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快乐不敢创造 | 辅导班“加工”过的孩子

 826271992 2017-10-22


辅导班把孩子加工成同一个模样



一位中学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因拼搏而成功”。



有学生交上来,开头是这样的:

“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迎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阴遏影响,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奔驰原野;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我因拼搏而成功。


再看另外一篇:

“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我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我因拼搏而成功。”


不用说,这两个学生一定是同一辅导机构的辅导老师教出来的。


学生振振有词,辅导班老师说了,这样一开头就用排比句可以增强语势,生动形象,容易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满分作文开头的秘诀……



2

天天上辅导班,大人小孩都在赶场子


这几乎是一个人人上辅导班的时代,提高学习成绩、丰富兴趣爱好、大班、小班、线上、线下、专家点拨、名师指导……而且一旦开了头,就要一直上下去。



你能够想象上幼儿园的孩子学拼音、学数学、学英语吗?你能够想象这些超负荷的补习都是家长硬加在孩子身上的吗?不幸的是,这已经成为现实。更不幸的是,这不是一两个家长的选择,而是多数家长抢着这么干。家长为何狠心让年幼的孩子不堪重负?“减负”何时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很多中学生早晨七点多到学校,下午五点多一放学,就背着书包赶场一样去参加课外辅导班。


孩子的晚饭常常是家长或者辅导班的老师帮助订好了快餐解决,两个多小时的课外班结束,通常要到八点半甚至更晚,回到家,通常要九点多。这个时间,孩子本该赶快洗漱,上床睡觉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四五个科目的家庭作业时间才刚刚开始。

  

3

教育被当成一种关乎输赢的训练


很多家长认为,虽然现在大学扩招了,但要想上好大学,竞争依然很激烈。高分才是名牌大学的敲门砖,因此想方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教育”,仅仅被理解为一种训练,一种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权力和财富的技能训练。所以在许多人的脑子里,“教育”关乎“输赢”。


一些课外辅导机构的老师,真的不仅仅考试弄得很明白,而且,对学科的本质把握的也非常到位。上课风趣生动,学生很爱听,他们确实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多帮助。


也有家长确实很明白,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老师,补足什么样的短板。


但多数学生和家长更愿意相信十节课搞定中考化学,二十节课搞定高考数学这样的宣传。这么短的时间,就能够达到这么好的效果,花多少钱都值。


大人的虚荣心和功利心,与功利化的教育合谋,塑造了一代又一代考试技能超强却不懂快乐不敢创造的人。


图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