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的乐队开始调音,就是我们出去喝一杯的时候。”
通过不同乐队调音的时长可以看出一些果儿的性癖。 当他们调了半天,结果器乐声还是盖过人声,Bass Line也隐于高频,内心瞬间就只剩下一台提词器。 整个过程中唯一听清的,就是主唱在试音时候的“one two,one two,checkcheck。” 旁边哥们则表示这回票买的值,他上次看演出,乐队主唱试音的时候是吹麦。 简单来说调音其实就是把舞台和PA的声音都调到理想状态。 调音师负责PA,而乐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舞台设备(手箱、乐器、采样)调好;试监听,以确保能听清楚需要听到的声音。 一个专业的乐队对调音从来不会含糊。 “不同的场地,每个乐手站位、演奏乐器、习惯、需要听到的乐器和音量的差异,调音是个大工程。” “在调音的时候,一方面我在演奏,另一方面还要站在聆听者的角度上去发现问题和解决它们。” “台下的人有可能听不出来,但机器会说话” “吉他手永远是音量最大最牛逼的,鼓手有自带镲片但是打不准拍的,主唱有不停叫调音师推大返送的。”贝斯手说完换了个姿势。 对于小乐队来说,调音会像演出本身一样认真。 “如果是因为调音问题影响了演出效果,对新乐队或者不知名乐队是很大的损失。” 年轻乐队演出经验少,花的时间就长,有些乐队有自己的调音师就会非常快。老牌乐队则对舞台上的声音要求更高,他们不会过分依赖调音师,为了能让忠实的前排观众最好的享受演出。 调音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调给台上的乐手听。 “监听的好坏,直接影响乐队整体节奏、情绪和力度,一旦监听不平衡,乐手感觉不对,PA怎么调效果都不会有明显改善。”
乐手跟调音师之间相爱相杀的关系,通过现场的效果就可以判断。 好的调音师就是扫地僧。 他们可以把鼓调的离现实主义生活远一点,可以把烧火棍调成真fender。可以让堪称车祸现场的演出起死回生。 遇到这种级别的调音师,连平时会关掉音量摆姿势的贝斯手都能爱上自己弹奏的“蹦蹦蹦蹦”
还有一部分调音师平时是个酒保,偶尔会被临时叫过去推推按钮。 “有一次乐队合奏在调音师的调整下变成了架子鼓弹唱。” “某乐队巡演到达一个城市的时候,调音师不会调音,乐队现场教的。” “惘闻对调音细节的要求已经是他们演出的一部分了,这种乐队我们做幕后的只有尊敬。” 后摇的调音堪比交响乐,不调音直接上的估计都是你们朋克,贝斯的调音最简单。 有些音乐节会提前一天调音,上台前再调一次防止出错。 没办法走提前量的,现场调好监听要花不少时间,加上鼓的PA通常还要单独调,吉他需要调试主箱自己的效果器。耗时多也正常。 “国内某老牌乐队每次演出都要提前调一晚上的音,现场还会再调。” 看似简单的技术性操作,如果想要达到有水准的现场效果还是需要时间。 一些乐队PA台的调音工作在试音时已经完成。 而现在大部分乐手也会在试音时把主箱参数拍下来。 这样音乐节乐队现场调音的时间差不多能维持在十五分钟左右。 有时候乐队调音过长也可能是livehouse主办方的阴谋。 “所有的livehouse都会往后拖时间,有的甚至让观众在门口等不让进来,主要是希望引起更多人关注,好卖票。一旦进入现场,刚好碰到就乐手在台上开场前试音,让人会误以为是乐手调音的时间过长而不得不延迟的。”
现场使用无线系统的乐手,调音的时候去台下听效果。 他们弹着琴,从台上垮下来,满场走,感受各个角落的声音质量,再在场地的正中心停留,最后一大步跨回台子。 “这事就是下来容易,上去难。”弹贝斯的朋友说。 “我一直没敢跑起来往上跨因为我穿着紧身皮裤根本迈不开腿。当然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我调音的时长连我走下台都不够。” 三个和弦玩朋克, 当“checkcheck,给点返送。”响起,他们坚持的礼仪,和兹妞装逼再无瓜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