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花香处是离情

 江山携手 2017-10-21

[摘要]众所周知,《红楼梦》中描写了丰富的建筑,小说中的人物按照其身份、地位都有各自固定的住所,彰显着人物的性格,暗示着人物的命运。

梨花香处是离情 ——住过“梨香院”的人们今何在

近来年一个说法颇为流行,说房子可以是租来的,但生活是自己的。每个人的住所,就是自己生活的空间,代表着主人的性格个性、生活态度、素养品味。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描写了丰富的建筑,小说中的人物按照其身份、地位都有各自固定的住所,彰显着人物的性格,暗示着人物的命运。前八十回中有一处住所的主人发生了变更,这样的情节和细节透露出很多的信息:人物命运的变化、人物身份地位的变迁。梨香院,就是这样一处最具典型性的院落。

关于梨香院,先来看看它在贾府建筑中的位置和风格。

小说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第一次提到梨香院。贾政安排薛姨妈一行人的食宿,因为薛姨妈和王夫人的关系、薛家的社会地位,安排住所也要经过深思熟虑。贾政说:“咱们东北角上梨香院一所十来间房,白空闲着,打扫了,请姨太太和姐儿哥儿住了甚好。”他的安排看似随意实则是经过三思的,原因就在于梨香院在贾府的诸多建筑中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结构。

首先,“原来这梨香院即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小小巧巧,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这句话告诉读者,梨香院最初修建的原因,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建筑格局完整、居住功能一应俱全,可以独立成院。这样的院落方便薛姨妈一家人的起居生活,保证了其独立性和私密性。其次,告诉读者,梨香院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偏僻安静,可以不受荣国府各个院落的干扰。薛姨妈一家毕竟是亲戚兼客人,当然要安静的环境,保证其生活的质量性。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院子是荣国府通往外界的一个通道,“另有一门通街,薛姨妈一家人就走此门出入。西南有一角门,通一夹道,出夹道便是王夫人正房的东边了”,梨香院的位置既保证了薛家人日常活动的自由性,又保证了王夫人薛姨妈的亲密性,方便招呼和照顾对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梨香院这个面积不大的院子和其他院子有很多不同之处:可以独立成院,可以不受荣国府的控制,可以直接通往外界。细思极恐,这些不同意味着梨香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空间和通道,表面上是颐养天年的静谧之所,却是官宦士族与平民百姓、世外桃源与尘世世俗相交汇的空间;表面上是贾府通往外界的通道,实则是礼法与自由相交锋、生与死相交接的通道。这里先后住过荣国公、薛姨妈、文官等戏子,还做过尤二姐的停灵处。每个在此住过或停留过的人都有着特殊的经历、身份、命运,都和这个院子的名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梨香院,其谐音有两个“离香远”和“离乡怨”,前者的意思是远离脂粉香气、世俗人世,暗示居住者想要摆脱世俗的困扰,寻求精神的宁静;后者的意思离乡背井,充满怨恨和不满,暗示居住者有着不幸的经历遭遇以及悲惨的命运。

第一任主人荣国公,居住此处的原因就是远离世俗的干扰,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梨花香处是离情 ——住过“梨香院”的人们今何在

第二任主人是薛姨妈、薛宝钗、薛蟠一家。这个院子是薛宝钗一家离开家乡后的第一个居所,暗示了从此后他们将远离家乡的命运。薛宝钗“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征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因为进京待选,住进梨香院。如果真的被选入皇宫什么的,就再无机会回到家乡去了。薛蟠,典型的纨绔子弟,“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半路上因为争抢香菱,打死了冯渊,逃避官司来到贾府住进梨香院。香菱,本是甄士隐的爱女甄英莲,年幼时元宵节观灯时被拐走,长大后不知道自己家乡何处,不知道自己姓氏如何,后嫁给薛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更是离乡背井之人。

后来,当薛姨妈一家人打算在此长期居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不会再离开的时候,他们一家人就被搬迁到“东北上一所幽静房舍居住,将梨香院早已腾挪出来,另行修理了”。可见,薛姨妈一家人已经不会因为离开家乡而难过怨恨,不需要、不应该也不能再住在这个过渡性的象征着远离家乡、满怀悲伤怨恨的院落之中。其中,薛宝钗在大观园中拥有了自己的固定住所,这次的变动暗示着她身份、地位、命运的改变,此文不赘述。

第三任入住者是芳官、龄官、藕官等小戏子,从地位上看他们算不上是真正的主人。因为元春要省亲,修建大观园,准备各项事务,包括为了迎接皇妃采办回了龄官、藕官等十二个小戏子,贾府自己的戏班子就被安排在梨香院中。这样的安排也是别有深意的:一方面,住在这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小戏子们早晚练习排练的噪声、敲锣打鼓的声音就不会影响到其他院落中的人;另一方面,暗示着芳官、龄官等小戏子远离家乡亲人,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充满着怨恨。第三十六回中,宝玉寻龄官,想听她演唱《牡丹亭》,结果被拒。贾蔷买了一个会衔鬼脸旗帜的小雀想哄龄官开心,结果反而弄巧成拙,龄官抱怨说:“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那雀儿虽不如人,他也有个老雀儿在窝里,你拿了他来,弄这个劳什子,也忍得?”

第五十八回中芳官和她的干娘因为洗头发生争执,芳官抗议:“把你女儿的剩水给我洗?我一个月的月钱都是你拿着,沾我的光不算,反倒给我剩东剩西的。”于是二人吵得不可开交。宝玉说了一句话道出问题所在,也道出了小戏子们的生活状态:“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他失亲少眷的在这里,没人照看;赚了他的钱,又作践他,如何怪得!”

从诸多细节可知,小戏子们远离亲人,被关在梨香院中,如同笼中小鸟,没有丝毫人身自由和权力,被人打骂责罚克扣月钱是常态。梨香院,“离乡怨”正是她们生活的写照,暗示着她们悲惨的命运和结局。

小戏子们来到贾府后的经历一波三折,后因为皇宫中一位老太妃去世,“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又见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第五十五回),因此贾府将自己家的戏班子解散,将文官、藕官等十二个女孩子另作安排,其中有四个愿意回家,有八个愿意留在贾府当差,贾母就将她们分配给各个主子当丫鬟。于是,十二个女孩子彻底离开了梨香院,这次身份的变动、住所的变迁暗示着她们不再是离乡背井之人,回家的回家,以此为家的以此为家。

此后,梨香院就空着无人居住了。

小说中再次提及梨香院是被作为尤二姐的停尸之处。贾琏背着王熙凤偷娶尤二姐,不久之后被王熙凤知道了消息,趁贾琏外出之机,将尤二姐骗入大观园,使用连环计借刀杀人,逼迫尤二姐吞金自杀。因为尤二姐的身份特殊,又被王熙凤诬陷受到贾母等人的鄙视,不允许在贾府中操办丧事。无奈之下,贾琏和王夫人商量“讨了梨香院停放五日,挪到铁槛寺去”,“贾琏忙命人去开了梨香院的门,收拾出正房来停灵”。尤二姐生命的最后一站梨香院,暗示了她离开家乡,离开温柔之乡,离开活生生的人世,结束此生,留下无限遗憾和悲伤。同时,也暗示贾琏从此离开了尤二姐的温柔之乡,生死两隔;也离开了王熙凤的温柔之乡,形同陌路。贾琏对王熙凤害死尤二姐的事情怀恨在心,并且发了狠誓“我忽略了,终久对出来,我替你报仇”(第六十九回),从此之后对待王熙凤的态度、情感将会出现大的转折,也为王熙凤最后的悲惨命运埋下伏笔。

纵观小说前八十回,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小院落——梨香院,却有着深远的含义,由最初的静养之所,变成后来的寄居之所,再变成游乐之所,最后变成停尸之所,在此居住过的女子们终究都难逃悲惨的命运,推而广之,在整个大观园中所有优秀出色的女子无一例外能逃过“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以小见大,可以说从一个侧面暗示出整个贾府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梨香院就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中国艺术研究院微信订阅号群落推荐

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创办于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是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月刊。《文艺研究》以“引领学术潮流,把握学术走向,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为办刊总方针,强调现实性与学术性、前沿性与基础性、学理与批评的有机统一,提倡中国视野、中国问题、中国气派,广泛容纳文学、艺术各领域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优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变

从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剧烈媒介迭变,观察未来世界的面孔。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返回腾讯网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