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显密圆通禅净双修” 之正行答疑四

 LWGP55 2017-10-23

居士:师父我在观想念佛时,刚开始佛在面前,待一会儿,佛就好像和自己合为一体了。这时再观想佛像就像是观自己所理解的自性似的。虽然也能静下来,但快到纯一的时候也就算是在静与定之间的时候,会感觉好像有许多眼睛在盯着我,似乎感觉也不会害我,但也不会帮我。我不害怕,但不自在。心里想:不去管他,但马上就又回到了刚打座时的状态,好像醒了似的。这种情况有两个月了,恳请师父慈悲开示,我该如何走出这种状态?


师父:这种状态不用管它,它自己就会消失。

我们在修正行的时候,特别是禅座的时候,要摄心一处,把注意力专注在眼前的佛像上。但我们知道:佛像非是外来的,是自己的心显现的,与心是一体的,也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无二”,这叫“圣解作意”,其实我们还没有真正现起这种证量来。

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面前阿弥陀佛的形象上,想得清楚也行、想得模模糊糊也行、只想半截身也行、只想脸也行,但是不想不行,其它的就不用管它。也不要去体会它是怎么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的?因为理论上说:面前的佛像是自己心显的,所以说心佛无二,这只是一种概念,有了这个概念,我们的心就安住在这里,长期地这么去安住,就会生起“眼观外境心无有”的功德,证量就会真正现起来。不要硬把这个概念向觉受上去拉,概念是理性的东西,是理论,现起“眼观外境心无有”的时候,这是一种证量。

          我们开始观佛像,可能会有些障碍出现。一是妄念;二是散乱;三是昏沉。

首先讲一下:怎样对治散乱?

散乱就是妄念很多,无法观修。这时候就要气沉丹田。就是深吸一口气,压在丹田,把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在丹田上,同时想着自己面前阿弥陀佛的形象,这样就不容易起妄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行的窍门。我们的心就是这么妙,一心可以二用、三用、多用,百千万亿用,观世音菩萨就是百千万亿用嘛。这就是修行中对治散乱的方法。散乱也叫掉举,也可以先作三次、七次、九次深呼吸,再气沉丹田,忆佛念佛,同时想着自己的丹田,这样妄念就会少一些。

           再教对治昏沉的方法。

昏沉就是瞌睡,但昏沉也有轻有重。对治轻微的昏沉方法,就是把阿弥陀佛想得高一点,眼睛往上看,稍微仰一仰头;若是昏沉很重,那你就会在座上睡着了。千万不要在座上睡着,在座上睡着的果报很大,来世会做猪,因为猪贪睡嘛。有座上昏沉的习惯,我们临终的时候很容易进入昏沉的状态,不知不觉就做了猪了。禅宗就有这样的公案,坐禅的人不知不觉投了猪胎了,今天不讲这些事。在座上严重昏沉的时候,就去躺下,不管修完没修完,把法本合起来,就去睡觉,睡饱了再去修行,这样就不会昏沉了。所以我曾经说过:我们修行就好象上战场打仗一样,因为是和生死作斗争嘛。所以要吃得不饱不饥不渴,还要睡得饱饱的,再上座去修行,这样修得质量就好。

最后教大家对治妄念的方法,也就是将妄念作为道友的修法。

我们学会对治昏沉和掉举了,也有了比较好的觉受。但是妄念还很多,妄念一多就观不起来了,这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把妄念当作了敌人。一旦我们把妄念当作敌人,就跟妄念有了对立情绪,这样我们就修不下去了,这就障碍了自己了。

怎样把妄念作为道友呢?

我们在正修的过程中,妄念很多,有的人会有意地压制妄念。压制妄念的修法是外道的修法,修气功的人是压制念头的,这是世间定的修法,不是般若智慧的修法。妄念来了以后,不要压制妄念,要认识妄念。当我们知道它是妄念的时候,妄念已经不在了,我们再去看:妄念是从哪来的?去了什么地方?在哪里住下了呢?就会发现它既无来处,也无去处,更无住处。这就是我们把妄念作为道友的修法。

          妄念不但不是我们的敌人,还是我们的道友,这怎么解释呢?因为没有妄念就没有“觉”。我们觉知妄念的心虽然开始还很小,但是知道妄念的一霎那,这个就叫作觉,“觉就是菩提”。菩提刚刚见的时候,我们几乎自己不觉得,妄念一来,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跟着妄念走一会儿,通过我这样的教授,你们知道:要认识妄念,知道妄念的一霎那妄念便住了,妄念一住我们就又进入了正修的清净禅观中去了。

禅宗有句话:“不怕念多,就怕觉迟。”这是禅宗证悟的高僧大德修行的经验。所以我们不要把妄念当作敌人,不要讨厌妄念,一讨厌妄念我们就修不下去了,要认识妄念,把妄念当作道友。

          觉知妄念的那个心就叫作“觉”,“觉即菩提”,这就是我们所修的功德,但是这个功德刚开始是很小的,可能连一秒都没有,只是觉知妄念。后来我们通过不断的禅修,我们的这种觉知就会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大,当我们觉知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是菩提开始增长了,功德也开始增长了,这才是真正的功德,是从心里显出来的,功德是在这里的。

 众生没有觉,妄念来了,他也不管,跟着妄念走,妄念灭了,心也空了。

修行人第一个要做的就是:给心找个住处。妄念也是从心所生,我们觉知妄念的心就是智慧心,这个就是“觉”,觉知的觉,“觉为菩提”嘛!

“菩提向心觅,莫向心外求”。没有妄念,就没有菩提。再后来,我们就会把烦恼转为菩提,这就是正行正确的修法,这种正确的修法不用很长的时间,就会显现功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