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下落之谜:千古第一行书的真迹到底在哪里?

 昵称34797360 2017-10-20


别说书画界,就算不懂半点书法之人

也应无人不识王羲之,无人不知《兰亭序》

《兰亭序》作为“千古第一行书”

一直被中国书法文化推崇的巅峰之作

最近关于《兰亭序》真迹下落的争议

再度惊动了世人


要探索这幅惊世之作的背景

时间还要回溯到公元353年

这天,正值暮春三月初三

王羲之发起一场风雅的社会名流聚会...


书圣王羲之 像




1

醉意中创下千古名作


王羲之是东晋人。据闻在东晋时期,有个习俗:每年阴历三月初三,人们必须要到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 


也就在王羲之去世前8年的永和九年,这天正值三月初三,在兰亭组织了一次活动。谢安、孙绰等四十多位社会名流到场,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好不快活。


正是喝了点小酒,文人才子们各是诗兴大发,纷纷衔觞赋诗。此时有人提议:不如把今日所作的37首诗,汇编成《兰亭集》如何?听罢,众人推王羲之作一首《兰亭集序》。 


文征明的《兰亭序图》

描绘了王羲之众家在兰亭赋诗饮酒情景



此时的王羲之酒意正浓,于是毫不思索地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三百二十四字的《兰亭序》就此一气呵成, 序中既是记录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以及众名仕风雅相聚情景,亦感慨好景不长、生死有命。


后世没想到的是,流传的原作竟是草稿。


翌日,待王羲之酒醒之时,却发现无论他如何抄写,气韵布局和笔画结构都发挥不出兰亭当日的高度。这令他既是惊喜,又是沮丧。


28行,324个字。最让后人感到惊讶的是:在20多个“之”字中,写法居然无一相同,各有不同的体态和美感,甚被宋代书法家米芾连连称赞:“此真乃天下第一行书。” 


因系王羲之醉后行书

所以第一稿中,有20多处勾抹错讹

(上为冯承素摹本,被公认最好的摹本)



预感可能再无法达到当日之功,比旁人更领略“神助之意”的王羲之,自知不可复制,遂将其当作传家宝,赠予儿子王献之。 





2

“超级粉丝唐太宗,耍计诈取得真迹”


相传《兰亭序》传至王羲之的第七代王法极手上,后因去世前传给他的弟子---辩才和尚。意外获珍宝,这和尚甚至在卧室梁上特意凿了个洞用于安置《兰亭序》。


据闻,唐太宗李世民便是王羲之的“粉丝”。

毫无意外,辩才和尚得《兰亭序》真迹一事,让李世民大喜。在此之前,李世民已搜集王羲之大量墨宝,每每都如获珍宝,唯独《兰亭序》苦求不得。


于是,李世民便心生“诈取”之计,派出重臣萧翼,探寻《兰亭序》真迹。 


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


在萧冀哄骗诈取套近乎的手段下,很快,辩才和尚便交出了《兰亭序》真迹。虽说李世民是强取豪夺,但获得真迹后亦是对其爱护备至,并命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等人分别临摹。


李世民还下令:去世后,要将《兰亭序》置于枕旁。因此,在李世民去世之时,兰亭序便被安放于李世民长眠的昭陵中。


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唐代末年军阀战乱,昭陵被洗劫一空,作为千古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亦难以幸免。亦有人说,落到了唐高宗李治手上,因此被安放在乾陵。


直至今日,《兰亭序》真迹去向,仍是书法界最大的未解之谜。  





3

鉴定:《兰亭序》摹本忠诚度极高

数字化手段是否寻得真迹?


也许是多得李世民对墨宝的珍爱,如今才让我们欣赏上最接近《兰亭序》真迹摹本。在现今传世的冯承素、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的临摹本中,冯承素版本可谓极其接近真迹。


据闻,如今我们看到的冯承素摹本,忠诚度极高。最为精绝的地方在于,就连王羲之在醉中的20多处涂改,以及个中的错别字,都严谨遵循,基本可窥见原作风貌,因此被公认为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



“天下第一行书”究竟妙在何处?

如今通过局部,我们一窥王羲之神作



《兰亭序》最大成就在于开创行草书法先河

每一字姿态都姿态异、圆转自如

每一处撇、捺、折、钩,极尽笔锋之妙

可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



王羲之最为出神入化之处,在于同字异构

这也是最令后世书法名家感怀之处

通篇20个“之”字,各有不同体态与美感

且竟然无一雷同



就连唐太宗亦称赞王羲之书法

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

详察古今,研精求篆,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自古至今

研究模仿书圣笔法风格大有人在

如今,能否通过王羲之的笔法风格

有朝一日,追寻《兰亭序》真迹? 



要知道,一个书画家长年累月所形成的笔法习惯,无论其作品题材如何变化,总能看到他的笔法轨迹和风格特征。


过往我们鉴定作品是否为真迹,一般只能通过传统的肉眼鉴定。如今,通过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对名家作品实现快速的鉴定与防伪。   


我们发现,通过超高精度三维数字化对作品实现“复刻”,为文化遗产建立了相应唯一的三维数据。下图以王羲之的稀世瑰宝《快雪时晴帖》的数字化作品作展示。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数字化鉴赏-



与传统的二维图片记录形式不同的是,高精度三维数字化能对书画的墨迹等进行细微的三维数据化建模。记录形式则更为全方位和精细。


真正懂得鉴赏书画之人,不仅在作品的谋篇布局,更多在于细节。当我们肉眼鉴赏王羲之作品时,只能通过表面以揣摩作品的笔法与布局风格。三维数字化的记录,则能够将作者落笔时的力度、字迹深浅、每一字收尾等形式多维度记录。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数字记录笔法-



不仅如此,在数字技术面前,书画的落款和印章的伪造,顿时原形毕露。同时,过往鉴定专家总担忧质脆易受损的珍贵书画是否会伴随时光迁逝等问题,也随之解决。




-最后-


在唐之后,再无人见过《兰亭序》真迹,这也使得更多人相信《兰亭序》随葬乾陵的说法。《兰亭序》真迹下落去向,一直是众家纷纭、争论不休的一个历史文化之谜。   


《兰亭序》到底是在昭陵、乾陵或何处,或许哪天待其重见天日,届时,想必会像世人鉴赏《清明上河图》般震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