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外梦之不同

 yiyidaodao 2017-10-22

老师们,读《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小说,您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味道——文化的味道,有别于中国文化的味道。16篇小说读下来,欣赏过来,不仅能极大地扩展我们的视野,还能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恰当的评价。

下面这篇文章实则是一篇长文中的一部分。它以“梦”为切入点,形象地比较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有趣味,更有深度,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中外“梦”故事原型及其不同的文化特质——梦里梦外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 张华娟

巴西作家保罗·戈埃罗在1988年写的小说《炼金术士》(中文译名又称《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讲述一西班牙牧羊少年圣地亚哥为寻找梦中所见的宝藏,排除万难,一路坎坷来到非洲大沙漠金字塔旁。在这里,从另一个人讲述的梦得知,宝藏就在西班牙他放羊时过夜的破败教堂里。

这个故事是以梦为主要线索的,而且是以双梦作为情节的主要架构,这种梦故事早有原型,较早的是12世纪在埃及成书的《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其后有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1935年写的《双梦记》。两者都讲了一个变穷的富翁根据自己的梦离开家去寻宝,最终在另一个人无心说出的梦的指引下回到自己家并找到宝藏的故事。

中国与梦和富贵相关的故事,较早的是唐代的小说家沈既济(约750 -800)的《枕中记》,写了一个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卢生,经道士吕翁点化,令其短短一梦中经历人生富贵、子孙满堂,最终却归于尘土。梦醒后卢生彻悟人生之幻,不思入京,反入山修道。卢生入梦之前,店主人正在蒸黍,黍未熟,而梦已醒。所以后世多称此梦为黄粱梦,又以此代叹人生之幻。

又有唐代李公佐作的《南柯太守传》,叙述东平人淳于棼梦见自己变成大槐国国王的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后与檀萝国交战,轻敌失败,公主亦病死,淳于棼被遣发回家,梦突惊醒,发现“槐安国”和“檀萝国”都是蚁穴。他深感南柯之浮虚,悟人世之倏忽,遂栖心道门,绝弃酒色。

以上述中外梦故事为研究对象,对比后可以发现,中国的梦故事,其结构和西方的梦故事相反。西方把笔墨放在梦外,主要写在现实人生中,寻求梦中所追求的东西。中国却把视角放在梦里。西方的梦故事有三个要点:寻宝的欲望,相信梦,肯定坚持不懈的精神。它们是由梦里走出来,走进现实人生,小说主要描写的是梦外人生;而中国的梦故事,也有类似寻宝的求富贵的欲望,但却不是向现实中追寻,而是到梦里去寻求,小说最终表现的是人生如梦、短暂虚无,体现的是劝人勿汲汲于功名利禄的思想。

西方小说中的梦外人生,是以梦中所见(似乎是不靠谱的东西)来指引现实,排除万难去追寻梦中的宝藏。所以西方小说中的人生更像是梦里人生,或者是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生。中国小说中的梦里人生,写得却不是神秘、缥缈的景象,而是展示极真实的景象,模拟现实人生,但最终曲终人散,梦醒幻灭,以警示人生的短暂、虚幻,最终指向梦醒之后的顿悟——对于人生梦想的反省。富贵不过烟云,腾达亦如蚁聚。

梦里梦外的错综差异,反映了西方和中国文化不同的特质。西方的梦故事中最核心的主题是宣扬为梦想而努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它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向前走”的态度,无论前方有多未知,无论向前走的动力和基础有多荒诞,它选择的都是打破当下的束缚,打破自我的局限,打破一般活法的规矩,去探求前面的世界。寻宝话题的外壳是其最合适的代言人,它形象地展示了西方“向前走”文化的外层形象:充满欲望、功利性,与现实人生紧贴。但也不要被其寻宝外壳迷惑住,因为在其寻宝的过程中,目标早已转换了方向,炼金术最后炼出来的不是真金白银,而是人生的黄金时刻。

中国的黄粱梦反映的却是中国文化中对人生短促的清醒认识,提醒人们不要陷入到一时一地、此时此刻,而要学着跳出人生桎梏,从高处反观人生的短促,从而不过分执著于对富贵功名的追求。

老师们,读完上面的内容,您是否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在《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请走进本课程,一起来研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