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掉这2个坏习惯,你的孩子也可以是学霸!

 家有学子 2017-10-20

这两天看了一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讲的是在一个课业压力繁重的顶尖工科大学,这里的学生为了考试,每天都埋头苦读。而有一个学生兰彻,却与众不同。他不靠死记硬背,从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该玩的时候玩。

另一个学习用功的典型—查尔图,一天二十四小时基本上都在学习,对书本上的每个概念每条公式都倒背如流烂熟于心。然而,每次考试,他都会输给兰彻。

当他们毕业之后,查尔图虽然当上了大公司的副总裁,但兰彻却最终学以致用,成为了一个拥有400多项专利的真正的科学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太多像查尔图一样的学生,明明是最用功的最努力的,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少,却不是成绩最优秀的。这样的学生,有着以下两个明显的特征:

 01 笔记记得像印刷品一样

有很多孩子,课堂笔记做得就像印刷品一样,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标注出来,翻看他们的笔记本就像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然而,同样是这批同学,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尽人意,甚至比那些不做笔记的同学还要差。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认真”记笔记的孩子,他们就像一个机器一样把老师的课件、板书一字不落地记录下,自始至终却没有思考老师的讲课内容。甚至有时候,他们可以不看本子,只是盯着黑板,然后快速地记下来。顾此失彼,老师讲的内容也就左耳进右耳出了。

下课后,如果问他们,这节课老师强调的重点是什么?同学都提出了哪些疑问?他们肯定是一问三不知,上课只顾着抄笔记了,哪还有功夫听老师讲了些啥呢?

那么,究竟怎样合理高效地记笔记呢?

记笔记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像“速记员”一样,一切都记;二是像看电影一样,一切都不记

记笔记要把握时机,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做笔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孩子在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

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个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简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去补记,而且一定要记好、记全、记准。

凡是课本上有的,可以不记。有些孩子的笔记完全就是抄了一遍课本,这根本就是无用功。这就要求孩子需要提前预习,因为,只要是一无所知地来上课,必定会记多了。

最后切忌抄别人的笔记。有的学生比较懒,自己在课堂上不愿做笔记,下了课去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总结综合能力。只有自己做笔记才会有学习效果和意义。

 02 学习时间很长

这是家长和孩子们常常陷入的学习误区,以为学习时间越长,效果就会越好。因此,很多家长督促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的时间全都用在了学习上。孩子们也很兢兢业业,课间从不玩耍,每天晚上在小台灯下做各种习题一直到深夜。

然而,到考试的时候才发现:回报和付出压根儿不成正比。

为什么呢?首先,孩子的大脑是有一个兴奋、抑制的反复循环周期的,对不到10岁的小学生而言,做任何一件事的兴奋周期不会超过55分钟;而10到12岁之间的孩子,这个兴奋周期也不会超过75分钟。

也就是说,连续的学习时间超出了这一周期,大脑就自动进入抑制状态,表现为眼神呆滞、反应迟钝、记忆下降,因此学习效率十分低下。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其打疲劳战,不如换一个领域学习,比如数学做了一个小时,改换成英语学习,这样,孩子的学习将安排得更加紧凑,也不容易感到厌倦和疲惫。

也可以休息或者活动,让大脑的另一个区域兴奋起来,而令已经疲惫的这一区域,进入休养生息的状态。这样做表面上是失去了一些学习时间,实际上却以倒逼的方式,逼迫孩子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

文章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