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文论】谈竹笛教学中呼吸与运气的把握

 笛子8vxrvb7uaz 2017-10-21


总第474期!2017第274期。管乐飞扬,您的音乐世界有我更精彩!


雪映红梅  霍殿兴演奏 来自管文娟管乐飞扬 06:46

文章来源:孔迪音乐(ID:kongdiyinyue),为便于手机上阅读,段落作了调整。


谈竹笛教学中呼吸与运气的把握


/孔迪


在竹笛的演奏与教学中,有三大基本功,即气、指、舌。毋庸置疑,气为第一。在中医理论中,有精、气、神之说,认为气是一种物质的东西,是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


一个人如精蓄神藏,气就会充盈,反之,就会气虚,表现为气短,交换不足。所谓吐故纳新,就是把人体的废气吐出去,新鲜的氧气吸纳进来,不断地循环往复,使人体经常保持旺盛的气息。


中医理论还认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血旺盛了,人才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气,实际上就是生命的象征。


因此,要求每一个竹笛演奏者,具备一个好的体质、充盈的宗气(宗气是总合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之大气而成,积于胸中是一身之气运动输布的出发点)。


在竹笛的演奏中的气,还包括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气息的控制与运用等诸方面的技巧。如何正确地吸气、守气,运气,不但是我们吹好竹笛必须要理解并掌握的重要一环,也会对演奏者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谈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点击蓝色字体阅读)【学术文论】谈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的把握一文中,笔者曾经就“气息的流速、气流的方向、口腔的张缩及风门的松紧和嘴形、角度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运用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通过近多年大量的竹笛教学实践,以及纵观众多基层竹笛教师的基础教学,本人觉得很有必要就如何呼吸和运气特别是平吹这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竹笛基础教学理念与方法重新作一些探究,并求教于广大同行专家,以利于我们的竹笛基础普及教学向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胸腹式呼吸法及运气


首先谈谈胸腹式呼吸法。所谓呼吸,当然是一呼一吸,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呼吸动作,在时间上基本是均衡的,但在吹奏时则要求气息在短时间内吸得多而深,在运气时(呼气时)尽量控制并延长,这样才能较自如完美地表达乐句和乐曲。


赵松庭老师在《笛子演奏技巧十讲》一书中讲到呼吸方法有胸式、腹式和混合式(即胸腹联合呼吸法)等三种,而混合式则为大家所公认和首推。书中的一段话讲述了呼吸方法的要领是:“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吸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吸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终始要有余气藏。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


这段文字谈到了吸气的方法之一是“胸腹同时来扩张”(也即混合式),这样气才能吸得多,相对来说也更科学和合理。


但我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见到很多学生扩张后的胸腹常保持不了多久,很快会瘪下去,所吸之气当然也很快就消失了,个别的还会有胀闷感。


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边继续观察边思考分析,到底原因出在哪里?是这种方法本身还存在什么问题呢?还是我们在运用时没有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呢?下面根据本人的体会和理解,来谈谈胸腹式呼吸法及运气中的几个问题:


1、关于吸气


气要吸得多才能吹的长,所谓的胸腹扩张法,扩张的部位除了胸腹外,还应包括横膈膜及后腰背等一圈位置,这样相对来说气会吸的多一些(但要注意的是又不能吸的太满,太满后由于气息一下子无法很快排泄,会产生前面所说的胀闷感)。


我们平常说呼吸时要像闻花一样,因为闻花时一般会做缓慢的深呼吸动作,而深呼吸时,身体的鼓起动作除了胸腹外,肯定还会连带着横膈膜和腰围、胸围等一圈部位。


另外,在吸气时,小腹(即肚脐下面大约1.5寸“气海”的部位,而气海也有别称为“丹田”的。医学上的“丹田”,则通常指关元穴,在脐下三寸的部位。)是向里收缩的。


至于吸气量的多少,可根据乐句的长短需要,长乐句可多吸,短乐句可少吸,用气紧张时可多吸(甚至可有意识地连续深吸),宽松时看需要吸,总之,正确的吸气方法是我们气息基础训练中需掌握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2、关于守气


在声乐教学的呼吸理论中,认为当你吸好一口气后,有把它“守住”或“保持住”或“撑住”等等的说法和要求(意思都差不多,但相对来说保持住或守住的说法表达的更形象或贴切一些,撑住的说法虽也一样,但理解不当也会使扩张动作过分“撑”而陷入僵的可能),这和我们吹管乐器呼吸的原理也应该是相通的。


把吸好的气保持住,才有可能吹的长,如果像泄洪一样地一泻如注,那肯定就没有后劲了。


因此,当我们吸好一口气后,最为关键的就是别让这口气没多久就消失了,要尽可能地保持并延长这口气。要做到这一点,我建议可以在每天的长音训练中坚持练习这个动作:在吹每一个长音时都尽量保持住胸腹的扩展状态,而且保持的时间要尽可能地延长,久而久之,就会练成良好的胸腹扩张控制能力。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随着气息的慢慢呼出,鼓起的胸腹是不可能永远保持着的,肯定也会逐步收缩,这时我们要注意这种收缩应该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逐渐收缩,尽量延长收缩的时间,就像打阻击战一样,先按上级要求的部署时间坚守第一道防线,达到预定目的后,再逐步退守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


因为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一般来说,如前期保持的时间越长,你的气息也会延续得越长;你收缩的过程拉的越长,你的气息也会相应地拉长;把这两个过程都做好了,你的气息自然就长了。


3、关于运气


当你吸好一口气后,就是如何运气或呼气的问题了,因为除了吸好气,保持住你的气息后,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运气,也是达不到我们最终目的的。


前面提到的呼吸要领中有“缓吸平吹全身松”一说,这里所谓的“平吹”,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础运气要领。


一般当我们刚刚吸好一口气时,气息是充盈的,这时我们需要把这口气慢慢地均匀而稳定地呼出去,最好是从开始到结束的用气量都能始终如一,也就是我们平时基础训练时所要求的“平板音”或叫“水平音”,这也是最基础然而也是最重要的气息基本功。


只有把这个基本功练好了,才具备吹出流畅连贯、抒情悦耳、优美动听的好曲子的条件,这里的关键是音量的“均衡与平稳”。


需要克服的是两种倾向:


一是“一泻如注”,就是刚一吹,气藏不住,很快就吹完了,因而无法完成一句稍为长一点的乐句;


二是“虎头蛇尾”,一开始气量很大,因控制不住,刚到后半句,气就很弱了,不用说有时还需要渐强,就连弱音坚持都比较困难了,因而也达不到圆满完成乐句的要求。


那么,平吹的要领,应该怎么去练习和掌握呢?


我认为可以用以下步骤来进行:先吸好一口气------停一两秒钟(以适应扩张的感觉)------在保持住的前提下把气平稳均匀地呼出(在这一阶段要有把气藏得住的耐心)------尽可能地坚持扩张的状态,再随着气息的不断呼出而慢慢地逐步收缩----在最后快没气时争取再坚持拖一到两拍(这一点很有实战意义)。


这样的基础长音练习(一口气一个音,低、中、高音都要练),每天最好能坚持十到十五分钟左右。久而久之,我们的气息控制能力和运气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和加强。


当然,在实际的演奏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和要求,比如渐强、渐弱及高、中、低音的气息风门控制,气震音(波浪音)等等,在练好平吹的基础上,也应进行这些训练,以提高和丰富我们的乐曲表现能力。


但练好平吹是基础,只有在练好平吹的基础上,对气息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时,才有可能把渐强、渐弱等等要求进一步练好。


另外平吹不光是一个基本功,在实战中也是非常实用的一个方法,在很多乐曲的吹奏中,特别是一些舒缓的乐句,或江南风格的大段连音(如《姑苏行》《小放牛》等),甚至是大段的吐音,都可以广泛运用这一方法。


在熟练地掌握了这一方法后,本人以为即使是在诸如渐强渐弱等等对气息要求有相对难度的地方也是照样可以运用这一方法来控制和运用的,只不过你的气息是要随着渐强渐弱的要求也均匀而有规律地渐强渐弱,从而得以顺利完成乐句的要求,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腹式呼吸法和大音量的训练


以上所谈的是以胸腹式呼吸法与平吹为主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我们基础训练中最基本的呼吸与运气方法,是我们整个笛子气功的基础。


但由于笛子的乐曲丰富广泛,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因而在实际演奏中对气息的要求也是瞬息万变的:在时间上要求不但能吸的多,更能在瞬间完成;在音色与音量上,不但要圆润、厚实、纯净、明亮、富于变化,更要强则能振聋发聩,弱则可细如一线。


因此,为了适应这些要求,腹式呼吸法就成为了大家所选择的又一常用方法。因为光掌握了胸腹式呼吸法还是不能完全解决在实际演奏中的实战需求,而腹式呼吸法恰恰能适应我们的实战需求,起到较好的实战效果,因而被广泛运用。


下面谈谈腹式呼吸法的把握和运用及大音量的强化训练:


腹式呼吸法以腹部扩张为主,连带横膈膜、腰背一圈,“急吸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指的也就是这种方法的把握与运用。


由于它的吸气位置以腹部一圈为主,因此动作范围与幅度比起胸腹式来都要小,但速度却快得多:吸气时只要口鼻微微张开,同时把腹部与横膈膜及腰背等一圈位置迅速向外鼓起,整个吸气动作就已经在瞬间完成了。


又因为腹部是我们身体最大的储气部位,故它能达到吸气既多又快的要求,因此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我们的实战要求。


因为在实际的乐曲演奏中,除了一些节奏舒缓的乐句和乐段(比如江南风格的很多乐曲)、乐曲的开头或过门间奏、休止拍等等可以从容吸气的地方外(这些地方可运用胸腹式),大部分乐曲的节奏与连接都比较紧密紧凑,需要在乐句与乐句之间的瞬间完成吸气动作,因而腹式呼吸法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这也是我们目前笛子界在实际演奏中最广泛运用的一种方法。


当然,这一方法在运用时,也应尽可能地把扩张的腹部先“保持住”或“撑住”,再逐步收缩,因为只有这样做了气息才会最大限度地得到保存而不至于很快流失。


但又因为各类风格、各种乐曲情况复杂,碰到的要求都不一样,因而也很难都做到按部就班,一成不变,比如在一些强气息运用的乐曲中(如一些北方乐曲或激情、热烈、奔放的乐曲或一些乐曲的高潮段等),鼓起的腹部随着气息的急速流出也会快速收缩,但在经过前期的胸腹式呼吸法“吸气、守气、运气”的基础训练后,相信腹部与丹田的控制能力会得到大大的增强。


还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快速吸气动作必须在还留有一定余气时进行,即“终始要有余气藏”,如果等到一点气也没了再来吸气,我们的气息控制状态就无法保持而要重新开始了。


至于这个“余气”是多少,一般认为是大约三分之一左右,笔者觉得再灵活一点,可以看乐句的长短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三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或更多一点无有不可。


另外,为了适应各种乐曲的演奏需求,我们还应有意识地进行“大音量”的训练,以打开我们的强弱空间,扩张我们的强弱张力,提升我们的表现功力。


具体可以做这样的训练:每天从最低音到最高音,再从最高音到最低音一个来回,一口气一个长音,以各人自身的最大音量进行练习,争取每个音保持中速六拍左右。


久而久之,我们的音量会得到最大的拓展。这时,我们会在乐曲的实际演奏中,达到轻松把握、举重若轻的境界,就像我们平时练习挑一百斤,再挑七、八十斤或五、六十斤时当然就会轻松自如了。


注:本文完成于20095月(历时两年),首发于北京国家级核心刊物《乐器》杂志2009年第七期《音乐教室》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