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千机一面:其实“全面屏”并没有那么厉害

 ZGGDWWZS 2017-10-23

2016年10月25日一款名为小米MIX使得“全面屏”这个概念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一年后随着三星、苹果接连出手发布新机,将其推向了“风口”位置。忽然间,手机厂商纷纷迎来了“全面屏时代”。就像手机不配置全面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17年下半年的新旗舰。一时间铺天盖地的宣传,使得“全面屏”这个词开始向烂大街的方向发展。就连已经委身Google的HTC都准备推出一款全面屏手机凑凑热闹。“全面屏”概念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全面屏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手机的正面全部都是屏幕,手机的四个边框位置都是采用无边框设计,追求接近100%的屏占比。当然这些只是极致的理想情况。但是就当前的手机来说,靠着其百分之八九十的屏占比和不是特别窄的窄边框技术,真的有资格自称“全面屏”吗?

“全面屏”:营销出来的“新”技术

“全面屏”这个词语在小米MIX发布之前大家并不知道,这个词语也是不存在的,而是小米硬生生地造出来的,并且把这个概念灌输到了各家厂商的思想当中。当前各个厂家宣传的所谓的“全面屏”,基本就是高屏占比+窄边框。至于屏占比到底要多高,边框到底要多窄,目前业界尚未出现统一的标准。而按照此标准,不少人认为世界上第一款“全面屏”手机应该是2013年推出的夏普302SH手机。而后随着屏幕技术,特别是“异形切割”技术的发展,“全面屏”已经的实现已经很少再出现技术上的壁垒了。而这也为今年的“全面屏”手机大爆发提供了技术基础。这更使得有些厂家开始在营销方面发力,使得“全面屏”手机的底价突破千元。使得不少人感叹:全面屏已经被玩坏了。

明眼人不难看出,现在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全面屏手机,是被营销出来的,而不是技术革新的产物。既然如此,各路跟风发力的厂家,究竟有几家是真心想要继续发展这方面的技术,又有几家只是单纯的为了赚眼球、玩概念呢?估计只有他们自己能够明白。

有毛病:完美的屏幕不完美

手机厂商不遗余力的宣传将全面屏说的太过于美好,于是iPhone X的“齐刘海”、夏普手机的“美人尖、小米的“下巴”、三星的“额头”便纷纷成了这些手机被人吐槽的点。而这还只是最表面的现象。

iPhone为了追求“全面屏”,去掉了自身标志性的home键,更是直接抛弃了指纹解锁功能。而新近引入面容 ID所需的传感器更是和前置摄像头等元器件凑到一起,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齐刘海”造型。

而另一类“异形屏”的代表夏普则是无奈将屏幕上部的中间裁掉一块,腾出了摄像头的位置。而后宣传的时候起了个颇为好听的名字,称作“美人尖”。

至于说三星,则是借助自家特有的双曲面屏技术,巧妙地在视觉上隐藏了手机两侧边框。却由于各种原因,无奈为手机保留了上部的“额头”跟下方的“下巴”。同时,将自家标志性的前置物理按键取消,指纹解锁也随之转移到了手机背面。

以上问题的出现并非个例,而是在现今的全面屏手机上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当前技术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制造出真正全面屏手机的程度,当前的“全面屏”手机,可以说只是在文案的营销下技术与设计妥协出来的产物。

文案营销:一味追“新”有必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厂商也逐渐看到了创新的重要性。无论是手机造型、外壳材质还是内部芯片、系统软件几乎都是一年一个样。可以说各个手机厂商在推陈出新上都下足了功夫。

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另一个现象:今年出现了指纹解锁技术,所有的手机都上了指纹解锁;今年流行金属外壳,于是各家都开始忙着切割合金;今年流行双摄像头,各家的手机后面就都长上了两颗“眼睛”。于是我们从另一个方向看,手机还真是每年”一个样”。 本以为去年的小米MIX是智能手机打破同质化趋势的开始,却没想到更让人看到了智能手机“千机一面”的未来。

而此次为了追求“全面屏”有的厂家选择舍弃自己一贯坚持的设计风格,有的厂家选择牺牲用户体验。种种表现让人不禁思索:舍弃自身风格甚至用户体验,一味追求“新”,真的有必要吗?

结语

我们都期望创新,也期待着体验新技术。但这种一味跟风起哄、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营销式创新”能够真正促进技术创新吗?当创新被营销“绑架”,真正损失的又是谁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