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燕园国学 | 随性而为,才能求得安乐

 老鄧子 2017-10-21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在生活中,我们要勇于舍弃外界物欲的种种诱惑,多按内心的想法去做,追求当下触手可及的幸福,如此才能让生命获得真实的意义。


【原文】


我们如能圆满我的天性,完成我的天性,自会得到安乐两字做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我天性喜欢这样,我人生的行为事业表现亦是如此。这样做,我心里才安,才会感到快乐。其实,人生除了安与乐没有第三个要求了。我们吃要吃得安,穿要穿得安,安是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字。安了就能乐。我们看社会上大富大贵的人,或许不安不乐,极贫极贱的,或许他反而安乐。我们应该学争取富贵呢?还是学安于贫贱呢?我刚才讲的大舜,他家是贫贱的;周公,他家是富贵的。富贵贫贱只是人生一种境遇,我们要能安,我们要能乐。只要我们的行为能合乎我们的天性,尽可不问境遇,自得安乐。



【引申】


在这里,钱穆是在告诉我们:所有的外在条件只是一种境遇,安乐与外在的贫贱是无关的。如果我们能够圆满我的天性,完成我的天性,就能得到安乐。也就是说,我们只要按照我们的天性去行事—随性而为,就能自得安乐。


静下心来一想,的确如此。安乐并不是刻意去追求的,它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内心深入,只有随性而为,便能够感受得到。


随性而为其实是一种顺从于心灵的简单自由的生活,心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去做,就像种子自然地发芽、生长一样;就像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一样,不受尘世的任何束缚和约束。不必为了得到别人的赞美而去故意做作,不必为了满足内心的物欲而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枷锁,不必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而在下属面前故作严肃、深沉……它是一种完全根据本我的需求去支配自己行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如何得不到安乐呢?


有一次,梅格去外地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在一个没有电梯的宾馆从一楼到五楼之间上下跑了六七趟,几趟下来,感觉腿脚发麻、浑身无力。


而与她一同参加会议的一位年迈的老太太却大气不喘,精神焕发。梅格与老人闲聊后才知晓她已经有七十高龄,是这次会议的特邀嘉宾。


这么大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子骨和精气神实在令梅格十分佩服,就向她讨教养生秘诀,老人说:“我的秘诀就是:忧愁穿脑过,梦在心中留,对什么事情都不去苛求。”


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老人说,自己在生活中与人无争,与己有求,但不过分苛求。我根本不想做名人,不想当明星,只想做个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的文学爱好者。


在自己三十多岁的时候,当明白自己一生所要的不过是清清淡淡碗饭后,就主动放下了许多事情,让每天的生活不闲着,也不劳累,早上起来跑跑步,白天读读书,晚上有空写写字,从来都是睡得甜吃得香,从不为什么事情去担忧。然而,正是这种看似平淡的心境,才让她能够沉淀下来,静下心来,为自己创造了极好的创作空间,最后才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这位老人正是因为随性地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才获得了内心的真正安乐。任何事情都有其规律,无论境遇如何,只要听从于内心的声音,你就能够获得无比的快乐与幸福。


一个家财万贯的富翁未必比路边一个摆地摊卖煎饼过得更快乐,一个万人之上的皇帝未必就体味得到贫穷农夫的真快乐。所以,快乐与外在的境遇是无关的,它源自于人的内心,随性而为,便是快乐产生的源泉。


随性而为是一种坦然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它体现的是一种心境,一种精神,一种对生活的态度,一种至高的生存追求。随性生活,才能使我们放宽心思,才能欣赏到生命的真正精彩的部分,才能活得有意义。


上天既然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就应该活出它的价值,而随性生活,就是顺着自己的心意去探寻生命的轨迹,不必去计较外在的得失,不必去在意那些身外之物,这样才能让自己切实地活出真正的自我,才能体现出自我的真正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