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阪造币局博物馆见闻

 昵称73575260 2021-01-28

大阪是日本的重要港口和历史名城,城市中水网密集,桥梁众多。站在市中心的樱宫桥向南眺望,在淀川河畔有一条幽静的小路,道旁种满了樱花树,每年樱花开放的时节都会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然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在这条日本人称为“桜の通り抜け”的旁边,坐落着一座精致的博物馆,这就是大阪造币博物馆。

造币博物馆是此次日本之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因在东京那天是周一,无法参观货币博物馆,大阪这个不想再错过。前一天晚上就已查好路线,早上洗漱完毕,便直奔目的地。当我走进博物馆的那一刻,只有惊叹,原本计划一个小时的参观时间,我看了将近3个小时。

                                大阪造币博物馆

日本造币局的建立与明治维新密切相关。倒幕派组建的新政府接管了德川幕府的金座、银座两个造币机构,并设置货币司。次年,废除货币司,设立造币局,隶属于大藏省。同年8月15日,造币局更名为造币厂。1868年,参与会计官由利公正和外国事务局判事五代友厚以6万两白银的价格购买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香港造币厂的设备,并雇佣原香港造币厂厂长托马斯·金德(Thomas William Kinder)继续担任大阪造币厂厂长。

                                             由利公正

关于这段历史可参考《托马斯·金德与日本帝国造币厂》一书

1871年1月,造币厂开始生产银币,同年6月颁布《新货条例》,废两改元,这成为日本近代货币制度的开端。1875年,造币厂聘任10名外籍人士取代本国人进行改革。1877年,再次改回造币局的旧名,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造币博物馆所在建筑位于造币局旧正门的右侧,建于1911年,原是造币局的火力发电所。1969年作为造币博物馆开馆。

对于中国人来说,博物馆免费参观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了,但在日本可没有这种福利,大多数博物馆都是收费的,而且门票通常没有低于500日元的。造币博物馆除周一、公历新年和其他特殊事件外全年免费开放,这在是非常难得的。

                                 造币厂门口的提示牌

游客参观需要从造币局北侧的正门进入,门口的工作人员很热情的将我引导至窗口,登记姓名和入馆时间,并将一个带有博物馆标识的塑料牌别在衣服上,就可以参观了。

                                今日的造币局正门

由于刚刚下过雨,地上的水还未干透,走在铺着整齐地砖的小路上,两旁的植被郁郁葱葱,与造币厂有关的人物雕像掩映其中,时间似乎停滞了,我仿佛置身于明治维新时代,轰鸣的机器带领着锐意进取的日本走向现代。

                                      造币厂旧正门

一进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钟和造币厂初创时和今日的模型。这座大钟制作于明治九年,至今仍在运行。

博物馆分为4个部分,沿楼梯上行,看到一组日本现在流通硬币的放大模具,就是第一展厅了。这部分的内容是大阪造币局的历史,一进门就能看到造币局的主要人物肖像,第一位就是由利公正。本展厅展示有铸币机器的模型,造币厂的文献、账本、工具等。

明治时代的造币局模型

第一位就是上文提到的由利公正

铸币机器模型

500日元硬币的图稿和模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加纳夏雄的作品。加纳夏雄(1828-1898)是明治时期的金属雕刻师,年轻时以制作太刀为生,造币局成立后负责钱币模具的制作。当时日本本打算委托英国制作模具,但加纳夏雄的作品得到了英国的认可。1875年后在东京美术学校任教。

                               加纳夏雄的生平介绍

展品包括明治三年旭日样币、手雕阴文全套面值样币以及手绘图纸。在旧日本文化中,天皇的形象需要避讳,不能轻易露脸,因此不能按照欧洲钱币的设计将天皇头像放在钱币上,于是加纳夏雄设计了一条飞龙,代表天皇。这种被后世的泉友戏称为“皮皮虾”的龙成为旧日本钱币的经典图案,从未改变。

加纳夏雄设计的银币的龙面图案

加纳夏雄手工雕刻的样币

未被采用的样币

除了钱币,造币局还承担勋章、奖章和金属工艺品的制作任务,这便是第二展厅的主要内容。馆方很详细的介绍了钱币和勋章的制作工艺和流程,金属铸块是怎样一步步变成可以流通的500元硬币的。日本勋章的制作也十分精美,采用所谓“七宝烧”,也就是珐琅工艺,宛若宝石一般。

制作500日元硬币的金属铸块

勋章的模具

第二展厅的最后是游客体验区,观众可以亲手试试一千两的重量,还有为小朋友准备的拼图,非常接地气。

一千两还真是蛮重的

两种硬币拼图

第三展厅是日本历史货币,日本古代钱币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因此把中国钱币放在了展厅的最开始位置。

日本最早的制钱是飞鸟时代的富本钱,形制为方孔圆钱,“富本”二字分列上和下,左右各有七个点,代表阴(月)、阳(日)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接下来就是以和同开珎为首的“皇朝十二钱”,早期的和同开珎、万年通宝、神功开宝等制作精良,文字秀丽,带有明显的唐代风格,后期逐渐粗滥。

富本钱

皇朝十二钱

镰仓时代,大量宋钱流入日本,数量最多的是皇宋通宝,日本除了直接使用中国钱币以外,也开始仿造。中国的官方钱币被称为“精钱”,而仿制的钱被称为“恶钱”,以示区别。

日本近代钱币中最独树一帜也最漂亮的大概就是判金了。丰臣秀吉铸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币——天正大判,以及小巧精致的法马金。关原之战后的第二年,德川家康制定了新的货币制度,设立了金货:大判(十两)、小判(五两)、一分金;银货:丁银、豆板银。明治维新后的新货币收藏也非常完整,包括了很多数量稀少的样币。

                                       小法马金

江户时代的大判

丁银和豆板银

明治二十五年20元金币样币

1945年的陶土制五钱

通看下来,博物馆的陈列非常系统,将日本从古至今的货币条理清晰地呈现给观众,藏品的品相也非常好。部分展品采用透明的展示柜,观众可以毫无障碍的欣赏钱币的两面,而且高度也适合一般人的身高,无需俯身或仰望。通透的设计也让观众倍感舒适。

                                    展陈设计非常合理

从第三展厅出来是一个休息室,观众可以填写调查问卷,也可以阅览图书。博物馆收藏的图书种类很多,包括8卷本《大日本货币史》,11卷本《日本货币图鉴》等,这些图书均可以任意取阅。我没有看到有工作人员看管,也没有电子防盗门。日本人的自律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里我想特别说一下,日本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也是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日本对中国历代钱币都有研究,特别是宋钱,反观我国对日本钱币的研究几乎为零,至今没有一本研究专著或引进图书,殊为憾事。

丰富的馆藏文献

当我走出博物馆时,雨已经停了,走在经过雨水滋润的樱花大道上,想了很多。造币局博物馆的设计、陈列都非常人性化,即使不了解日本钱币也能看出脉络,藏品的品相无可挑剔,馆内的工作人员服务到位,丝毫没有国内有些博物馆的官气,真正有一种敞开怀抱欢迎四方宾客的感觉。希望我们的博物馆能多借鉴外国的先进之处,提高自身,服务大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