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 | 蔡仲娟教授:心中永不停歇的插花梦

 秦岭之尖 2017-10-20

—   人人都来学花艺   —


蔡仲娟,中国杰出、终身、资深插花花艺大师

把想象中的

审美主体与现实中的审美客体

相互对象化

充分融入自身的情感、知识以及理念

把内心世界的意境具体的表达出来

实现了精神与现实的统一



花艺主张

蔡仲娟先生高尚豁达、儒雅谦逊、造诣深厚,善用花草“化腐朽为神奇”。在她五十多年的艺术创作和研究中,为我国的插花花艺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逐步形成国内外插花界赞誉的艺术风格。

她的作品格调高雅、脱俗自然、意境深远、回味无穷,造型简练、线条流畅、赋色清新、淡雅天成,观之如赏名画、如吟好诗。经过反复实践,她研究出了适合中国现代艺术插花的造型理论,总结造型理论有插花基础“六法”(上轻下重、上散下聚、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俯仰呼应、虚实结合),插花新“六法”(对角平衡法、一枝突出法、立体构成法、分组组合法、工艺编制法、紧密聚合法)等,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典型中国特色和海派风格的插花艺术作品。蔡仲娟大师的作品是中国插花艺术的典型代表,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插花的深厚底蕴,兼有现代创意插花的情趣与意蕴;既有欧美崇尚的理性、装饰的形式美,更富有东方讲究的意境和哲理。



艺术履历

当代中国插花界的资深前辈。高级工程师,长期担任上海市园林绿化管理局领导,中国杰出、终身、资深插花花艺大师,中国唯一国际级评审,日本花道池坊圣流正一级教授,美国花艺学院教授,日本国园艺振兴协会高级顾问,至今已从艺57周年桃李天下,曾担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副会长、上海插花花艺协会会长、上海市插花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插花花艺进修学校校长。现任乃夫插花花艺学校艺术总顾问,兼任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纺织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上海城建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曾担任全国插花花艺大赛评委;中国第一、二、三届插花艺术展评委主任;曾组织策划主导第一、二、三、四、五、六届“花之韵”上海国际插花艺术展;曾担任中国插花花艺展览会评委主任;曾担任首届(天津)中国插花花艺大赛评判长;曾担任第一、二、三、四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评判长;曾担任第四、五、届“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评委;曾担任中国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花卉博览会评委;曾担任2013、2014、2015“台北爱与芬芳”国际插花花艺大赛评判长;曾长期担任上海市接待国宾馆和重大政治任务的花卉布置总策划。 蔡仲娟的插花格调高雅,脱俗自然,意境深远,对之如赏名画,如吟好诗,令人回味无穷。作品在造型上追求简练,强调线条的流畅感,色彩上讲究清新淡雅,如出水芙蓉,美丽天成。代表著作《中外艺术插花作品选》、《中国插花 日本花道》、《艺术插花指南》、《家庭插花》、《花篮插花》、《人造花、干花插花艺术》、《中外现代花艺》、国家劳动部插花教材《插花员(初级、中级)》、《插花员(高级)》等。



作品欣赏




蔡仲娟教授:心中永不停歇的插花梦>>>>>

文/上海绿化市容杂志

4月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园林大厦19楼报告厅大师云集、精英荟萃,80多人济济一堂,来参加“蔡仲娟插花艺术55周年研讨会”。蔡仲娟一身驼绿色系服饰,一如往常的优雅谦和,笑意吟吟,招呼着来自上海和全国兄弟省市的插花花艺同行以及来自中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法国的花艺名家。老领导孙贵璋、黎干生,文化名人陈奇、林华等也莅临现场。

研讨会气氛热烈,交流持续了一整天,会上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会长刘燕、资深大师王绍仪、大师王樱枝、丁稳林、亚洲花店业协会会长林秀德(台湾)、亚洲花艺师联盟主席金世泰(韩国)、文化名人陈奇、林华等10多人发言,发言中充分肯定了蔡仲娟在当代中国插花艺术发展中是“传承者、组织者、教育者、传播者、创新者”,并反复提到了“亲切、公正、执着、谦逊”这几个词。刘燕会长当场为她颁发了“中国插花花艺终身成就奖”。55年的探索让人敬佩,55年对中国插花花艺复兴之路的感悟是不可多得的财富。为此,会后编辑部又深度专访了蔡仲娟女士,采撷她最精彩的感悟和思考奉献给读者。



问:您是让中国插花重登世界舞台最早最杰出的代表之一,退休之后挑起了上海插花花艺协会的担子来推动东方花艺发展,您觉得这个决定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蔡:这些年我有幸做了一些具体工作,插花事业利国利民,我和同事们在插花的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好处,因此我们义无反顾、乐于奉献。

首先,插花是国粹,传承插花是使命和责任。插花原来是我的爱好,当时我在园林设计室工作,从1959年布置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开始,有外事接待等重大任务,组织上让我去应应急,1983年南斯拉夫国际花展请中国表演插花让我有了使命感。我问组委会为什么邀请中国表演,回答是:“每一次请有名的花卉王国来表演,上一届邀请了日本,日本说他们的花道最早是从中国传过来的,所以邀请你们。”这些话对我触动很大。中国是东方插花的起源地,中国插花艺术自古有之,鼎盛于唐宋,后传入日本韩国。然而在日本、韩国的花道得到空前发展时,中国的插花却一度处于停滞状态,在国内极不普及。那次表演和参展,我们的作品有线条、像山水盆景,南斯拉夫观众很喜欢很感兴趣,得到了“中国馆是最漂亮的馆”的评价。在回国飞机上我就在想,我们这些插花比较早的人,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继承和发展东方插花艺术,所以回国后我立誓“以重振中国插花事业为己任,奋斗终生”。

其次,插花是综合艺术,引导人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居住环境放几盆插花能柔化视觉,特别是冬天外面万木萧疏,房间里春意盎然心情是不一样的。画家用颜色绘画,插花则用有生命的植物材料创作艺术品。花材怎么养、怎么加工是有学问的:对不同植物的养殖,要熟悉和掌握花卉学中的植物生理习性、生态习性;创作插花作品,还要具有大量文学和艺术知识,构图、造型、色彩搭配要好看;插花有的雅洁,有的热闹,但是一定要有一个主色调,哪怕只是给插花命题,也要有文学色彩。学插花把人引导到追求艺术文学修养的道路上去,他们的气质、服装搭配、文化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生活态度都会发生变化。

再者,插花是高尚的精神活动。我喜欢齐白石的画、苏东坡的诗。齐白石的画自然、简约、清雅、写意。《十里蛙声》画的是一群小蝌蚪在河里游,仿佛听到十里开外妈妈的声音,动静如生,意趣天成。苏东坡的诗词笔力非凡、境界高洁,他一生大起大落,但他的思想蓬勃通达,人也很豁达达观,百折不饶,既富有积极入世的精神,又富有超脱出世的情怀。这些画和诗对我都是有影响的。我一辈子都在追求“线条流畅,造型精炼,赋色清雅、意境深邃,制作精细、整体干净”,力求每一枝每一叶都有神韵;另一个追求就是作品隐含高尚的品味、健康的格调。学插花,越学越不够。

此外,插花是花卉产业链上的消费环节,插花带动买花,买花带动生产花,1亩蔬菜等于几亩粮棉产值,1亩花卉等于几亩蔬菜产值,这个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致富农民大有好处。现在婚丧红白喜事中都用点花,也是引导健康消费。

插花还有利于延年益寿。日本的山本老师八九十岁还一直来上海上课,一站就是6小时,创作的时候聚精会神,就像做气功,作品完成以后沉浸在自我创作的满足中。


蔡老师专注的插花


问:这些年,插花协会抓基础抓提高造就人才,连续七届“花之韵”花展作为文化活动让上海蜚声海内外,您怎么看繁荣插花事业的动力问题?

蔡:插花活动是社会活动,需要依靠社会力量,把握社会需求,才能得到各方支持,并取得成功。正像现任会长冯肃伟先生致辞中说的,“融入时代、拥抱社会是繁荣插花事业的动力”。

插花艺术人见人爱,本身具有魅力。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环境改善了,对插花的需求也增加了。

插花协会把社会上的插花爱好者和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发挥作用,我们的理事会、志愿者、各区办事处负责人都热心服务于插花事业,做事充满奉献精神,成本低。我们所做是政府之所需,办公条件方面市局创造条件支持我们,插花协会的大活动得到了市局、中国花协、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的很多支持。

插花艺术进课堂、进企业、进社区是社会文化的需要,得到了教委、总工会、妇联等领导的支持,各区插花办事处长期到社区普及插花知识,公安部门甚至说,你们的活动多了,我们的案子就少了。这些社会活动靠协会单干是办不起来的,要汇集社会力量。

自1996年起,上海市插花协会联合市绿化局、市友好城市基金会、卢湾区政府两年一届,先后举办七届“花之韵”上海国际插花艺术展。在前四届的基础上,第五届“花之韵”结合淮海路商业文化,从花艺展览一个点到淮海路橱窗花艺一条街,再扩展到整个卢湾区街道层面开展插花比赛、讲座和展览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到了第七届“花之韵”,我们结合参加国际大赛的需求开展了高级花艺培训班,把台湾地区林惠理等国际一流大师请过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都来参展,为中国插花艺术与国际花艺接轨搭建了一个平台。依靠国内外同行的支持,“花之韵”也越办越成功。



蔡老师为学员点评作品


问:对中国插花艺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进入千家万户的愿景,您怎么看?未来繁荣中国插花艺术路在何方?

蔡:插花艺术要一代代年轻人喜欢才有生命力。传统是一个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插花不管是造型、色彩、器具等都可以吸收些西方的元素、现代的手法来丰富。我的艺术道路,扎根于中国传统插花的血脉,一定是积极传授传统插花,让中国的年轻人学好传统插花的基础,打好根底再来发展、再来融合。在国际舞台上我展示的往往也是现代东方插花,但基本的东西还是自然、线条等中国插花的特点。

我们发展插花的客观条件不同于日本和台湾地区,他们社会中有一批有钱有闲有文化、对高雅插花艺术有需求的人。我们一开始就是普及,所有插花爱好者都是我们的对象,只要你喜欢插花、热爱插花,我们就千方百计地来爱护、来鼓励他们的这种爱好,尤其是需要关心扶持年轻人。像原蔬菜加工厂仓库保管员项一鸣、南京青年倪志祥,通过一点点进步,现在都是国际大赛上得奖的插花名家了。

插花艺术要百花齐放,艺术讨论要百家争鸣。艺术标准不同于体育标准,汇集各种风格才能丰富这门艺术,我们协会在这方面形成了氛围,每位大师各人有各人的风格。

任何艺术的发展都需要理论的思考与沉淀,中国的插花艺术理论仍需要插花精英潜心研究。自1983年起我们的研究工作就以三年为一个目标。最早三年园林局插花研究会研究基础性插花,第二个三年研究实用性的插花,第三个三年结合职业教育出教材。现在,我们可以研究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节庆、聚会、家庭大事已离不开花,而且有了一定消费能力,如何引导和培养市民的爱花情节,让插花艺术进入千家万户;插花艺术是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国粹,有哪些历史资料;中国插花与古代的哲学思想、古代的绘画有什么联系,与园林建筑有什么联系;插花与健身,科学上有什么关联等。

插花艺术的普及提高还有很多“硬”任务,我们要有危机感。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展,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地都在大举进步,如果上海原地踏步就要落后。

提高插花水平根本在教育,要办全日制的花艺班,韩国有专门的大专院校,色彩学、植物学基础打得好。培养插花兴趣要从娃娃做起,在大中小学里作为校园文化,大学里可以选修,园林专业大学生应该必修。

上海具有插花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在1万多人,对上海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培养的不少插花人员,可以从事花坛花境布置,也可以做庭院设计。上海街头花坛布置得好的卢湾和静安也是插花人才活跃的区。对花店的培训涉及经营管理和技术培训两个方面,两者不能相互替代,插花文化和花艺的培训将为花卉产业增加附加值;上海要举办插花花艺高级培训班、提供国际大赛交流学习的机会。

插花产业是创意产业,要对接创意协会争取政策支持。过去花店一个门面几只铅筒几束花,现在有了捧花,有了花艺礼盒,通过文化设计,成了插花产品,增加了附加值。《解放日报》曾有报道称我们是纯粹的创意产业。现在创意产业协会刚刚成立,创意产业有很多的信息资源,这个渠道一定要对接住,争取国家对创意产业的扶持和政策倾向。

插花技能在国外赢得了社会足够尊重,不同的规模有不同的资质和技术人员要求。我们的花店业还属于初级阶段,拥有资质应该是花店今后的发展方向。

致谢:部分图片由金世泰(韩国),王颂祜拍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