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吕思勉先生说卫青、霍去病不值一提,卫霍是庸才吗?

 昵称46115719 2017-10-20

​卫青、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他们在抗击匈奴的一系列战争中,大放异彩,名垂青史。但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很多文人史笔之下,对他们多有不屑。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汉武帝没什么真本事,只不过依仗了国力的强盛;用卫青、霍去病是因为他们是亲戚,却不用功臣宿将,对匈奴的胜利只是因为国力远胜匈奴,胜利是自然的。

按照这个逻辑,卫青、霍去病不是什么功臣宿将,裙带关系,不值一提之人,谁去打匈奴都一样能赢。可事实如何?

汉武帝
汉武帝

​汉初,高祖刘邦被冒顿30万大军围于平成,不得已开启和亲政策,在实力不行的情况下,只能休养生息。

和亲只是一时之策,换来一段时间和平而已,匈奴想打汉朝还是照样打,只是暂时没有大规模入侵罢了。想要彻底摆脱被动挨打,只能是比别人更强。

汉初国策重在休养生息,却被吕先生说,文景二帝是平常人,没干什么事!

到了汉武帝,国力已经殷实,有了对抗匈奴的资本。

汉武帝
汉武帝

​汉武帝是非常具有战略思维的皇帝,彼时匈奴占据了祁连山、焉支山、河西走廊等一带,这里都是水草丰美的广阔地域。出长安以西,直到中亚,近万里的土地成为匈奴的最佳草场。

如果让匈奴在这种环境下再发展几十年,后果可参考后来的蒙古!

汉武帝在张骞第一次侦查西域回来后,毅然将主战场从河北、山西、陕西北部一带,迁到陇西、河西一带,目的就是要夺回河西走廊和祁连山、焉支山,切断匈奴的战略通道

这种战略的转变,不是一个没有真本事的皇帝能做的出来的。而战略的执行,需要真正有能力的人去实现。

汉武帝朝中,名气最大的将军可能就是李广了。元光五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已经决定对匈奴用兵,但主帅不好决定,他认为卫青有能力,但是否就比“功臣宿将”要好?这需要对比。

卫青
卫青

​“元光五年,青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出云中;大中大夫公孙敖为骑将军,出代郡;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出雁门:军各万骑。青至茏城,斩首虏数百。骑将军敖亡七千骑;卫尉李广为虏所得,得脱归:皆当斩,赎为庶人。贺亦无功。”--《史记》

此战出自史记,四路大军,人数相等,各万人,由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各领一路出征,结果却是公孙贺部迷路;公孙敖损失7000;李广全军覆灭,被俘后逃走;只有卫青攻入龙城,斩首俘敌七百,算是汉匈战争第一次大捷,可以看出之前汉朝被匈奴压得有多惨。这一战更多的应该是象征意义,和抗日战争时期平型关大捷差不多。

要说功臣宿将,那李广绝对是第一,不但成名已久,而且他在此前曾担任过北部七郡的太守,其中就有雁门郡,与匈奴有着丰富的对敌作战经验。老司机李广不但没有胜利,还全军覆没,自己被俘。

霍去病
霍去病

​卫青厉害,霍去病更是传奇。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率一万骠骑,六天中转战河西走廊五国(6天5战5胜),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后给匈奴右臂以重创,歼敌近九千人,获取匈奴祭天金人。夏,霍去病孤军深入,到达祁连山,杀敌三万余。

公元前119年漠北决战,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精锐骑兵,步兵数十万,出定襄奔袭匈奴,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封狼居胥。匈奴远遁漠北,从此漠南无王庭,势力可谓衰退到极点。

反观其他的宿将,能拿出手的功劳实在不多。汉武帝并不是没有给他们机会,但面对匈奴的凶悍骑兵,这些功臣宿将确实没有卫青、霍去病表现的更好。

吕先生却将卫青、霍去病之功归结为裙带关系和好运气,如果一次打胜仗是运气,难道次次胜仗还是运气?

汉武帝
汉武帝

​《史记》中写卫青、霍去病如流水记账,写李广却传说奇闻满篇,不能不说太史公偏向太大。卫青和霍去病无论是运气好也罢,还是能力强也罢,至少他们的战绩是在纸面上写的清清楚楚。如果你是汉武帝,在面对匈奴侵袭的时候,你会选择能打的卫青和霍去病,还是为了避免任人唯亲的名声,选择那些很难打得过匈奴的所谓功臣宿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