信心,从而稳定股价等意图;但反过来这事是成立的,优质的定增项目一般会被大股东高管或上市公司的核心团队优先参与。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好的投资机会不是有准备就可以。信息不对称天然就决定了普通投资者的弱势地位,很有可能遇到的都是乐视项目那样的“烂桃花”,成了无辜的接盘侠。

“行业惯例”你未必懂

潜规测”不是娱乐圈的专属,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些行业内熟识的“行业惯例”,业内人操作娴熟,门外汉很多时候就只能被动接受。

比如股权投资就涉及很多合同,这些复杂的合同中就暗藏着很多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的条款。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股权投资风险透视(六):这7个关键条款,你的投资协议里有吗?》中就曾举例过这样常见的条款。

因为太过专业和繁杂,具体内容和存在形式还会不断变化,普通投资者很难自己把控。稍不留神,就可能掉进投资机构是事先埋好的陷阱里。


在投资机构的轰炸式传播和渲染下,股权投资这两年都快被“神仙化”了,街头巷尾都在谈“投资”,人人都幻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当年的P2P,兴起的时候也是一度掀起全民参与热潮,但结果呢?繁华过后只留下一片狼藉,如今已经陷入了人人喊打的境地。

照此发展轨迹,股权投资说不定真会演变成第二个P2P。而且,股权投资实质上比P2P风险更高、专业性更强,结局搞不好更惨烈。

说到底,股权投资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它是一个高门槛的投资品种,这么说不仅是针对它的投资成本高而言,更多的是要强调它对于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对于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要求也很高。

普通人一定不会假装医生给自己开刀,但普通投资者怎么就觉得自己能驾驭股权投资并从中攫取利益呢?

股权投资不是大众游戏,专业的事还是要借助专业的力量。参与股权投资的投资者除了要加强自己专业知识,还可以邀请具有内行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参谋,定制最适合自己的股权投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