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封建统治下的男权社会里,女人一直被“三从四德”的传统礼教束缚着。然而在清朝乾隆时期,就有一个这样的女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同皇帝的淫威抗争,甚至“自断青丝”。她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那拉氏皇后。 那拉皇后在宫中生活了三十多年,究竟是什么原因?会把这位皇后逼到不顾触犯国俗大忌,甚至发疯的地步跟乾隆皇帝大吵,甚至自断青丝。“断发”是满族的大祭,无论作为女人还是皇后应该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我们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对于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大多作为反面角色进行演绎,有史学家曾把这位那拉皇后,称为“清代最委屈的皇后”,原因是在乾隆帝裕陵地宫随葬的五位女人中,有两位皇后和三位皇贵妃,就连皇贵妃都被葬入了裕陵地宫,而作为皇后乌喇那拉氏,却没能跟乾隆帝合葬,不仅如此所有的史料对她身后事的也没有明确记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皇后乌喇那拉氏死前遭遇冷落、死后饱受凄凉的呢? 一个堂堂大清国母遭遇如此不幸,仅仅是因为她在陪乾隆南巡途中剪掉了自己的头发吗?据《清史稿·列传·后妃》记载:“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在满洲风俗中,女子最忌讳的就是剪发。母仪天下的堂堂大清国母剪掉自己的头发,无疑是在带头败坏“国俗”,因为剪发只有皇帝与太后去世,皇后才要剪发。所以乾隆龙颜大怒,非常生气,乾隆说她是“性忽改常,迹类疯迷”,于是乾隆派人打发她提前回京。乾隆回京后,对这件事并没有解释原因,只说皇后疯了的结果。并对皇后采取了严厉措施,把给乌喇那拉氏的所有册封(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及娴妃)全部收回。十二名宫女降为二人,身边的厨师全部都收回了。此时她的身份已不如一个答应了。接着,乾隆皇帝觉得还不够解气,决定把名号废掉。这样做乾隆没解释原因,大臣们纷纷上书批评乾隆皇帝。最后虽然没有废掉名号,还是将其打入冷宫。忧郁成疾的乌喇那拉氏含恨而终。 那拉皇后为什么不计后果,怒剪青丝呢?据民间传说,乾隆在南巡杭州期间经常微服私游、纵情声色,乌喇那拉氏苦谏无效反而倍受斥辱,一气之下自行剪发。《清鉴辑览》也持相同观点:“帝在杭州,尝深夜微服登岸游,后为谏止,至于泪下。”乾隆是中国史上著名的风流天子,他要模仿他的祖父康熙帝不断南巡,目的确实是贪恋江南美景,又可趁机寻花问柳。那么那拉皇后就是因为乾隆好色“自断青丝”的吗? 我翻阅大量的资料,认为乌喇那拉氏皇后“自断青丝”是另有原因的: 一是,在乌喇那拉氏皇后春风得意时,她总希望她与乾隆所生皇嫡子永璂立储,然而永璂一直没有像富察氏所生的永琏、永琮那样被乾隆秘密立为储君,这让她感到极大的心理不平衡,焦虑和不安。 没想到这时乾隆皇帝移情别恋,喜欢另外一个女人,喜欢上了令妃魏佳氏,她小乾隆十六岁。在乾隆二十一年到三十一年,在10年时间里令妃生育了六个孩子,说明她非常得宠。乾隆专宠她并把令妃提高到令贵妃。这给那拉皇后构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让那拉皇后更担心的是自己儿子十二阿哥永基,她想令妃这么得宠,将来太子位置能不能给自己的儿子,于是越发对乾隆不立皇太子非常忧虑,心生怨恨。 乾隆为什么不立储呢?其实乾隆这时还不立储是心有苦衷的,他伤透了心。他有两次立储都失败经历,一次是乾隆元年,他立了孝贤皇后生的永琏,结果永琏九岁时去世了,二人很悲伤。第二次是在乾隆十一年,想立七子永琮,很可惜在永琮两岁时出天花夭折了,又一次立储失败了。孝贤皇后很悲痛,后死在东巡的途中,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乾隆也很伤心,乾隆害怕立谁死谁,所以乾隆迟迟不立是这个关键因素。但那拉皇后却不理解,只想自己的事,她抱怨乾隆。总觉得自己没皇后待遇,生了皇子却不立储。又想乾隆宠爱令妃,所以失意和落寞,让这位那拉皇后心理严重失衡。为了要证明自己,她事事要强,为了皇后的尊严她经常声色俱厉,这种不平衡为自己的结局买下了伏笔。 二是,乌喇那拉氏虽然被册立为继皇后一段时间里,也得到过皇帝的宠爱,但她在乾隆心目中却远不如前皇后富察氏。乾隆心里一直怀念已经作古多年的富察氏,这让那拉皇后感到伤心和失败。 无论是作为皇后,还是作为女人,乌喇那拉氏皇后一直不被乾隆所重视,这给她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而乾隆南巡途中发生的一件事情,终于激起拉皇后内心积压多年的怒火。十七年前,富察氏陪同乾隆东巡时,在济南一病不起,后死于德州。此后,乾隆每次途经济南时,总是避开这座“伤痕城市”,绕城而行。这一次,乾隆还专门为富察氏作诗:“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正是这首蕴涵乾隆对富察氏苦苦相思的抒情诗句,切实刺痛了乾隆身旁那拉皇后那颗极其要强的心。接下来的“断发”,不过是那拉皇后在情感绝望中一次歇斯底里的爆发。古代女子向来把“青丝”看作是自身情感的一种载体,一种寄托。而爱没有了,还留着头发做什么呢?所以“自断青丝”的拉皇后付出了沉重代价,并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彻底冷落。身处冷宫期间,乾隆没有去看她一次;生命垂危之际,乾隆还在木兰游玩;置办丧葬之时,乾隆“命丧仪视皇贵妃”。那拉皇后这位堂堂大清国国母,这位在绝望中敢于抗争的女人,就这样烟销灰灭了。 三是,那拉皇后她的不幸遭遇,说明了那拉皇后自身的素质不高。她心胸狭窄,没有应付事情的能力,也没有从好的方面去考虑问题,处处为自己着想,才引起这样大的冤案。清代著名的学者蓝鼎元曾经在《女学》一书中,对“三从四德”的"妇言"做了具体的正面引导,说"妇言不贵多,而贵当(恰当)",各种场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辞,如勉励丈夫、教训孩子、委婉劝谏、明志守礼、表现贤智及免于灾祸等,都需要运用恰当的言辞来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妇言"又需要智慧和知识修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