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论时的逻辑问题

 mingmu888 2017-10-20

上篇我们谈到如何讨论问题,向大家介绍了讨论问题的方法——罗伯特议事规则。但仅仅有方法还是不够,我们还要讲逻辑,基于逻辑的讨论才能进行下去,才会卓有成效。


下面我们简要举几个例子来学习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逻辑。


一、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认为一个事物只有两个极端,不是一个极端就是另外一个极端,没有中间状态。


例1,

男: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还是这样甩脸色给我看?

女:你们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你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以后不要和我说话。


解析:“你们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就是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以此来判定男方,是谬误的。


二、以歪曲对方的观点进行反击:


例2,

男:去洗发店要防止被理发师忽悠,现在经常听到有人去理发店理一次发花个两三千啊

女:你真抠门,我去理个发你就嫌我多花钱啊,再说我用的是自己的钱啊


解析:男方提醒女方注意不要被理发师忽悠,防止上当,女方却歪曲男方嫌她多花钱,进而对男方进行攻击,认为男方抠门。男方提醒女方避免被忽悠,与让女方少花钱或多花钱,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女方符合逻辑的回答应该是类似这样的:“好的,我会注意避免被忽悠的。”而花了多少钱,仍然是女方自行决定的。


例3,

女:最近娃总是半夜醒来,一定要我抱起来走几圈才能再睡着。太累了。

男:都是你惯的。


解析:女方描述问题,看似在哀叹,看似在抱怨。男方没有去分析问题,直接回复一句责怪的话,攻击女方。


三、错误归因:比较常见的是把时间上先后发生的事情,当作前因后果。


例4,

男:你怎么又生气了?

女:和你一起去看场电影,结果现在我手机开不了机了。


解析:虽然看场电影这件事发生在手机开不了机这件事之前,但它们二者并不构成因果关系。手机开不了机可能是因为其它原因,如没有电,或者手机本身坏了。


四、滑坡谬误:不合理地使用连串的因果关系,将环节中的“可能性”转化为“必然性”,从而得出极不靠谱的结论。


例5,

男:小孩子不要喂太饱了,对健康不好。

女:没有吃饱身体就不够强壮,容易生病,长不高,以后哪里去娶老婆,你想让你儿子打光棍啊!


解析:显然,不要喂太饱不会必然导致不够强壮,也不会必然导致容易生病,更不会必然导致长不高,更谈不上娶不到老婆 。女方的回答里是层层因果加强,结果得出一个的极不靠谱的结论。


五、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性。两件事情的发生,可能有某一个共同的因素使他们连接在一起,但并不代表他们两者是因果关系。


例6,

男:你晚上睡觉不要看手机了,咱们小孩子最近的睡眠质量越来越不好了,个子都没有长高。

女:哦。


解析:大人晚上睡觉前看手机和小孩子睡眠质量不好,个子没有长高,可能存在相关性,但两者间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小孩子睡眠质量不好,可能是因为最近缺乏运动,也可能是因为白天睡了太多。个子没有长高,可能是因为睡眠质量不好,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如微量元素缺少,或者缺钙等。(当然,把手机带到床上去看,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应改掉。这里仅仅只是做一个逻辑分析的举例。)


六、迷信权威或书本。以某权威或书本上的某一个观点,不考虑实际,生搬硬套应用于现实中,结果导致不客观,不合理,不符合实际。


例7,

女:你看这篇文章,说家庭老人和年轻人分开住,有助于家庭和谐。还是给你爸爸妈妈在外面租套房子住吧。

男:写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是个女人。


解析:老人和年轻人住在一起,是否和谐,取决于双方性格和价值观,与双方是否住在一起,并无必然联系。女方直接引用书中的观点做结论,并不一定符合实际。


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种类型逻辑问题,有机会寸心会再一一列出,希望能够为你的观点增加几分力量。转发本文吧,让你们的讨论更有效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