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反对一切过度简单的世界认知方式【科学-玄学-星座-迷信】

 沁园春春2016 2017-10-23
10月21日 来自【新浪微博】

我反对一切过度简单的世界认知方式。比如说星座,如果把人粗略地分成十二种人格,肯定无法令我信服,但是加入了太阳、月亮和上升星座后,这十二种基本形在两个编辑条件下产生了千变万化的结果,这个理论就显得严谨多了。

那么我信不信星座呢?我还是不信,因为至少现在我们还无法证明这种命理理论;我讲不讲星座呢?我讲。星座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社交货币,而且还是了解人格的切入点。无论你是用现代心理学还是玄学,分析一个人的性格总要有一个方法: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中国传统命理的天格、地格、人格;又或者是星相中太阳、上升、月亮…我们把这些分析方法叫做三元论也好,正题、反题、合题也好,人类凡是认知未知领域,都要依据一个令自己信服“方法论”基础。

方法论不是自然科学,是一种纯粹主观的世界认知方式总结,不可证伪,没有绝对真理可言。

这算不算迷信呢?不算。什么是迷信?当人类遇到超越理解范畴的现象时,依然会试图建设某种可以理解的认知途径,这就是迷信…只不过在现代叫做猜想,在古代叫做神话。

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所有探索,都是建立在已知的认知基础上的,这是我们的有限的大脑和无限的真理之间妥协结果。建立在错误真理基础上的人类社会同样也可以进步,或者这么说: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来都没有建立在绝对真理的基础上的。

在地心说的认知基础上,我们进步;在日心说的认知基础上,我们加快了进步;在广义相对论的认知基础上,我们飞速进步…进步是不会停止的,唯一改变的是速度与频次,唯一不变的是“真理总是在变化”。

信仰科学还是玄学,这可能是一种智力差异的选择结果,但是这些理论背后的哲学思维是平等的,至少在作用于人的内心平衡时是不分高下的。

科学和玄学,分别代表着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两极,无论你掌握了科学,认为理解了永恒的万物致理;还是信仰了宗教,寻求到了片刻的inner peace,真理依旧处于那个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