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学生行为

 lutao2466 2017-10-20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多元文化思想进入我国,多元化的价值观取向也随之出现。高中学生正处在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心理上正处于一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多元文化使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思想感悟,但是它的负面影响却引起我们的学生道德缺失。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道德修养、修身克已,讲究以他人和社会为重,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用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心灵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  影响  行为习惯

.用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近年来,在广大的青少年中出现了不少让人堪忧的现象,例如人生观、世界观消极,缺乏沟通的能力、不能体会友谊的可贵,缺乏诚信等。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道德修养、修身克已,讲究以他人和社会为重,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用中华美德和民族精神滋养学生心灵具有深远的意义。我认为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许多激励个人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思想,《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的概括和生动写照。对学生进行激励,使他们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困难与挫折。

2.用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诚信观。

  自古以来,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说法,它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以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对即将步入社会生活的他们来说尤为紧迫。

3.用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对国家、对民族有责任,是忠;对长辈、对父母有责任,是孝;对朋友有责任,是义;对自己有责任,是强。现在的孩子缺乏责任感,对什么都表现的无所谓。作为将来必将成为国家建设者的学生,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无不体现古代贤人们内心勇于承担责任的志向。今天的中国处在和平年代,但当前的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更需要青年学子积极投入社会建设中,不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拥有世界观、中国情、爱国心,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正逐渐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精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一个能遵循孝礼的人,绝对不会妄自尊大,凡事都能做到“不忘所自”,更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4.用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礼仪观。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著称。文雅的举止、礼貌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应具备的素养。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自私,任性,没有礼貌,校园中不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礼仪观的教育,已刻不容缓。

5.用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利益观。

  在义利关系上,重义轻利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主流价值取向。对于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的高中学生更是如此。在当前学生群体中出现了过度追逐物质利益的情况,以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传统的义利观教育,塑造学生正确的利益观,培养学生见利思义、重义轻利的思想,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拜金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他们的健康成长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6.用传统文化影响学生的交际观。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对人以爱、推己及人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生以谦卑的胸怀去待人,以忠信的态度去交友,才能获得真挚的友情。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养成关爱他人、忠信不欺、修身、克己、重感情、讲德义的传统美德。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同龄人一同感受阳光下的温暖,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为日后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

. 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教育相契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情感。使之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让学生在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之中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吸取精髓,大胆运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心灵成长的良好环境。下面就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谈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推崇经典著作,重塑道德行为规范。

  针对学生道德观念薄弱、行为习惯差的情况我觉得可以将《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文章作为学习内容,辅以与之相关故事,将传统文化精华带入学生生活,成为他们行事为人的准则。同时让学生研读中华经典,背诵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多途径、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很多,但是各种途径的作用和有效性并不一样。我觉得可以从语文课、班会、课外阅读、影视节目和网络几个方面着手。利用语文课、班会课向学生不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多途径,而且要多形式。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我们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灌输多引导少。这不符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讨传统文化教育的特殊规律,用当代青少年更易接受、更愿接受的形式去表现传统文化内容。学生思想意识中有了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端正自己的言行,逐步使自己的思想修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进而自觉抵制不健康潮流的侵扰。
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积极进取的心态,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先人们流传下的思想之花常开不败!

. 结语

   守住中国传统文化,守住我们民族文化之根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必须承担的责任。如今,我们比任何时代都缺乏民族精神信仰,尤其是对年轻人而言,在茫然徘徊在功利追逐的漩涡中,而淡忘了自己身份的民族本色。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学生情操,从而影响学生行为,以达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这样一个治本的目的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