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我的孤单寂寞冷

 浮生非梦 2017-10-22


叹一句西楚霸王,年少逞强,金甲冷戟戏群狼;


望一眼星疏月朗,情寄乌江,千古文章空惆怅。


无数阵仗,几处新伤,谁家儿女骋疆场。


江湖莽莽,梦中翱翔,热血英雄应无恙。
                                              

                                                     ——历史的囚徒
   




项羽是战争史上最亮的那颗流星,后世素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他的生命那么短暂(享年30岁),短得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子嗣。


他的生命又那么绵长,几千年来每一个中国人都思念着他。


这颗流星,那么眩目,尤其在缺乏英雄、呼唤英雄的年代。


他完美地诠释了英雄的含义(英雄的化身 ),如果英雄也有帮派,那他就是教主。


这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勇武、最侠义,也最柔肠、最孤独的一个群体。


后世的悲情英雄、民族英雄、偏执英雄、高贵英雄,多少带有一点他的影子。


垓下,快要下雨的傍晚


一个人,一匹马,一杆戟,一片山坡,一顶白色大帐。


乌云密布,偶尔有一道闪电,风呜呜地吹,空气中充满了血腥的味道。


雨,似乎快要下了。


那是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的军队追赶到了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


快来一场豪雨吧,洗刷一下战场的罪恶。霸王心里想。


大帐内点满了巨大的白色蜡烛,在烛光的映照下,可以清楚地看见霸王的模样。


他是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人,穿着乌金铠甲,虎皮红战袍,有着英武的胡须,他的眼神跟平常人不太一样,有人说那是双瞳(“大富大贵”的标志)。


帐外的乌锥马,忽然仰天长啸了一声。


这已经是连续苦战第12天。


外面有很多人要他的命,包括刘邦的军队,诸侯的军队。


这有点像是中国古代版农夫和蛇的故事。


刘邦本来不是霸王的对手,霸王对他的工作还很支持。但最近一年来,刘的势力蒸蒸日上,现在对项羽咬得很紧,而且咬得越来越带劲……




霸王和他的武器


追兵不断,霸王的画戟上,沾染了数不清的血,一层冷却,又被新血覆盖。


项羽精通各种兵器,却偏爱画戟。


起兵之前,会稽天降陨石,伯父项梁专门请著名的兵器专家司徒先生前来设计画戟,费时九天九夜才最终完成。


戟本由铸好的矛和戈组装而成,司徒先生将戈的部分改成了月牙刃。仅杆就有碗口般精细,项羽亲切地为其取名为“鬼神”。


他预料到,任何人,包括鬼神,只要他愿意,都将丧生在他的画戟之下。


项羽不象有些带兵的领导干部,只会喊:兄弟们,给我上。


每一次,他总是身体力行。战争中,他特别享受那种冲锋在士兵们前面的感觉。


重达129斤的画戟经改装后,更适合冲锋杀敌。


电石光火,他的兵器一般在敌人身体上停留不超过半秒。


项羽象往常一样,喝了点酒,开始抚摸画戟,这些年来他与“鬼神”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并一直视它为最忠诚的兄弟。


一个战士的光芒和生命,就在他的武器上,很多时候他这样想。


这画戟,曾有专人帮他看护,他的名字叫韩信。


就是现在正领兵狠狠追击他的人。


有必须交待一下,在率领800骑兵冲出重围又在阴岭迷路后,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急剧变化为4000:28。


霸王并不担心这个数字,每次打仗,军力都不是他担心的首要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在巨鹿能破釜沉舟,带领众将士以一敌十,威震诸侯的原因。


他是一个天生的战神和领袖,对于打仗,他永远是充满信心的。


……


注视着陪伴自己2年多的画戟,他第一次觉得胳膊有些酸痛,最关键的

是,还有点头晕。


“拿好,好生看护,”他走出大帐外,将戟递给警戒的士兵。


他已经想好接下来该怎么办,作为一个铁血战士,不能逃避任何人,


最不能逃避的,便是他自己。


也许,他将砍下自己的头颅。


这也是一个高傲战士的选择。


起兵8年来,他一生经历了70多场战斗,还从未象今天这样陷入困境。


经过一番恶狠狠的嘶杀,现在他有点困乏,需要打个盹。


也许他真的累了,迷迷糊糊之间,他梦到了很多人,很多事。




少年往事


他梦见了他那未见过面的祖父项燕,小时候他常看着那位楚国名将的画像发呆。


公元前225年(也就是项羽出生前7年),祖父曾大败秦将李信,被称为楚国的守护神。可才过一年,祖父便死于秦国将军王翦之手。


当时王翦玩了一个花招,假装不敌,守城不出,以避开楚军锋芒。当楚军轻敌撤退的时候,又派勇猛轻骑突袭。


项羽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琢磨那一战。


他的血管里,流着列祖列宗的血,军人的血。


他认为,秦军诡计多端是一方面,说到底还是祖父的军队不够勇武,不勇武加轻敌,必败。


小时候,项羽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孩子。


由于父亲死得早,叔父项梁对他视如已出。


但这孩子并不听话守规矩,学什么都没一个长性。


教他读书,他没兴趣;教他练剑,他很鄙夷。


你到底想学什么?叔父生气地问。


兵法。他仰头看着叔父,只说了两个字。


他觉得,读书只不过能记住别人的名字;学了剑术,只能战胜一个人。


可是学习兵法没几天,他就放弃了。


一个兵法的肆业生,后来却成了一代战神,谁也无法解释。


气死学渣的,是学霸,那气死学霸的呢?是天才。


项羽就是这样的天才,有人根据双瞳这事儿,说他是舜的后代,因为舜也是双瞳。


他从小敢想敢干。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天,他陪叔父去会稽山旅游,看到官差在为一个大人物开道,便挤上去开热闹。


“彼可取而代之,”年少轻狂又带点理想主义的项羽脱口而出,吓得叔父赶紧捂住他的嘴,悄悄告诉他,那大轿里所坐的人,叫秦始皇。


项羽说的这句话,跟秦末起义军领袖陈胜的心境不谋而合。在表达对暴政不满的时候,陈胜说了一句千古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种反动的话,刘邦也说过,他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天生是一个军人胚子,块头大(身高八尺),力大勇武(能轻易举起铜鼎),族人对他既爱又怕。


爱的是,有了这样的保护神,谁敢对项家无礼?


怕的是,如果哪天与项羽起了冲突,一定吃不了兜着走。


尤其,他还是一位贵族之后。


贵族,贵族,贵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项羽的血统高贵无疑。但由此产生的高傲、多疑和自负,也为他的奋斗潜伏了巨大的危机。


性格决定命运,自有人类开始,这就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造反,造反


小时候就很反动的项羽,不久就等来了他的机会。那一年他23岁。


公元前209年,贫困农民陈胜、吴广在安徽大泽乡率先起义,反对秦的暴政。


起义所打的招牌,就是为项燕老将军报仇。复仇之军,往往能吸引人们同情的目光,甚至令很多青年人向往。


本来义军立一个叫陈婴的人为王,但陈胆小怕事,坚决推辞(有点象辛亥革命里被迫当总统的黎元洪),主张去投靠项氏。


那时候造反,打什么旗帜很重要,找项氏也正常。


难以设想,一个只会耕田的农民一气之下造反,会有很多的人跟随。做任何事情,古人都很重视血统和门第。


那些暂时找不到旗帜的,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反正民不聊生——今天要修长城,明天要收税,后天要被派去打仗。


活着跟死了没两样,如果造反,还有一丝希望。


一时间,旧六国的地盘上,出现了不少起义军。


项梁和侄儿项羽也在吴中起身响应,由于项燕的号召力特别强,项羽

又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不到几天,就拉起一支8000人的队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江东八千子弟兵,项羽的“第一桶金”。


革命这事,还真不是有命就可以去干的。比如,农民出身的陈胜由于格局太小,号召力太弱,只做了半年的王,就被身边的车夫干掉了。


他的历史贡献,就在于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敢地喊出了“freedom”的口号,就象《勇敢的心》里的梅尔吉布森。给后来的革命者提供了经验和遵循。


秦末最伟大的革命者项羽,齐集天时、地利、人和,在短暂的时间内迅速崛起。


当其他同龄人还在做娃娃兵的时候,他已经统率千军万马。




一代战神


巨鹿之战,对项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那一仗后,他被称为“战神”。


在那之前,叔父项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头昏了就容易打败仗——定陶之战中,他被秦将章邯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半伤半羞,项梁竟然撒手归西。


章邯,是秦帝国奄奄一息的时候出现的一个杰出将领,但国之将倾,独木难支。


25岁的项羽憋着一股劲,要为叔父报仇——他率军渡河营救被章邯围困的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在此战中,他展现出极其超群的军事领导能力。


最为人所称颂的是,为了快速推进战争,在渡过漳河后,他吩咐士兵,各人带上三天口粮,军队做饭的锅全都被砸,船也被凿沉,这拼命的劲头,有点疯狂。


秦军从未见过这等勇猛的人,不少人掉头就跑,他们本就是来跑龙套的,当跑龙套危及生命的时候,他们只有一个选择,当逃兵。


项羽自此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为了笼络人心,他分封不少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又会打仗,又会搞关系,厉害。


当时很多专家预测,这天下将来肯定姓项。


终于看清了形势!不少善于先发制人的食客和谋士欢呼了,他们在一起喝了顿酒,唠了下磕,就约好了去投奔项羽。


但他们并不真正了解项羽。


项羽是一个不爱享受荣华富贵的人,作为一个英雄,他很看重业绩,

就是战斗之胜,战斗之美,即不能惨胜,要胜得漂漂亮亮,让人们彻底地崇拜他。


甚至,战斗本身比取得胜利,更令人神往。


现在,他的理想和抱负正在被历史置疑。


遥想当年,他怀揣着英雄梦想,带领江东才俊们左右搏杀,入咸阳、烧秦宫、封霸王……


如此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经历,难道转眼就要成空?


难道历史真的要选择刘邦,不选择他项羽?


他隐隐约约听到远处传来一片歌声,先是象模糊的海潮,接着象天空的惊雷。作为楚人,那种家乡的歌声他再熟悉不过了。


虞美人出场


“大王,你醒了吗?”一个曼妙的声音从身边传来,“臣妾准备了一些酒,今日想陪大王醉一场。”


项羽睁开眼,回头一看,一位黄衫女子正款款走近,她肤如凝脂,眼睛饱含深情,还有一丝微微的泪光。


虞美人,这是我的虞美人。


项羽一个箭步冲上去,搂住虞姬的双肩。


“上酒,”他朝旁边的士兵轻吼一声。(待续)


史实为骨架,现实为血肉,幽默为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