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福尔摩斯故事集(三)断案用谋略,上屋巧抽屉

 百科知识博览 2017-10-22

今天要讲的故事与大唐开国名将李靖有关。李靖,字药师,原为隋朝将领。李渊反隋攻取长安后,俘虏并要处死他。临行刑前,李靖突然高喊:‘’你们李氏父子起兵,既然为了除暴安良,平定天下,又为何因私怨而杀壮士呼?‘’此言一出,李渊颇为震惊。他知道此人绝不寻常,再加上秦王李世民竭力求情,李渊就没有杀害他。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来,李靖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堪称大唐第一名将。但正所谓树大招风,李靖的辉煌功绩,也招来了很多人忌恨。他被人诬告多次,其中有一次他就险些丧命。

故事是这样的。话说有一天,唐高祖李渊正在批审奏折,忽然有大臣要求密见。李渊放下手头工作,召见来者。这人呈上密奏,一汇报完,李渊不觉背后发凉。原来此人密告大将李靖正在积极策划谋反,不日就要动手发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家伙,李靖当时任岐州刺史,他不仅足智多谋,屡立战功,而且手握重兵。这样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一旦造反,必然掀起惊涛大浪。李渊头脑抓狂,他立即招来一名自己颇为器重的御史,对他说:“有人控告李靖谋反,你赶快给我去岐州,查明实情。如果属实,立即把他逮捕正法。”

御史听后,立即叩头领命,道:“臣领命,但有一事请求。”李渊问:“何事?”御史说:我想请求控告者与我一同前往岐州。这样必要之时,他可以与李靖当面对质,这样更便于本官迅速查明真伪。李渊一想,御史说的有道理,就准奏了。

事不宜迟,御史带着告密者立刻就出发了。一路上,有说有笑,沿途只是偶尔问他两句情况,似乎御史对此案并不十分上心。告密者很高兴,心想不久李靖的人头就该落地了。

大家走走停停,沿途赏花看景,已过十几个驿站。一日清晨,御史派人去请告密者,显得很是着急。告密者刚进门,一惊。只见御史正拿着马鞭,猛抽地上的书童,一边打一边骂:“打死你个不中用的。你什么丢不好,怎么偏偏把状纸给我弄丢?”

告密者听明意思,立即上前劝止,让御史息怒。那御史一边装着还要打的样子,一边说:“我不打他怎行,没有状纸让我如何审案?如何向皇上交差?‘’

告密者又拦。这时御史瞅着告密者说:“嗯,对,状纸虽说丢了,可是你还能再写一份呀!”告密者很是迟疑,显得很为难。可御史正色说道:‘’兄弟,你要不写,我怎么将李靖逆党铲除,回复朝廷?我吃不了兜着走,你有好果子吃吗?“

告密者只好又写了一份。状纸写完,御使接过,刚看完后,就大喝一声:‘’来人,将这个诬告小人给我拿下。”

这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位聪明的御史压根就不信这位忠心耿耿的名将李靖会造反,但皇命难违,他也不敢抗命。不过为了审明案情,他就要求带告密者一同前往。路上他故作悠闲,来麻痹告密者。可他早已把状纸牢记于心,而路上三言两语的提问,他已发现保密者的回答与状纸有出入,就据此推测,这肯定是一起诬告案。

御史为了拿到证据,就与书童演了一次双簧,假装丢了状纸,逼告密者重写。而写完的状纸与原状纸一对照,果然差别很大。这样,御史就拿到了告密者说谎的铁证。最后,御史回长安复命,告密者被斩。而国之柱石,名将李靖终于躲过了一次小人的暗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回顾御史审案的过程,与三十六计的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是相吻合的。其实御史之前所做的一切就是为告密者造梯和逼其上屋的。而他一旦上了屋,写了状纸,那么两相对照,自相矛盾,狐狸尾巴自然就露出来了。这就是抽梯的结果了。所以不光打仗,其实很多领域我们都在应用三十六计。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