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泥田旧序”存疑与江西泥田宗亲商榷

 风云际会2009 2017-10-22
    首先向整理“泥田旧序”(见附一)的爱华等宗亲表示敬意,因为研究考证家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需要有更多的有心人、热心人,一是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收集材料;二是需要认真拜读、深入研究和考证。去伪存真,才能还原家族历史本来面目,给后人一个交代。三是家谱也要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

     拜读“泥田旧序”,我有几点看法,且不论该序内容如何,主要在于落款作者:“嘉宝四年辛未春正月上瀚日宝谟阁直学士通仪大夫致仕吉水开国食邑七百户杨万里 撰” 我认为存在很大疑问。   
     疑点一:南宋皇帝没有“嘉宝”年号,只有“嘉定”,此也有可能是后来者整理时笔误。   
     疑点二:“嘉定四年辛未”为公元1211年,此时杨万里已经去世五年,死人怎么撰写谱序。  
     疑点三:“宝谟阁直学士通仪大夫致仕吉水开国食邑七百户杨万里 撰”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据查杨万里所著《诚斋集》里,可以发现,在其在“序”、“记”、“跋”等文章后面的落款,大多只记时间而没有署名,如卷八十《黄御史集序》:“淳熙三年四月二十六日”。若日期后加上署名,其基本格式则是:“皇帝年号+年数+诚斋野客+杨万里(或杨某)”或直称“诚斋野客”或“杨万里”,略如:

卷七十四《郴州仙居转般仓记》:“绍熙初元九月既望具位杨某记”。

卷七十五《不欺堂记》:“诚斋野客记”。

卷七十七《山居记》:“开禧乙丑六月既望诚斋野客庐陵杨万里记”。

卷七十九《鳣堂先生杨公文集序》:“乾道五年八月六日侄孙具位万里序”。

卷七十九《罗德礼补注汉书序》:“年月日诚斋杨万里序”。

卷七十九《李去非愚言序》:“年月日杨万里序”。

卷八十《似剡老人正论序》:“淳熙甲辰十月三日诚斋野客杨万里序”。

卷八十二《诚斋江西道院集序》:“淳熙己酉十月三日诚斋野客庐陵杨万里”。

卷八十三《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文集序》:“绍熙五年六月十一日诚斋野客庐陵杨万里谨序”。

卷八十三《罗允中尚书集说序》:“年月日诚斋野客杨万里廷秀序”。

卷八十三《龙湖遗稿序》:“庆元戊午十月晦诚斋野客杨万里序”。

卷八十四《陈签判思贤录序》:“嘉泰元年四月初吉诚斋野客杨万里敬书”。

卷九十九《跋刘景明四美堂序》:“乾道六年九月望诚斋野客杨万里跋”。

卷一百《跋曹达臣所作蜥蜴螳螂墨戏》:“淳熙己亥季冬十七日诚斋野客杨某书”。

卷一百一《跋丰城府君刘滋十咏》:“淳熙丁未十二月七日诚斋野客杨某跋”。

卷一百一《跋李氏所藏黄太史张右史帖》:“年月日诚斋野客庐陵杨万里廷秀敬书”。   

    还有不少,但若署名,均与以上同例。这些署款中,“诚斋野客”只在“杨万里”之前出现,没有一例把具体官衔加在自己的姓名之前。而序文把具体官衔加在自己的姓名之前的做法多见于明清时期。     
     对于明清以至民国时代重修的家谱来说,其间名人序文、所载明清以前世系我认为不能轻信,都需要严加考证。因为以前各个姓氏家族的家谱先天性的一个通病就是:借名人以自重。不断重修家谱的行为,都是在家族内部展开的,没有公共力量的参与和监督,所以对原谱内容的添加与修改就显得比较随意了。因此, 当信息和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对家谱的研究与编修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附一:泥田周氏族谱序(一)
    诗云“绵绵瓜瓞言周之所自也”,周自后稷受封于邰,千有余年,中间迭生圣贤,积功累仁至文王昌而圣德尤著,始授天命开八百年之丕基,有道灵长、泽流沛远不斩于五世莫京于八世,非周家之忠厚渴克臻此哉!后世源流而派益分,莫可殚纪子性繁昌,有居吉水泥田者按其图考为三国时周瑜少子都乡侯胤谪官庐陵而卒,子孙遂家焉,斡硕枝荣,历晋唐而至我朝元符崇宁间,有曰致道生谔字鲠臣,游大学与杉溪先生刘尚书才邵为同舍,世称为浩斋及其卒也,尚书公为之作哀辞馔墓志;浩斋生尚忠受学于予,以余谢事之暇将谱序为请,予藕谓忠厚之德,莫若周子孙之绵远者,亦莫若周执谓大德之报天不可必乎,或曰圣贤之泽有时而暂,圣贤之后有时而不振,天何独私于周乎!?盖先世之种泽也远故后世之流芳也长苔,盛衰之不齐则又顾及子孙贤不肖何如耳,苟能服膺以诗书培植、以仁义防检、以家范敦彝伦之要、明尊俾之秩、内雍睦而外和敬、承承继继、贤其贤而亲其亲、上视祖宗罔敢失坠、俾诗书之训、与德泽同流、虽子孙千万世而弗替也,矧今尚忠宗姓与余同仕于朝者,有若丞相必大从容廊庙辅皇猷其文章德业焕然,当时一人而已,且余所居与泥田不远,伊尔于周有通家好,为母党渊,而尚忠后从游骇、骇问学崇德、象贤,周之子孙将匹休于李栖筠王晋公,食报而兴其有穷乎!?余虽老将复见亢宗者焉!

嘉宝四年辛未春正月上瀚日宝谟阁直学士通仪大夫致仕吉水开国食邑七百户 杨万里 撰!

泥田三房书楼厦之垅上派三十八世孙 周爱华 摘自本房谱
 

 附二:  杨万里晚年简历
      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有召赴京,杨万里辞不往。九月,升焕章阁待制,提举兴国宫。四年正月,进封吉水县开国子,食邑五百户。五年三月,升宝文阁待制,致仕。六年十二月,进封吉水县开国伯。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八月,诏进宝漠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四年正月,进封庐陵郡开国侯,加食邑三百户。  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召赴京,复辞;二年二月,升宝漠阁学士。杨万里晚年誓不出仕,据传是由于不满权臣韩侂胄当国。韩筑南园,要请他作"记户,他说:"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予以坚决拒绝。后因韩专傍日甚,遂忧愤快快成疾。家人知他忧国心重,凡一切时政消息皆不敢告知。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七日,一族侄从外而至,不知其惰,于是言及邸报所载韩侂胄出兵北伐之事,杨万里闻罢痛哭失声,愤然叹呼:“奸臣妄作,一至于此!”他料定韩侂胄意存侥幸,轻举妄动,必然会遭到失败,贻害国家,当晚彻夜不能成眠。第二日早晨,他又不肯进食,兀坐书斋中,呼纸手书云:"韩侂胄奸臣专权元主,动兵残民,谋危社寝。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别书十四言告别妻儿,笔落而逝。享年80岁。赐溢文节,追赠光禄大夫。
       
附三:李县丞叔周墓志铭【杨万里撰】---摘自《钦定四库全书·诚斋集》
      叔周讳辶,叔周其字也。李氏先,吉水人,后徙洛。以赠少师讳章者为曾祖,以赠少傅讳百朋者为祖,而左中奉大夫讳元孺之子也,中奉累赠至正议大夫。叔周年六十四卒于从兄迎明州通判之署,积阶至奉议郎,而所更者通仕郎、从仕郎、文林郎、承直郎、通直郎;终官知赣州兴国丞,而所更者监秀州华亭税、监秀州酒、扬州节度推官、吉州军事推官、知潭州安化县。初,靖康南渡,叔周为敌所得,屈叔周使拜,不可,且曰:“吾家世荷国恩,可为敌屈?”敌怒击,叔周首流血且死,遇天雨得苏。其任华亭税,以父忧不赴。其任秀州监酒日,叔周被檄视潦,舟行民田中,问所主,曰“监司圭田也”,吏侧目摇手,不敢以潦闻。叔周曰:“水潦为患,上供且应复,况圭田乎?”尽复其租,常平使者郑公某闻而奇之。又被檄覆视平江府经界,时立法严甚,胥吏乡正并缘为奸,高下定赋,不以实阅。叔周躬行田亩,悉为正之,使得其均,吴人德之,归日,埜夫逻拜于道,有具香火,送叔周出境。扬州帅向公子固驭吏如束濕,独乐叔周之贤,将首荐焉。时录事参军施兴祖且更尽而荐员未具,请于向,向曰:“今岁止一牍,将荐从事李君,愧不君及。”叔周在傍,亟曰:“愿先荐施。”向以为长者,从其请,施以是得先改京秩。吉之材官以主将掊克一夕溃,议者欲调外砦兵捕之,叔周曰:“此辈非有憾于州郡,招之则定,激之则叛。”郡守叶公仁用其计,溃者果归,民用不惊。安化旧令逋府钱数百万,既辞满羁縻不得去,叔周白帅张公孝祥愿解纵代者,当庚所逋,张公高其谊,代者即解。既而,沈公介代张公,有不悦于张,怒及所与,有摄尉董邰者以私谒不遂,谮叔周于沈,叔周自免去。既调兴国,未之官而没。初,正议殁时,家有余赀,叔周既仕则悉以委诸昆弟,不吝一钱也。尝摄楚州宝应尉,适有旨捕淮北逸寇甚急,叔周获四人,诏加官一列,故事,选调有武功受此诏者即为京官,叔周曰:“以一人命为功,吾不忍也。”置而不问。及以荐改秩,叔周曰:“吾不奉诏,今亦改官。”叔周有杂诗百余篇,皆慷慨愤激,一饭不忘君之语。初娶刘氏,继赵氏,皆先卒。子男四人:长夭,次纯、纶、约,女四人:长未嫁卒,次适朱俌及保义郎黄良能及进士杨楫,皆赵出也。孙男二人:大中、大昌。叔周卒之日,无田一亩,无宅一区,其柩旅殡于霍川,其子纯无所于归,以叔周尝官于吉,吉,其所甚爱者,且赵夫人之墓在今居焉。纯将返柩以葬于吉之马冈山赵夫人墓之左,前期,以吾弟楫之状来谒铭。铭曰:朔狁方獗,烈颡不折。谗夫孔多,平陆九河。无晦可耜,无锥可置。茕茕孙子,将焉置此。羇异之魂,归哉丘坟。襄我后人,尚享其屯。

 

就“泥田旧序”存疑与江西泥田宗亲商榷

                               汾翁墓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