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原创)《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物理思维及其过程再析(下)
2017-10-20 | 阅:  转:  |  分享 
  
物理思维及其过程再析(下)

——《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随笔系列

山东平原一中魏德田



前文我们讨论了一般通用思路、正向搜索思路、负向搜索思路、双向搜索思路、模型-推论思路等等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继续讨论高中物理思维中,有关等效-转化思路的问题。

(三等效-转换思路

1.等效思路

当我们遇到物理现象、过程较复杂,而难度也较大的题目时,在保证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往往需要改变思维的角度,应用等效方法解决。

若能熟练运用等效思路,不仅可标新立异,别开生面,优化解题过程,并且简单快捷,大有殊途同归之妙。

例如各种奇思妙想的巧解思路、大多属于此类,详见系统思维“等效法”。

【例题5】船以4m/s的速度垂直于河岸渡河,水流的速度为5m/s,若河的宽为100m,试分析和计算:

⑴船能否垂直达到对岸;

⑵船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岸;

⑶船登陆的地点离船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根据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效关系,船的实际运动可看作是两个方向的分运动的合运动。如图所示,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分速度v1=4m/s;沿河岸方向的分速度v2=5m/s;实际速度vt=m/s。

所以⑴船不能垂直到达对岸;⑵船需要t=100/5=20s才能到达对岸;⑶船登陆的地点离船出发点的距离是s=vtt=20m。

2.转换思路

等效性思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由此可派生出更高级的形式——转换性思路,可灵活改变思维方向和思维方式等,详见系统思维“转换法”。

【例题6】如图—所示,一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板长为L,两板间距为d,现将一带电微粒(重力不计)从下极板的左边缘射入电场中,结果带电微粒刚好从上极板的右边缘水平射出,试确定带电微粒射入电场时,速度方向与下板的夹角θ应是多少?

【解析】若将微粒从上极板右边缘以v0cosθ沿水平射入,带电微粒在电场中做的是类平抛运动,如图—所示,此时的运动与原题的运动显然是可逆的,







联立可解得

还应说明,一般认为等效、转换思路存在于物理模型的优化和灵活应用的过程之中。学会和把握等效、转换性思路,即可具备高级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达到物理解题思维领域的第三种境界。 二、物理解题思路的优化和拓宽



上面,向读者简单介绍了物理习题解决中各种解题思路及其应用。应该说这是十分必须和非常要的,尤其对初学者而言。

令人头痛地是,各种思路的优化和拓宽的问题。因为,了解和学习各种解题思路的最终目的,即有效应用于高考实战、平时训练、检测通测等解题实践中去。

在这里,收到学以致用或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才是我们极力追求的目标。

实际上,解题思路的优化,是加深解题思路的理解,以求准确、熟练把握物理模型或解题模型的问题。其重要意义在于关注思路的“纵深、准确”,应对模型-推论思路而言。为了优化解题思路,教师或学生就需要在平时练习、基础训练或拔高训练当中,多教或多做适量、同类习题的“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工作或学习。例题讨论这里从略。

而解题思路的拓宽,是扩充解题思路的应用,灵活、明确选择物理模型或解题模型的问题。其重要意义在于关注思路的“横宽、明确”,应对等效-转换思维而言。为了拓宽解题思路,物理教师和学生都应需要在平时练习、基础训练或拔高训练当中,多教或多做适量、同一习题的“一题多解”、“多解选优”等工作或学习。限于篇幅,例题讨论也从略。



三、从认识论角度看习题解决过程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角度着眼,物理解题的“四分过程”,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致的或类似的。

当代伟大的思想家毛泽东主席,谈到如何认识客观世界或实际事物时,曾有一个著名、不朽的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重要论断。

笔者以为,对物理习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而言,“去粗取精”,亦即在物理解题“读审”阶段、形象思维所完成的心理过程。最终明确所解习题是何种题型——形象模型。仿佛农民处理刚收回家稻谷,先观察、分析一下,这“是什么”粮食?是稻谷、谷子、玉米,还是其他?进而,通过碾压等手段,先解决初步“做什么”,把稻谷的尘土、粗皮去掉,变成白花花、晶莹透亮的稻米。

“去伪存真”,亦即在“构思”阶段、逻辑思维所完成的心理过程。最终确定是解题用什么物理模型——逻辑(物理)模型。恰如农民进一步根据米粒的大小、形状以及色泽等,解决“怎样做”的问题,确定是正常优良稻、杂交稻,还是黄金大米、张启发的“转基因”,或者竟是其他品质更低劣的玩意儿。这就接触到稻米优劣的实质。

“由此及彼”,亦即在“求解”阶段、数理思维所完成的心理过程。最终正确求出习题的答案——数理(数学)模型的应用。又如,把碾压好的精米,实际上笼或下锅,蒸一蒸或煮一煮,实际领略或品尝米饭或米粥的滋味究竟如何?由此得到这“米”品质好不好的结论。

“由表及里”,亦即在“研讨”阶段、系统思维所完成的心理过程。最终获取熟练、准确的应用各种物理模型和灵活、明确的选择物理模型的能力。还如,在前一层次或阶段完成的基础上,多方设法,对所吃过的精米,进一步完成品质鉴定、通过与它种大米的比较,进而熟练把握选种、育种方式、耕种计划和其他技巧等,这稻谷还需不需再种,以确定发扬或舍弃大面积良种推广的举措,以发展农业生产,造福大众。

“形象思维”,即对应初级认识的感性具体,“逻辑思维”对应初级认识的理性抽象;从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是思维的发展和思维水平的提高。“数理思维”

是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在人脑、纸面或微机上同时进行的实(践)性思维,要脑、眼、手并用,进行实际的推导、演算等等,因此属于较高级的实性具体;而系统思维则为实性具体的提高或升华,达到较高级的虚(“务虚”的虚)性抽象。这样进行的感性具体-理性抽象-实性具体-虚性抽象的完整心理活动过程,足可使在思维过程中引发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或称跃变,使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和提高。



四、从信息论角度看习题解决过程



对信息和信息论,笔者所知廖寥寥无几。但近来,关注和阅读网络文章,有所收获,在这里不惜班门弄斧,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信息论的代表人物,应属于英国著名学者斯图亚特·霍尔。他从电视传播学角度立足,在《电视话语中的编码和解码

实际上,物理命题者编写命题,最终是对“实际(脑里的实际)”物理事物、物理现象,表现形式即语言、文字、定义或简单表达式(概念)等,物理概念以初始条件、环境情景等角色出现在编题者大脑中,通过分析、比较、抽象和应变等思维环节,最终综合(类似编码)的结果。这里,综合思维得出产品(或结论),然后拿出来作为正式的试题、习题等使用。亦即,示图左侧,属于编写命题者显示命题才能的工作区域。

而示图右侧,则为解题者显示解题能力的工作区域。显然,这种工作也是从分析(类似解码)思维开始的,但这种分析,有别于命题者之分析,命题者针对实际事物或思维表象而言,解题者则是针对命题者的精神产品物理命题而言。

左图的“知识水平、命题能力和命题设施”一块具有思维加工功能,可以针对物理事物、物理现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的加工。

而右图的相似部分,则是对命题所体现出来的习题负载(信息)等,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加工或改造,最终得出解题者的“题解”或答案来。命题者,必须具有相当强度的认识能力、理

解能力和综合(编码)能力;解题者,则强调分析(解码)和理解能力,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利用数学工具的能力等等,但以上各种能力却表现得高下参差错落,横扩亦各不相同等特点。



五、谈物理解题思维的四种境界



近代著名学者、诗词评论家王国维《人间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成大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精神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原意是说,“我”登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已经浮云过世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词人柳永的名句,极写男女恋情中的“痴”。衣带渐宽,指因相思而消瘦,衣服却显得肥大了。消得,值得。消瘦也始终不后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千百人群中寻找一个人,却总是影皆无,希望了,突然眼前一亮在一角残灯旁恻分明看见了她.

讲到这份上,有朋友会反问,横讲竖议,少做夸夸其谈模样,“你自己还能行吗?”

说实在地,尽管对物理教学有所研究,习题解决稍有经验,但笔者也并非超人,更何况早已年过花甲,风烛残年,身心状况欠佳,老迈无用了。在高中物理解题领域中,除编写了《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上、下册)一书外,若想继续发挥余热,以回报社会,还需要辛勤劳作,耕耘不止,尚需下一番既深邃又长远的苦功夫。























【参考书目】

1.《新编心理学(修订本)》陈录生、马剑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2.《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论》王小燕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1日第1版

3.《高中物理思维方法集解》魏德田编著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

4.《关于思维问题的讨论》魏静、魏德田、边克良撰写《中国校外教育》2007年第12期













2017-10-20-18:14于南开区风湖里(完稿)















































图—9



θ



图—10



v0cosθ



v0



图—11



图—12:来自霍尔的论文



图—12:来自霍尔的论文







献花(0)
+1
(本文系sdweifeng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