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究竟谁之过?

 fyh7698 2017-10-23

“初唐四杰”的王勃因《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洪州,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阎伯屿大宴宾客,吟诗作乐。王勃在席上即兴作《滕王阁序》感慨自己:“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究竟谁之过?

那么冯唐和李广这老哥俩到底经历了什么么?他们咋就成了怀才不遇的代名词了?另外,他们真的如史书所言那么不得志吗?

先说说第一位老哥------冯唐。他们家是赵国士大夫出身,冯唐受到了了良好的教育,满腹经纶且极重孝道。汉朝时大家都知道是举孝廉来做官的,那么冯唐初入仕途的第一步很顺利,士大夫家庭再加上孝道名声在外,很快做到皇帝侍卫首领的位置,参照后世清朝和珅和大人的轨迹,冯唐这个官天天面见皇帝应该很容易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啊。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究竟谁之过?

可是事情就坏在冯唐那张嘴上面,有一次文帝曾经问他:“我听说赵将李齐非常的有才能,以至于我每次吃饭的时候都非常思慕他作战的雄风,你知道他吗?”冯唐说:“他还比不上廉颇与李牧呢!”文帝非常好奇,冯唐就把廉颇与李牧的事迹说与文帝听,文帝听完之后,在高兴之余,也发出了深深的感慨:“哎,如果我身边有廉颇、李牧这样的人,又何必害怕匈奴为患呢?”

冯唐听了之后说了一句话差点没把文帝噎死,“臣诚惶诚恐,冒死以陈,即便有廉颇、李牧这样的人,你也不懂得任用啊。”后果可想而知,文帝丢了面子,非常生气,这事情如果发生在一些暴君身上,估计冯唐当即小命难保,但文帝毕竟是以德服人的仁君,于是在私下责备冯唐:“你可以私下这样说,但没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羞辱我啊。”冯唐谢罪说:“我是个乡下人,不懂得回避。”这句话估计让文帝再次吐了一口老血。

看看,这哥们就是这么跟自己的大老板说话的,要是各位看官是文帝会怎么办?反正要是我的话直接就打发回家了。

不过,是金子总会花光的,额 发光的,冯唐终于等到拨开云雾见天明的时刻了,这一刻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有人再次举荐冯唐,汉武帝找来资料一看,你们给哥们闹呢???老爷子90多岁了,还是养老吧,省的朕落一个不尊老的恶名。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究竟谁之过?

于是举荐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一朝天子一朝臣,冯唐身历三朝,却始终郁郁不得志,这难道都是皇帝的过错吗,其自身难道就没有一点原因吗?纵然他博学多才,但正是一种迂腐的刚直才导致了他人生的悲剧。所幸,其子冯遂与司马迁关系很好,加之太史公本身也‘命途多舛’,不免有惺惺相惜之感,为其立传,这才有了‘冯唐易老’感叹流传后世。可见,历史就是个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太史公这样的人也会开后门啊。

再来说说名气更大的李广。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在秦国覆灭燕国的战役中立有大功,到了李广父亲这一代所说还是名门,但是因为其父没有侯爵位,武帝时期,军功是得以封侯的重要考量,除军功外,只能世袭了,但李广的父亲并非侯爵,所以李广想要封侯只有获得军功这一途径。据考证,武帝时期因军功封侯的共有二十六人,但李广却经七十余战而未达到封侯的标准,为什么李广在战争之中并未取得与其名气相符合的战果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究竟谁之过?

李广和冯唐一样都是年少出名的主,在文帝时期他就因为作战勇武受到文帝夸赞汉文帝说:“可惜呀,你没遇到时机,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不过文景时期国策是休养生息,国防政策以防御为主。可恰恰李广是个闲不住的人,说白了有点二愣子性格,经常因为自己箭法高超的原因,要求自己封射必中,不中不射,都知道弓箭是有射程的,所以李广常常因为这个原因距离匈奴军队太近而被包了饺子,虽然最后都侥幸逃脱了,但是他自己也给人留下了“不靠谱的印象。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汉景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负,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究竟谁之过?

然后就是这哥们以为是了,有三个匈奴的射雕手被李广发现了,李广擅离职守,亲率三百部队前去追击,虽然三名射雕手被杀,但却碰到了匈奴大军,结果匈奴人以为这是李广的疑兵之计,没有发动攻击,李广侥幸得以脱逃,(事后李广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表示,我真没想这么多。。。)如果这真是匈奴人的调虎离山之计,不知李广又当如何?

他还和卫青因为进攻方向的问题闹得不愉快,并且私自更改进攻方向,因为缺少向导而迷路。正是这一次事件导致了李广的死去。

自己喜欢“作“,不听劝,不尊将令,不能贯彻国策,这样的将领哪怕再能打,皇帝要来何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