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黄土高原有厚厚的黄土?

 冬竹123 2017-10-22

八百万年以前,现在黄土高原地区正在从几千万年的汪洋湖泊变成沼泽湿地,以前一片汪洋变成了湖泊星罗棋布的平原,就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江汉平原一样。再往前追溯5000万年,也就是人类出现初期,在青藏高原南部还维持在2000米高,中部是和现在和华北平原和岭南山区一样时,非常富饶的土地,是盘古文明羡慕的地方。这里在第三太阳纪曾经形成了著名的玄黄文明,这个文明如此著名,楚国人在3000年前还在崇拜玄黄,把他们当远古的上天来崇拜。昆仑文明的北部是巨大的北海,随着地势慢慢升高,特别是2000万年的一次快速抬升,昆仑腹地和北海的水土出现流失,流向这片西起青海日月山,东到河南洛阳,南至陕西秦岭,北到陕北长城区域,湖面辽阔,水如汪洋,面积有如今的六个渤海之大,我们可称其为黄土原湖。



在黄土原湖的西岸,除了大地抬升外,地球上的天气干燥而寒冷,1200万年前,天山山脉发生一次巨大地质变化,整体出现一次巨大而迅速抬升。地震也导致一部分地方出现坍塌,也就是后来在山海经中说的天柱倒塌。这次地质活动后,开始出现了一个稳定的冬季风带,由西北往东南的风带,狂风吹起地上的沙土和尘粉,漫天飞扬,长年累月地,加速了它的沙漠化。这漫天飞扬的沙尘被吹落到黄土原湖湖泊,把冬天的湖也水搅得十分浑浊。夏季裹胁卵石的洪水和冬季的携带沙土西北风同时作用400万年后,慢慢的,一点一点,一层一层的累积起来,天长日久,湖底的积尘日渐丰厚起来,积了几百米至上千米。

由于西北季风,所以风沙尘粉多是由西北向东南运行,在尘粉的运行过程中,大的颗粒总是要先落下来,中小的和细微如面粉的依次后落下来,落进了这广袤的黄土原湖,在这湖泊的底部就形成了依西向东,泥土层由粗到细的格局。也就是说,靠近西北部的地方,泥的颗粒较粗一些,靠近东南部的地方,泥土颗粒依次较细,一直到甘肃临夏州那种面粉般的黄土带。 在水面涌浪的感应力和重力作用下,泥沙颗粒排布也越来越紧密,这就为以后黄土的坚硬打下了基础。当大暴雨的季节,强大的山洪又会带着山石和鹅卵石以及更粗大的沙粒奔向湖区,将这些石块粗沙平布在已积堆好的靠近湖边的粘土层上,而大暴雨过后,风沙尘粒又天长地久的落在湖中,将那些石块粗沙蒙盖好,靠近湖边的湿地也经常这样反复着,以至可以形成几层这样的泥层土、石层结构。

现在仔细研究甘肃南部的黄土高原,从山顶到河谷,都是粗细相间,如树木的年轮一样,给我们留下千万年的沉积故事,甚至哪年风大,哪年雨大都能清楚地看出来。



气候是周期性变化的。当地球变得暖和起来时,风暴渐渐的就不那么强劲了,吹入湖中的泥灰也就越来越少了。温暖的气候使湖边和湖底也就渐渐长起了青草植被。这里动植物曾经非常繁茂,而且有了大象、犀牛等热带动物,动物们常常在了湖边嬉戏,游玩进食。大约1500万年前的时候,这里的地貌发生很大的变化,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挤压把整个湖区慢慢的推升起来,湖的底部被抬高了,湖水便一渉而下,向东方的底洼地区涌去,流向东海。巨大的洪水带着泥土在华北平原上堆集,为以后华北平原的形成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

900万年前又进入寒季,以铲齿象和三趾马为代表的大型动物很多变成了我们今天发现的化石。黄土湖区愈抬愈高,而湖水变得越来越少,也愈来愈浅了,终于,在大约800万年的时候,湖水终于干枯,黄土被抬出地面,渐渐形成了平原。平原几百万年变成高原,大象、犀牛等等也就慢慢灭绝了,形成了当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

这就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黄土是风载和洪水运载形成的,慢慢由风尘和洪水容存积累作用而形成。高原是随板块地质变化形成的。板块的力量加洪水运载的力量,再加西北风的三大力量的综合作用,形成了今天的黄土高原。 几百万年的洪水切割,又形成了今天的巨大沟壑和塬地。

黄河出海口虽然给我们创造了广阔的冲积平原,但她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比较年轻,不足以说明问题。站在过印度恒河平原上的人再走遍甘肃和陕西的地貌,就能很容易地明白这个原理。我们到印度的恒河三角洲,看看那里几百米高的黄土,那地下近2000米深的沉积黄土,我们就能想到如果出现神奇的地质力量抬升板块的那个地方,那里几百万年后也会成为新的黄土高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