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癌症打了一辈子交道,88岁的老院士汤钊猷再谈抗癌新主张

 老爷爷pwz 2017-10-21

头发乌黑、走路带风、精神矍铄……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近日走上上海白玉兰剧场的舞台,向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的会员赠送最新力作《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


这是汤钊猷院士最新力作,也是汤老抗癌三部曲系列著作之一,将于2018年初正式出版。书中论述了近年来医学界对癌症认识与治疗癌症策略的变化——从抗癌到控癌。


站在舞台上的患者面带微笑、精神奕奕,丝毫看不出是他们已经与癌症共存十多年甚至几十年了。一位患者说,她很早就邂逅了汤老的抗癌著作,意识到良好乐观的心态对抗癌的重要性。


▲汤钊猷院士工作中。


对癌症认识的转变引发治疗新思路


近年来,汤钊猷院士综合临床观察、本单位的研究和文献进展,对癌症逐步形成如下认识,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癌症是内外环境失衡导致的机体内乱,以部分细胞遗传特性明显改变为特征,是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形成的全身性、慢性和动态变化的疾病。


“癌症不同于传染病,后者是外敌入侵,前者是内外失衡导致的‘内乱’,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来的,不是外来入侵之敌,还有可能被改造。”汤钊猷说。他表示,除非已病入膏肓,病人和医生又采取消极的态度,或采取错误的战略战术,否则,癌症不是绝症


▲汤钊猷院士传授控癌秘诀


癌症向“可治”转化已经出现种种迹象,比如癌症的早诊早治,已经有大批治愈病人;


人们已经意识到癌症既是“局部病变”,更是“全身性病变”,并由此出现了全身性干预的研究;


对癌症的最主要特征“侵袭转移”的认识和应对已有明显的观念更新,并由此引出新的战略思路;


癌症研究在“微观”方面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崭新的抗癌途径。


汤老几十年的癌症临床、研究和思考,认为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不治”也可向“可治”转化。


战胜癌症能不能速战速决?汤钊猷认为,现代控癌战近200年,人类仍未战胜癌症,控癌是持久战。这是因为癌症是发病过程很长的疾病,《自然》杂志曾经报道,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至少需要20年,而且癌症是复杂疾病,临床中逆转“敌强我弱”形势更需要时间,那些抱有“一刀下去”就能解决问题的心态未必正确


要战胜癌症,首要前提是“抗战”而不是“妥协”,坚持自始至终的“抗战”并付诸行动,是取胜的关键。“有临床症状的癌症病人,好比敌人已经打到家门口,如果不下决心将必败无疑。”汤钊猷说,“抗战”是一种积极、主动、乐观的精神状态。


人是控癌战胜败的决定因素


过去百余年的抗癌战,根治性手术是立了头功的,至今仍为主流,然而进一步提高就很困难。


▲癌症患者讲述抗癌经历


汤钊猷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肝癌临床研究,印象最深的是肝癌手术切除,一台手术动辄10个小时,输血几千毫升,手术后一个月内有二三成病人死亡,五年生存率只有一成左右。为此,他萌生了“早诊早治”的思路,直到20世纪60年代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的出现,才使“早诊早治”得以实现。其结果是同样是手术切除,疗效增倍。


20世纪80年代,汤钊猷开始意识到用好已有的疗法,也可以提高疗效。然而所有这些疗法的单独应用都没有看到有治愈的病人,临床上大量病人是因为肿瘤太大而无法切除,从而没有治愈的希望,为此,如何缩小肿瘤便是逆转无望病人重新满怀希望的关键。于是他又萌生了“综合治疗”的思路。


“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切除”研究实现了不能切除肝癌病人五年生存率零的突破。他还观察到,当西医用化疗攻癌时,如果中药也用“攻”法,病人死亡更快,如果此时中药改用“补”法,化疗的疗效能够提高,病人生存期延长。


因此,控癌战中,各种治疗手段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还是人。疗法相同也会导致迥异的后果,硬件和软件相辅相成,能够更有效延长病人生命。


游泳、买菜都可成为控癌“处方”


有人希望汤钊猷院士出养生书,他表示“不到90岁,不写养生书”,不过他希望把与癌症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经验分享给世人,他已经写出了“抗癌三部曲”,除了这一本,其他两本为《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主要提出了“洋为中用”,合并“改造战略”以补充“消灭战略”;第二本是《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那是“古为今用”,在控癌战中加入中国思维。



汤钊猷院士的养生秘诀是“两动两通”。“两动”是指动脑、动脚。汤钊猷院士在70岁以后,平均每1-2年出版一本书,希望借此动脑,不让自己太早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现在的汤老头发乌黑,走路不逊于年轻人,令人羡慕。


动脚是指60岁开始,因为住所迁至上海跳水池旁,他与爱人一起学会深水游泳,坚持每天游500米,还参加了冬泳。“冬泳队伍中,很少听说生癌的。”汤钊猷说。即使有一位先生后来得了肺癌,但他仍然坚持冬泳,在接近90岁高龄才去世。


所谓“两通”,是指“二便通”和“血脉通”。大小便通畅似属生活小事,实则对防癌也有关联,至少大便通畅与是否和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关。为了保持“二便通”,汤钊猷院士午饭和晚饭时都要有一碗青菜,还经常吃些维生素B1。他坚持服用丹参片已逾40年,因为丹参片不仅可以有助减少脑梗和心梗,或许也有防癌功能,因为它有助改善缺氧。


游泳作为控癌“处方”已有实验证据,游8分钟的小鼠肿瘤最小,游的时间太长则适得其反。买菜也可控癌,这其实是训练自己体内的免疫细胞,提高它们共计肿瘤的能力。


不过他还强调了一点,患了癌症,光靠适度运动是不够的,还需要首先设法消灭肿瘤的大部分,然后通过提高自身控癌能力来控制少量的残癌。这与他主张的“消灭与改造并举”方针一脉相承。


中晚期癌症病人“转败为胜”长期生存是可能的


 汤钊猷院士列举了8位生存20年以上的肝癌病人,目的是说明中晚期癌症病人“转败为胜”而长期生存是可能的,为此不到最后绝不言败。这些病人“转败为胜”的共性在哪里呢?



一是他们身体上都有回旋余地。如果病人五脏六腑都不好,都已病入膏肓,是不可能打持久战的。为此无论生病与否,平时注意生活方式,保持一定的健康水平,到了“战时”便体会到其重要性。


二是8位病人都打了“持久战”。“持久战”分三个阶段,一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二是敌之战略防守,我之准备反攻;三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比如开始不能切除肿瘤的,采取综合治疗,待肿瘤明显缩小后再行二期切除,如果在敌强我弱态势下,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便会导致失败。


这些病人都用到了10多种疗法,包括免疫治疗、中医治疗、正确的生活方式等,多种疗法的联合和序贯应用也是取胜的重要因素,比起“消灭+消灭”的综合治疗,“消灭+改造”的综合治疗更为重要。

编辑:沈小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