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铁血老枪 2017-10-22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他用一生,诠释了四个字——大爱无疆

2012年,一个名为“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的基金会在甘肃成立

这个基金会每年会拿出高达200万元用于资助甘肃贫困学生

甚至在基金会正式成立之前,就已经以“兴华助学”的名义资助学生近1000人次

然而,当人们试图寻找这个私募基金会的发起人的时候

却怎么都找不到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即便是在助学基金会的官网之上

也只能看到“基金会缘起于清华大学一名退休教授的倡导和发起”

“教授学融中西、才贯理工;生活俭朴、一生辛劳;奉献清华、六十余载。退休后过着一名普通人的生活。步入晚年,身缠重病,决定将一生积蓄全部捐献给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学业。”

短短的几行字,是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网页上关于这位“神秘教授”的介绍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一直到2016年,人们才陆陆续续听到关于这位“清华的退休老教授”的故事

赵家和,这位“清华园中顶级聪明”的人,早已在2012年的7月悄无声息地留下1500多万元走了

他有着千万财产,却在罹患癌症之时不舍得吃500元一片的进口药物

他在美国当客座教授,工资不菲,却只买超市中最便宜的鸡腿,甚至不舍得买一个西瓜吃

他在深圳知名的公司担任顾问,却自己带着铺盖租住着廉价的民房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赵家和

他一生节俭,一件1美元的化纤毛衣和一条80年代的尼龙裤是他冬天的标配

挚爱摄影的他一辈子都没有舍得给自己买一套专业设备,而是和全家人共用一台卡片机

去世后,他除了将房子留给了家人,什么都没留下

甚至连自己的遗体,他都捐献给了清华协和医院,以供科学研究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1934年9月,赵家和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清华园

水木清华,荷塘月色,自出生之时起,赵家和与清华园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的父亲曾经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系主任

尽管在赵家和年幼的时候正是战争时期,可父亲仍然尽量给了他接受教育的机会

幼年的赵家和在昆明读小学,在西南联大附中、燕京大学附中和北京四中读中学

遗传了父亲的高智商,他从小就是个学霸,成绩一直很好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幼年的赵家和

17岁的时候,他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

4年的学习过程中,赵家和一如既往的优秀

毕业的时候,他还获得了首次设立的学习优良奖状(该奖项与1954年首次设立,仅有少数学生获得)

而他的毕业设计——《温度系数测量仪》也成为了实验室常用仪器之一

毕业后,赵家和留在了清华教书

他说他“最爱教书”,“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讲一个问题,别人听懂了”

除了担任主讲教师,在科研方面他也没有丝毫的松懈

他参加研制微波铁氧体,用于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制造

还研制出了特种陶瓷,用于小批的生产与科研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FAST——全球最大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

他甚至还负责过无线电元器件和总装车间的部分生产

作为高校骨干协助建立宣武区的无线电元器件厂

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工业生产,他都做得优秀

“以他的聪明,留在无线电系,奔个院士不是没可能。”他的同事如是说

然而,当学校建了新的专业、新的机构,需要他去开垦拓荒的时候

他二话不说,就接下了重担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1977年,筹建电化教育中心,一年时间便成果颇丰

1979年,调动到清华大学科研处(现为科学院)搞管理,将科研项目搞得风生水起

1984年,年过半百的他再次转行,这一次,是完全陌生的经济管理学院——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的第一个非理工科学院

在那个最初的时期里,整个学院只有一个系

院办公室里也只有4张小小的办公桌,一边坐两位副院长,一边坐书记和副书记

一个个与中国经管教育息息相关的决策在这里孕育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加强金融专业,为国家对外开放输送人才”

“多开设公司财务类课程,帮助市场经济发展"

甚至金融系的整个教学大纲,上什么课、讲什么、谁来讲,都是由赵家和这个无线电系出身的理工男来主笔起草的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他不是什么学术大师,也没有等身的著作

有人说,赵家和“逼”后辈积累的学术成果比自己写不写书还上心

可到了名利面前,这个二话不说就转行的清华教授却“畏缩”了

他主动放弃经管学院副院长的位置,只为了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

他从来“分不清”什么“份内、份外”的工作,只是兢兢业业,无怨无悔

甚至就连办公室,他也选了一个安静角落的“暗房”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1998年,赵家和退休了,到了应该“安享晚年”的时候

在清华待了一辈子,他已经可以每天过着下棋、品茶、遛鸟的生活

然而,他的街坊们却发现,这位退休的老教授“不见了”

原来,他去了美国,应邀担任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客座教授,讲授经济改革实践

工资高环境好,这一次,他总该是去颐养天年了吧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然而,没有人知道的是,拿着丰厚薪水的他却每个月只给老伴100美元作为全家的生活费

老伴只能每天精打细算,买超市里最便宜的鸡腿,才能不超支

每个月如果能省出几块钱去吃一次中餐的自助餐,那已经是奢侈的享受

水果那更是万万舍不得买,只有在老伴生病的时候,才会买上一个西瓜吃

3年之后,尽管美方极力挽留他,他仍然放弃了待遇丰厚的工作,执意回国

“信美然非吾土,田园将芜胡不归”他这样回答别人的疑问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赵家和与家人

刚刚回到故土的他,除了头发中又多了几根银丝,皱纹更深了一些,似乎和以前没什么变化

身上仍然是一件穿了多年的1美元买的化纤毛衣

那条洗得有些发白的80年代买的尼龙裤也仍然是他的标配

2001年6月,刚回国不久的赵家和专门找到了他的一位学生——刘迅

刘迅是他的学生,毕业后投身于金融投资管理行业

他将一张存有20多万美金的银行卡给了刘迅,这是他在美国讲学一点一滴积攒下的钱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刘迅没想到,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的老师居然有着那么多的存款

赵家和只是告诉刘迅,让他试试看,用这笔钱做投资

一头雾水的刘迅不明白自己的老师到底想做什么,只是觉得,或许“老师是要做个大项目?牺牲当其消费,获取长远利益?”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把存下来的钱交给了自己的学生以后,赵家和继续着自己清贫的生活

住着只有50多平米的房子,用着轰鸣的电脑主机

在深圳当顾问的时候会自己带上被褥和炊具,租住廉价的民房

他甚至从来不过问刘迅投资收益如何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4年的时间过去,美元、人民币、外汇券…他账户上的资产一笔笔积累着

2005年的一天,他接到了刘迅的电话

电话中,刘迅告诉他,账户里的钱已经超过500万了

他沉吟片刻,说到,“嗯,可以做点事了。”

这一次,不再是组织安排,而是他自己的选择

他要捐资助学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接受赵家和资助的一名学生

先是实地调研,了解贫寒学子的生活状况

再搞模型论证,他说,从小学到初中有义务教育,上大学有国家助学贷款,要花,就花在穷孩子“最要劲”的高中,这是“边际效用最大化”

他经常将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们也没有多大本事,热闹的地方就不去了,就做一点雪中送炭的事吧,锦上添花的事情,就不做了。”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2006年,第一笔助学款从北京寄出

江西、湖北、吉林、甘肃…他的“炭火”融化了天南地北的贫寒学子心中的积雪

2009年,由于资助学生过于分散,为了集中资源,他决定改变捐助的方式

从白银市实验中学整班资助开始,把捐助范围从全国多地向西部聚拢

眼看着捐资助学一步步走上了正规,赵家和却收到了噩耗

2009年7月,他被查出患上了肺癌

癌细胞已经向脊椎和脑部转移,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这时候的赵家和,个人账户上已经有逾千万的存款

帮他打理财产的刘迅有些庆幸,老师有足够的钱可以治疗自己的疾病

可赵家和却做出了惊人的决定:用于捐助学生的钱要专款专用,自己选择保守治疗

为了让助学更加长久,更加规范

赵家和觉得,是时候成立一个基金会了

一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

他找到了自己的学生兼同事——陈章武,委托他帮忙筹建基金会

尽管压力巨大,陈章武还是接下了爱心的接力棒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陈章武(左)与赵家和(右)的合影

而为了节省开支,赵家和对自己每天的用药精打细算

医院给他开了进口的靶向药,500元一片

看到昂贵的药价,他摆摆手拒绝了医院开的药

回到家里,他自己上网查,发现印度有仿制药,才50元一片

于是,他托人带回了仿制药

吃了没多久,过敏、荨麻疹、发烧…不良反应一个个找上门来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赵家和与妻子的金婚纪念日合影(2012年)

不得已,他只能停止服用仿制药

可他还是舍不得吃进口药,于是,用了个折中的方法

一天吃进口药,一天吃仿制药

到了最后的阶段,为了省钱,他干脆放弃了治疗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赵家和与学生们合影

2012年,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正式成立

“兴华”,是赵家和亲自给基金会起的名字,谐音“清华”,也寓意着“振兴中华”

基金会成立的那天,他给陈章武打电话

严肃强调,“不要向媒体透露他的姓名,不要带回任何礼物”

于是,新闻稿上写着的都是“一位身患癌症的清华退休教授”捐的钱

陈章武回来,还是被他“训了一顿”

“你还是没经验,身患癌症、清华退休老教授,明眼人一看不就知道是我了”

也直到这个时候,清华园里的街坊才猛然发觉,衣着朴素的赵老师居然有1000多万的存款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见证了基金会成立的那个月,赵家和平静地离开了世界

他说,“我已经做了我认为最好的安排,求仁得仁,了无遗憾”

而在基金会成立后的每一年里

10所学校,1000个孩子,在整个高中阶段都能收到2000元的捐助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陈章武给孩子们介绍赵家和的事迹

赵家和的事迹一直到2016年,才渐渐被人们所知晓

迟到了4年的采访与报道,让这位燃烧自己温暖学子的老人跃然于纸上

去世后的赵家和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协和医院,以供科学研究

他曾经郑重地告诫学生,“做任何事都要有个标准,就是看‘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贡献究竟在哪里’。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赵家和遗体捐赠

最后的死去和最初的诞生一样,都是人生必然

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

求仁得仁,了无遗憾

_____________


他舍不得用500元的救命药,却用千万存款做了件谁都想不到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