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西派概论 第五

 愚人道缘 2017-10-22



西派与川西夫子


儒家之学,自尧舜授受,至于孔子,集群圣之大成以授曾子,至子思而发挥于《中庸》,孟子得之以成其道。孟子之徒“万章、公孙丑”等人,惑于当时世功事业之见,退其次而错用圣心,由是绝学不继,遂使尧舜执中之大道堕地。而后世之学人于古圣微言大义之教,内则不能体证于身心,以身而达天,外则不能成于事功,措施咸宜。如汉儒之用心,不过墨守家法、训诂名物之学也;又如宋儒之用心,亦只是冥心坐索,注释事业为尚;及其末流,各以师承而立宗派,穿凿经文、附会己意,解经而愈众,去经而愈远,圣学真义湮没;又之习儒术者,浮文是尚,辩解成风,致以习非所用,用非所习,至而用意竟在功名,古来内圣外王之学,竟假为迂远不切事功之学矣。今时中国,则已不知教为何教、道为何道,又以经文之难解,一并废弃不读,风俗之坏,灾害之深,古而未有,回天之术,不在学术,尚在学道,道之不行也久矣!故吾人十余年推动儿童读经之事业,意在以经证经,以道证经,文化从根而起,恐此功莫大焉。修道之教,不外明心见性,成道之功,不外存心养性,为道之学,在儒既学问,在道既修炼,在佛既修证,若使合于至诚、行之清净、透于真空,自可融通百家,为学之道尽矣!

儒家之言性道,有体用二义,故修养必具两种功夫,若征见于事物者,是其显义,若深会于精神者,是其密义。正心、诚意、克己复礼,存诚格物、集义养气,以及戒慎于不睹,恐惧于不闻等皆是儒家之内修;又亲亲、仁民爱物以及齐家、治国平天下皆希圣之外功也;合内外之道,则天人一贯之道也。然世有谓佛老之氏,偏于修炼,遗世废务,有道之体而亡道之用;儒者,用世为志,偏于事功,不讲修身养气全真,是具道之用而遗道之体,各其得失未竟全功也。

类则,今西派传授,以明先天一炁为明明德,此谓知本,不明明德,则身何以修、物何以格?故亲民必在明明德之后,不亲民、不格物,何以开炁穴,故以开炁穴为止于至善之地,功夫下手,无一不与儒同而发其微;儒家之修养功夫,如正心诚意,亦道家玉液炼己筑基所必须;如至诚如神,亦道家之七返九还金液所日用;孔子之知命、耳顺、从所欲不踰矩者,则道家炼神合虚形神俱妙之极旨。孔子不言方外,因其非人力言语所形容,门人记述又莫之能详,遂使大道隐没无闻耳。

儒释二家每非道家为外道虚诞,盖无道家之学,亦无东汉佛教之传入;前有孔子问礼于老子,后有宋儒周敦颐、邵尧夫受华山陈抟之无极图,开宋理学之先河,此之抉择,清代川西大儒刘沅言之甚确。

清乾隆年间四川大儒刘沅先生,开川西刘门道派,世称刘真人,其学全然不同于小儒之见,其学修渊源:一是仰承庭训,承父学,而精于易洞性理,明穷理尽性必神通造化;二是“以孔孟为师”,以阐经学圣意为己任;三是参究陆王心学而抉择理学之得失;四是遇道者野云老人“示以穷理尽性内外本末之功,……稍知省躬苦学”,苦志研修数十年,“究心圣道,由实践而证之诗书”,“而经义则颇为体行,用能略知得失”。

刘沅驳儒周程朱张卲,谓其即无明师启导,又乏实证功夫;其《子问》云:“道家言取坎填离,即克己复礼之义耳”,《又问》云:“复性之功,孔孟而后儒者失其传矣,而道流存之,所谓取坎填离,即克己复礼,其言先了命而后了性,性命双修方为大道。”“了命者即孟子所谓立命,了性者即子思所谓尽性。尽性立命,圣人所以与天通”。

刘沅驳宋儒主静之说云:“希夷又得先天后天八卦图于麻衣道人,以授种放,放授穆修,修授寿涯,寿涯授李挺之,挺之授邵天叟,天叟授子夫。夫希夷知道,故其传不错”“寿涯一名海岩,本僧也,而习方士养气之学,自为先天地图,又作偈以授周子”,而寿涯之先天地图“仅知虚静养心,不知心性之别。故其图言养气之法,全失老子之意”,周子“乃取寿涯之图,颠倒其序,易名曰太极图,以为儒理”,此周子之一错再错矣!“朱子宗程子,程子学濂溪,濂溪师寿涯和尚养知觉运动之心,百日便可通灵神之道,遂以为圣人之学不过如此,其实乃告子不动心之法耳。採心虚灵慧悟,而修齐治平,一毫莫展。”关键在于“不知后天之心非复先天之性”,“但空空存心,不知如来明心见性即尽其心者知其性”,故“宋人理学,周子濂溪师海岩和尚,得僧流空空养心之法,而不得圣人尽性之学,程朱相沿。本原既误,故一切皆非。”“濂溪之学本由禅宗,程朱相沿,以养后天之心为明明德,又不知存心养性,止于至善之地”故“误尽天下苍生后世于无穷者也”。大程二程朱子开改经之风,朱子“改古本《大学》,令圣学功夫次第不明,失却圣人教人苦心,且以存知觉之心便为尽心,物物穷理方可致知,使智士鹜于博杂,中下苦于难明,其误世不浅。其注四书,误解处亦多。”

    刘沅(17681855),李涵虚(18061856),是同时代人,又同处四川,刘沅援道入儒成川西第一大儒,开刘门道;涵虚由儒入道,开道家西派,西派与刘门,对儒学的见解反映了儒道合一思想发展的主线理论,西派与刘门,尤其在玉液口诀的传授,类多一致。2005年,吾促成刘沅《槐轩全书》之整编出版,盖因刘门先天学与西派,同一道源之由而为之矣。刘伯谷先生之父亲,即刘沅之孙刘咸炘,是刘沅之后四川最著名的儒家学者之一,学问秉承祖业,进一步发挥刘沅的理气一体论,为儒道合一的儒学进行了拓新。

         民国以后,失去了政治权利支撑的儒家,在意识形态已然土崩瓦解,儒家的发展游离于哲学化和神圣化之间。梁溯溟、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将儒家上升为哲学意义上的普遍的哲学原理,力使西方通过诠释的儒家哲学认识到儒家的世界意义,从而超越中西文化之争;刘咸炘更着意于儒家理想的“笃行”实践,用丹道之学改造儒家,纯以民间自醒觉悟而为之,此又与康有为等倡导之以政治权利推动之“孔教运动”不同。以西派丹道言之,儒家之修身,如若未有道功以内,而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则修身之道终流于空疏,圣学何而之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