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客家是怎样来的?大体刻划湖南客家源流

 苍沧 2017-10-23

湖南客家是怎样来的?大体刻划湖南客家源流

自去年5月在桂东发现2000平米的客家土楼起,一些湖南客家人开始寻根溯源。

明清时期的易代使湘东战乱,人口凋敝,据《酃县志》记载:“(顺治)六年贼踞王镇,屠戮过半。”《桂东县志》也有记载:“饥贼杀人以食,屠割最惨,死亡过半。”醴陵地区的县志记载:“自崇祯十六年至顺治十一年,人民备受兵力、饥荒、厉疫诸劫,死亡过半,业荒无主”。清顺治五年,即公元1648年,炎陵一带遭南明军队与清军掠杀,旧志称“湖南兵寇于兹区”,加之瘟疫流行,人口减损大半。

正因为这样的因素,为其他地区过剩的客家人口提供了迁徙的契机,这时,闽粤赣客家“乘虚而入”。他们大多数来自广东省的梅县、兴宁、福建省的汀州、上杭以及江西省的赣州、瑞金等地。他们在湘东插草为标就能拿到地,并且六年无需交税,所以湘东在这一时期爆发了客家移民潮,人口迅速增加近半。其时“四方杂处”,“各自为俗”,新开垦荒地3.45万亩。

现浏阳市65个乡镇,客家人比较聚居的地区有16个乡镇,人口大概20多万。 湖南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资兴、江华地区。 客家入湘后,世代繁衍生息,始终保持着客家语言、风俗和发扬客家精神。

湖南客家是怎样来的?大体刻划湖南客家源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