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庚诞辰 | 今天我们一起听校主过去的故事

 彭程茶农 2017-10-21



厦门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


在近百年的峥嵘时光里,嘉庚精神始终萦系厦大人。自古薪传火不尽,在那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年代,陈嘉庚先生所树立的榜样与他秉持的诸多品质,俨然已成为厦大人办校求学过程中重要的精神旗帜与驱动内核,见证厦门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




今天是陈嘉庚先生的诞辰,小夏带你盘点各处嘉庚遗迹,追寻校主当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点滴足印,深入历史,了解陈嘉庚先生的种种事迹,以更好地学习并实践嘉庚精神,作为今时今日对校主最好的缅怀。




陈嘉庚在厦大


“鹭江深且长,致吾知于无央;鹭江深且长,充吾爱于无疆。” 厦门大学校歌里唱出“南方最美大学”的求知和博爱。

 

厦门大学的建设则凝聚了陈嘉庚多年心血,体现他的家国情怀和人文思想,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也成为厦门大学四种精神之一。




陈嘉庚像·厦门大学



从西村校门走进厦大,路沿的校史馆旁,嘉庚像静静肃立。陈嘉庚先生的面容中显出几分忧虑与凝重,却好像又写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凝视嘉庚像,让人不禁想起百年前的风云诡谲岁月。陈嘉庚在这座城市到底创造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风儿吹过,历史往昔的烟云仿佛被层层吹散。校主当年走过的那些路,好似逐渐清晰……



痛心教育匮乏,斥巨资办学校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


1921年是陈嘉庚捐资办学的高峰,他痛感福建文化教育的落后和人才的匮乏,便决定投资100万元创办一所大学来改善福建的教育状况,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陈嘉庚先生亲自选校址,高薪聘请校长、教师,主持建筑校舍,建成了当时就设立5院17系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风雨中独坚守,维持厦大16年



办校的所有费用由陈嘉庚先生一人承担,包括大学的经营费用300万元,也由他分12年支付。厦门大学在创建伊始便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它是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


自1926年起,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经费不至于中断,做了许多努力。在资金紧缺时,他甚至于贱价出卖了橡胶园。

 

1932年,陈嘉庚辛苦创办的企业终于被收盘,虽然他的事业走到了末路,但陈嘉庚却从不后悔,因为他成功地创办了众多学校,尤其是厦门大学,这对当时和后世的价值是无法磨灭的。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1929年10月,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东南亚最大宗的出口是橡胶和锡,最大的买主是美国。美国的不景气,造成了新、马橡胶和锡业的大萧条。但陈嘉庚一直提供集美、厦大学校经费达90万元。陈嘉庚公司积欠银行债款近400万元。公司资产仅在200多万元,已是资不抵债。以英国汇丰银行为首的债权银行要求陈嘉庚停止支持集美厦大经费,被陈嘉庚断然拒绝了。他认为自己不能也不应放弃义务,学校办起来了,就得维持下去,一旦关了门,恢复就无望了。如果因为负担集厦学校经费而遭致生意失败,这只是个人事业的荣枯。但学校一旦关停,不仅耽误青少年前途,而且对社会影响不好,事关重大。


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后来,他果真卖了自己的三座大厦,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与青年学生群雕·思明区芙蓉路附近


思明区芙蓉路旁,可见这组栩栩如生的群雕。 陈嘉庚先生与学生谈话的场景,不禁让人联想嘉庚先生当年对学生的深切关怀。


始缔人文情怀,关心校舍建设



陈嘉庚修建厦门大学时,很重视校舍质量和人文细节。厦门大学创办的初期,除了海路,没有别的路可通厦门。陈嘉庚便直接从集美乘小船到厦门大学校园“督工”,经常可以看到陈嘉庚拄着拐杖巡视工地。陈嘉庚会关心校舍建设,不时用拐杖敲打建筑材料,还直接用闽南话向惠安石匠问这问那。

 

近百年来,厦门大学将人文情怀一以贯之。历经近两年建设,厦门大学演武运动场更具人情味了。演武运动场原地转了90度,从东西走向改成了南北走向。这样一来,清晨和傍晚运动的师生们,将不再迎着刺眼的阳光。运动场跑道颜色从传统的赭红色改为蓝色,能让运动的师生们内心更加专注。



亲自设计建南,担扛风雨至今



1952年,陈嘉庚开始亲自参与设计并督建厦大校园内的一大批新建筑。其中,就包括面向大海的标志性建筑建南大会堂。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大规模的校园建设,建楼资金是由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等南安华侨捐赠的。

 

建南大会堂被认为是陈嘉庚倾注最多心血的建筑,他把建南大会堂安排在海边一座高高耸起的坡地上,让这座仅三层的中西合璧建筑看上去极为壮观。1959年8月23日,超强台风正面袭击厦门,台风摧毁无数房屋和树木,重创整个厦门岛,但建南大会堂安然无恙。今年,这座面朝大海的杰作落成63周年,依然是全国高等院校中座位最多的大会堂。






陈嘉庚在集美


100多年前,陈嘉庚先生策杖巡视集美学校建设工地时,极目四望,凝神良久,他为那片沉睡的大地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故今日计划集美全部,宜以大学规模宏伟之气象……”如今,他的遗愿成真,宏图在目,以集美大学为挈领的集美学村,已然一派欣欣向荣。


陈嘉庚像·集美大学

陈嘉庚像·鳌园·陈嘉庚纪念馆


集大内,春凋秋临,人来人往,唯嘉庚像丰神不改,拄杖永立。陈嘉庚先生面对着当年满怀希冀的那个方向——那个现今愈加繁盛的集美学村,心中想必是无限欣慰。


岁月匆匆蔓长,年华飘零不歇,年华里的身影却未曾漫漶。在那百年之前的集美,陈嘉庚先生对于家乡的教育事业所做之贡献,所抱之希望,所怀之梦想,直至今日,仍令人热血沸颤……



始创集美学村,惟憾大学未成



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敲响集美这个小渔村第一声学钟之后,相继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幼儿园、集美中学、集美师范学校、集美商业学校、集美农林学校、福建高级航海学校、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国学专门学校和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等十余所学校。陈嘉庚先生在创办各校期间,还建造了统一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图书馆、体育馆、科学馆、美术馆、音乐馆、医院、大会堂、航海俱乐部、大运动场、银行、电厂、自来水厂、印刷厂、游泳池、龙舟池等教育公共设施,同时,还购置了价值昂贵的航海学生实习船。这些为集美学村各学校服务的公共设施的建设,体现了集美学村的完整性,并大大提高了集美学村各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得集美学村成为当时闻名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和较高办学水平的学村。 


陈嘉庚先生在创办了初等、中等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后,觉得这些还不是解决振兴祖国文化问题的根本。他认为,“法治之根本,非在中小学也……端赖正当专门大学。”“何谓根本?科学是也。今日之世界,一科学全盛之世界也。科学之发展,乃在专门大学。有专门大学之设立,则实业、教育、政治三者之才,乃能辈出。”于是,他于1921年4月,假集美学校校舍创办了厦门大学。尔后,为了弥补厦门大学在学科上的不足,他又设想办集美大学。 



校主修书三封,周密考虑建校



1923年初,陈嘉庚先生连续给当时的集美学校校长叶渊写了三封信。他在第一封信(1923年1月27日)中明确提出:“本校将来应改为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他考虑“厦大办不到之科而由本校承办,并助吾闽各科学之完备也”。同时他还就师资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愿往欧美留学或调查考察,以一年为限。应开各费,由本校负责。薪傣与优待费,仍旧准(原来标准)给。”“若于普通学毕业(指大学毕业)后,有意再留一、二年更求高深之学问者,本校可助其学费,禅他年回国得尽本校之职务,而壮名称实于集大(指拟办的集美大学)也。”在第二封信(1923年2月23日)中,陈嘉庚先生提到,预算过几年如能获利250万元,可供两大学(指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之费。在第三封信(1923年2月28日)中,先生则详细表达了关于校舍建设的设想。他说:“故今日计划集美全部,宜以大学规模宏伟之气象,按二十年内,扩充校界至印斗山(在集美学村北面)。建中央大礼堂于内头社边南向之佳地……至于大学校舍之地址,弟意非内头社,后则许唐社后诸近处,另独立山岗,建较美观座座独立之校舍。”由此可见,陈嘉庚先生当年对办集美大学有过很周密的考虑。 





陈嘉庚墓·鳌园


落叶归根。这位出生于集美的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历经一世沧桑,终又安息于这片土地。新中国建立后集美学村终成南方教育重镇。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集美学村的办学规模和层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显著发展,相继设立了五所大专院校: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几十年来,这些院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并且在各自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100多年前,陈嘉庚先生策杖巡视集美学校建设工地时,极目四望,凝神良久,他为那片沉睡的大地勾画了一幅宏伟蓝图:“故今日计划集美全部,宜以大学规模宏伟之气象……”如今,他的遗愿成真,宏图在目,以集美大学为挈领的集美学村,已然一派欣欣向荣。






陈嘉庚在漳州


嘉庚精神的内核是爱国精神,陈嘉庚先生终其一身奋斗,兴实业,办教育,为强国,为中华之崛起,为民族百年复兴,其本人便是爱国精神的楷模。



陈嘉庚像·厦门大学漳州校区


这座嘉庚像2013年始建落成,现位于坐落于漳州的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校主走动四方,鼓舞抗战,在漳州亦留下身影……


率领南侨回国,总结华侨抗战



1940年,由陈嘉庚为团长、庄西言(南靖籍印尼侨领)为副团长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到重庆等地慰劳。在回国慰劳视察中,陈嘉庚特地回福建,并到漳州视察。


11月1日,陈嘉庚由集美转抵龙溪县角美,住在华侨旅社。2日中午,由角美乘平底小篷船到石美,再转乘汽船往漳州。由于战时柴油奇缺,改烧木炭锅炉,航速甚慢。下午3时,汽船驶抵漳州新桥头码头,受到漳州文武官员,各社团、学校负责人,集美、厦大校友和各界群众数千人的欢迎。陈嘉庚上岸后,与党政军官员和各团体代表一一握手,然后一起步行到崇正中学招待所。


陈嘉庚在招待所洗浴后,会见了记者,向他们报告了全国抗战事业之成就与本省政治上应兴应革之意见。晚上,党政军官员及各界代表特设宴为陈嘉庚洗尘,因为陈嘉庚崇尚简朴,宴席至为简单。3日上午,陈嘉庚再次会见记者,畅谈约一小时。下午3时,漳州党政军各界在崇正中学大礼堂举行欢迎大会。陈嘉庚致谢后,报告了南侨总会回国意义以及华侨抗战工作,并言经历十余省,甚觉乐观各情。


4日早晨4时,陈嘉庚一行三人从漳州乘汽船往海澄视察,到中午时分抵达海澄港口码头,受到300多人的热烈欢迎。下午1时,在中山公园开欢迎大会。县长致词后,陈嘉庚作了演讲,报告此行任务以及华侨筹赈经过。3时离开海澄乘汽船往石码。陈嘉庚登岸后与欢迎的各界代表步行至区署,沿途商铺悬旗鸣鞭,热烈致敬。到达区署后,陈嘉庚分别与集美校友及各界合影留念。5日早晨5时,在体育场举行欢迎大会。陈嘉庚即席发表演讲,对于南洋华侨关怀祖国抗战,输财输力各情,阐发甚详,历90分钟丝毫无倦容,听者为动。8时散会,陈嘉庚到澄码石角东海外华侨公会及石江小学参观后,离开石码乘汽船返漳州。


当天中午抵达漳州后,陈嘉庚赴华侨公会欢迎会。下午4时,漳属集美、厦大校友在崇正中学礼堂开欢迎大会。除漳城校友全体代表外,海澄、石码、长泰、南靖、云霄等地之校友亦均派代表参加,出席人数约70余人。在欢迎会上,校友黄剑秋代表全体校友献“表率群伦”绣旗。陈嘉庚即席训诲,略述创办集美与厦大两校经营之苦心,勉励校友须以坚苦之精神与环境奋斗,语意深长恳挚。



前赴南靖慰劳,号召各界抗战



11月6日,陈嘉庚带领慰劳团来到南靖,住在南靖县政府。次日上午8时多,南靖各界在县中山纪念台召开欢迎大会。陈嘉庚在欢迎会上首先自我介绍说:“这次我们组织了华侨回国视察慰劳团,正团长是我,副团长是庄西言先生,庄先生因事先回南洋,而南靖是庄先生的故乡,又是我往永安(抗战时期福建省会所在地)必经之道,所以顺途到南靖来看看。”接着,陈嘉庚概述了当前日本侵略军兵分二路:一路向四川猛进;一路开辟南进侵略的第二战场,企图吞并中国独霸全世界的野心。陈嘉庚慷慨陈词地指出,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侵占我国大片土地,杀害我们无数同胞,烧毁我们无数村庄,使同胞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号召同胞们立即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拯救中华民族、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最大的努力。他也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借抗日形势紧张,补充兵员之名,抓壮丁、虐待壮丁,发国难财的抗日弊政。最后,陈嘉庚再次号召各界人士,以民族存亡为重,努力做好抗日救国各项工作,坚决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领土上驱逐出去,让同胞们过上安宁的生活。





陈嘉庚在马校


 陈嘉庚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心系教育,出资办学,这种精神在马来西亚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很多马来西亚华校都是在当地华团华裔的支持下兴建发展起来的,这已经形成了传统,也缔造了海外华人教育的奇迹。



陈嘉庚像·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陈嘉庚先生作为南洋侨领,其作为与精神在南洋影响深远。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建立,是希望嘉庚先生继续以其影响力辐射南洋,造福海外华人。


在马校建立嘉庚像,更是希望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学子能传承嘉庚精神,身虽在外,不忘祖国。



陈嘉庚17岁(1891年)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直到1904年,他集资7000多元创设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时隔不久,又接管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在三个月内两个厂获利共4万元。


当时,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西亚,他即用2000元购了种子,播种在菠萝园中,进而大面积种植,到1925年,他已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成为华侨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橡胶王的四大开拓者之一。之后他开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和日用品。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多处。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鼎盛时期(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约值黄金百万两)。


他首创橡胶制品大规模生产,促进了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在华侨中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的垄断局面;他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后来因日本胶制品在东南亚削价倾销,加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他的企业如江河日落,终于在1934年全部结束。


无论是在其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还是困难时期,陈嘉庚先生身居异邦,始终心怀祖国。他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以尽国民天职,故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




厦门大学

厦大主页 福建日报 闽南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