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僧的画这么值钱,为什么不收我的钱?

 史鱼 2017-10-22

——画家近僧近距离观察

我很少为一个男人写这么多字,一下收不住了,慢慢看吧,懂不懂画,看了总没坏处,高三适从来就是这种风格!

来张作品看看先

如果近僧问我这个问题,我一定并且诚恳地回答:我没钱!

没钱不丢人,没有相互对话的本事才是关键,这个东西有个通俗的说法叫“共同语言”,有个更通俗的说法叫“聊得来”,有了它,公主爱乞丐,王子寻找玻璃鞋!

聊得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极不容易,能聊得来的人才不怎么讲条件。

前次,近僧来访,这位一见如故的男人,临走时给我画了好多张作品,人家近僧兄是经常有人拿别墅、豪车求他画的人,于市场而言,更加属于抢手货,而且都是专业级别的大收藏家在买。说实话,他给我画画这件事,我有些过意不去,原因有三:

(1)艺术无价,况且人家以此营生,润笔是应当的,还那么贵。

(2)我也没想过要人家画画的事,熟悉的人都知道,我基本手里不存作品,我认为当代艺术品必须挂出来才存在意义,而不是藏起来,因此随手送人于我而言是常事,估计这两年从我手里送出的作品也值辆C级奔驰了。

(3)我从未主动开口问人要过作品,况且,当代书画家99%没文化,然后作品,被99%没文化的人买走了,近僧和我,毫不谦虚的说,都属于那1%,臭味相投,有共同语言,他画画送我,我也没吝啬笔墨,作诗答慰,以近僧给我画画没收钱这件事来说,就有四句——

如刀画笔走铿然,心爱可怜无一钱。

且向东山赊小月,为君相照到年年。

(作于20160205)

关于诗中的“如刀画笔”,我后文会说,会说为什么那么多人的作品是“死”的,以至于最终毫无价值。我以前给不少书画家写过诗词,有些是出于应酬,或许多年后,其作品淹没无迹,却会因这几句诗存名。说我吹牛的人,大概能听到我心里的“呵呵”,我们都该努力活着,看未来。

遍览神州大地,自从全国有了一个统一的价值观之后,就不断产生着文盲,文盲不是以识不识字为判断,而是以有没有独立精神为判断,所以有人高呼: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25岁就死了,直到75岁才埋。

有朋友问我:我刚认识一位大画家,是某某主席,某大学教授,某某金奖,你看怎么样?我基本这样回答,如果有作品咱们看作品,如果没作品,就请问一下这位大画家——他怎么理解宇宙?他怎么内观自我?他有无独立思想?

在当下,大概没多少书画家思考过这3点,那么,退而求其次,问问,诗词歌赋是否通晓,能否出口成章,提笔抒意?还是整天“天道酬勤”、“厚德载物”的写一辈子?

如果不能,咱们再退而求其次次,问问,好作品,笔墨上是怎么样的?怎么将一根线条搞活?怎么用水?用墨?……如果在这个层次上很牛逼了,说明他已经跨入了四流书画家的行列,这类人在当代也是凤毛麟角的,应该重视保护。

朋友提到的不少书画名人,基本都是什么第一人,什么王,什么开创者,什么巨擘,近僧花鸟画得好,偶尔会想,咋不弄个“鸟王”之类的称号行走江湖呢?后来作罢,人家连“鸟人”都没标榜过,提什么鸟王啊!

当然,没什么头衔,在当下绝对是劣势,有个朋友问过我:近僧是什么级别啊,言下之意,是什么美协啊,我呵呵一笑。

大概,我也是这样的德行,所以和近僧“聊得来”,于是乎高山流水,知音弹琴,也就不在乎什么出场费,而是高兴不高兴的问题了。

自然,会时不时想到这位朋友,特别是看到他新作品的时候,比如那次,一气呵成,只字未改——

别后久思君,何当再拟文?

新鲜枝上鸟,老到石间云。

欲见高明笔,曾经寂寞耘。

俗人多眊矂,不与说纷纭。

(作于20160131)

最后我说“不与说纷纭”,大概就是“聊不来”的意思。

我自号“东坡屋后蛐蛐”,东坡有个朋友叫文同(文与可),是宋朝画竹大家,文同曾送给友人一幅竹子,但嘱咐朋友,一定要等苏东坡来题诗,结果,文同死后,苏东坡才见到这幅画,于是感慨题诗。

讲这么一段,是想顺带提出苏东坡在画论上的观点,这也正是近僧的牛叉之处,这也正是近僧超过其他画家的“根”。

其一,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这个论调广为人知,是坡公的一个代表论断,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去看一幅画,以“像不像”作为好坏的判断标准,就说明你太幼稚了,见识和小孩一样。

中国画一贯不以形似为追求,只不过这几十年,中国的艺术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只知形似的书画残废,让画道沦落了。

近僧这个人从来不屑这些东西,学历虽不甚高,但文化水平能一下干掉好几个教授,且其画作,深挖传统,精神淋漓喷薄,随便画个树枝子,都充满了生命力,看到的人如果选一个最恰当的描摹用语,会是——

那是活的!

至于似不似的问题,大概也只能“不与说纷纭”待之,我们国人的眼睛已经呆滞到只能看像不像的地步,需要恢复元气了。

其二,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这个和文同就有直接关系了,文同之所以在宋画坛名声大,除了确实有能耐以外,与苏东坡的诗文“鼓吹”有直接的关系,这位文坛领袖,随便落笔就被人传诵的牛人,说文同的竹子画得好,好在哪呢?

这四句是一首诗的开头,但是这个开头说明白了一个作画的状态——忘我!什么叫忘我呢?是创作时别人叫,听不见吗?那只能是初级忘我,高级的忘我,就是这四句诗的状态,将全身心都倾注到对创意的展现上,投诸笔端,又忘了笔,完全也忘了自己,曾和近僧兄探讨这个问题,他这样阐述——

我们就像一条蛇,笔头是蛇头,那么自身应该是皆随其转的,实际到高阶就是不存在的,这和东坡的说法一致,那么在纸上,就是像刀子一样,力透纸背不说,还深入骨髓。

近僧兄嗒然忘身,当你和他交流时,能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他的那些动作(甚至有时夸张)和语言,是精神自然流露,而非造作,在观其作画时,这种感受又自然而然的流淌到了纸上,酣畅淋漓,几乎没有半点犹疑迟钝的地方,这就像夏天最热时往脑袋上来一瓢凉水,或者冰镇西瓜脆生生裂开时的那种感觉一样。

你说,能不爽吗?!

近僧兄特别鼓励我去画画,说我很容易成为高手!

原因是这样的,近僧和我都有“艺术天才论”的观点,大意是搞艺术这件事,没天才就别玩了,越玩越垃圾,近僧曾讲过一件逸事,我也遇到好几次——遇到资深的书画家,虽然作品平庸,但人家会说:我从事创作都30年了!大概是说,你才画了几年,乳臭未干!

这种倚老卖老一般证明此人水平不咋地,近僧是这样回答的——

都画了30年了才画到这个水平,丢人丢得更大了,还不如说刚学了3个月,说不定人家还佩服你有天才!

近僧说我,该有的传统文化的东西你有,能出口成章,还是诗词歌赋,各类书读的也不少,从小写字,心里有独特的思想和精神范畴,这样的基础画中国画很容易格调高拔——但是你让一个画家去搞明白诗词歌赋,再搞出点水平来,这件事的难度远远大于你去画画的难度!

书画不过小技而已,大招都在人骨子里呢!

一句话,功夫在诗外,书画更在外外!

所以,我就开始画画了。

你看,近僧不简单吧,我只是谈了百分之一的内容,你拿这些和你认识的画家们再去比比,就明白谁的作品如何了。

不写了,天黑了很久了,该出去看看星星,又高又亮,苏东坡说“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我赞许的点点头,看过去如此,未来看现在,也如此!

放两张就够了,我在文字里不插图,这里补偿

今日彩蛋转发并且点赞超过33个的,获赠本人新书《看画不如看美人》一本,限前三位告知结果的朋友,记得截图哦。

高三适:男滴,济南人,号东坡屋后蛐蛐。

诗人 | 作家 | 品牌策划人 | 艺术策展人 | 曾著书一摞。

曾被称为中国第二文案,曾创造多项写作及书法记录。

人生追求定义为:写字,画画,作诗,著书,看美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