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自成的铁蹄踏进了大明皇帝的老巢,大明王朝从此走向了下坡路。而在这场事件背后,已不仅仅是崇祯政治上的失衡与连年的天灾人祸。在我看来跟多的是人性的自私与贪婪。 崇祯虽为亡国之君,惹得一身骂名,但从客观公正的视角来打量他,其实他也算的上是勤政、英明,大明的亡不能单单算在他的头上。1644年,本就是个不太平的日子,连年的灾祸和起义,崇祯已经走投无路了。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满朝的文武大臣,可当他硬着头皮向大臣们借钱时,意外却发生了。 要说着明朝的大臣们胆子也是大,在国难面前仍想着一己私利,各个跟个铁公鸡一般,一毛拔出来都难。就拿被崇祯要求带头做样子的国丈周奎来说,崇祯本想让他捐个十万两,结果他就掏了个1万两,还把女儿捐的五千两给扣了两千两。有了这个好带头,更别提下头了,一个个的假模假样的变卖家产,装出一副请高样,搞的崇祯碰了一鼻子灰,最后就筹集了二十万两。也不知道这些大臣们怎么想的,国家都快亡了还想着自己的“后宫亭乐”。或许他们还活在大明盛世里的泡沫里,又或许他们只是想着将来换个天下而已而已。可是实际真的是这样吗? 李自成的军队,本就是农民出生,对统治者阶级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感。所以他们的政策就是“追赃助饷”,民间更有“闯王来了不纳粮”的说法。钱既然都算到了官老爷的头上,那么周奎他们还能不知道嘛?可大家都不出,自己出岂不是亏了?就这样,大家都这么想,都不愿意出钱,大明那么也就这么亡了。 大明亡了,李自成怎么会轻易的放过这些肥的流油的官老爷呢?再以周奎为例,李自成用夹棍之刑逼得这个老臣交出了70万两白银。就这样,又是老国丈周奎带的头,大明遗臣们交了七千万两白银。对比他们之前的所交二十万两,想想真是可笑。人性之下,这些大明重臣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而误了一国大事,真不知是怎样的心思在作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