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怀有大才的人,然而却屡屡不得志者太多! 这些大文豪,大英雄,内心非常孤寂! 很欣赏这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知音难寻的孤独悲壮诗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此句引用《伯牙绝弦》(见《吕氏春秋》《列子》), 表现其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跟谁说,用琴弦来诉说,可琴弦已断,故无所对象能倾诉。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 病起书怀宋代: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题《墨葡萄图》 / 题葡萄图明代: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满腹文才,却似明珠复土无人识得,只落得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生坎坷,如今年已五旬,还颠沛流离……想到这里,不由悲从中来。这悲凉凄切的诗句,徐渭从心底里发出了世道不公,壮志难酬的时代感叹!“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魏晋: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根据凤凰“饮醴泉”、“栖山冈”、“彻九州”、“望八荒”的举动,可以判断出凤凰志向远大、高洁。显然作者以凤凰自比(自况),根据它的心情“催藏”、“恨”、“心伤”几个词及伤心的原因的描写“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和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可以推知,作者是孤独苦闷、壮志难酬。 浪淘沙·岸柳可藏鸦宋代:吴琚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人生几十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词人望着眼前的春景,不禁感慨几日不来便觉晚春已至,怎耐得桃化也开了呢。恐怕并不是”春色老”,而是心已老、人已疲了。桃花不知人意,花开花谢自有其理,而文人此时感物伤怀多足闲仕途不顺,无法报效国家而致。 人月圆·雪中游虎丘元代:张可久 梅花浑似真真面,留我倚阑杆。 雪晴天气,松腰玉瘦,泉眼冰寒。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老僧同醉,残碑休打,宝剑羞看。 既然历史上风云人物最终也不过一抔黄土,千古兴亡终归是一场虚幻,那么,就不必去拓下残存的碑文来诵读,不必自作多情地去“故国神游”了。兴旺成败于己无关,还是与“老僧同醉”,借酒浇愁吧。“残碑休打”即残碑休拓。“宝剑羞看”即羞于去看宝剑,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 初食笋呈座中唐代: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以嫩笋比喻自己,嫩笋一寸而有凌云之志,诗人同样如此,年少而胸怀大志。可悲哀的现实却是嫩笋被食,凌云之志也夭折在初出林的时候。而诗人也一样壮志未酬,空有“嫩箨香苞”美质,却没有了昂扬九霄的机会。既哀且怨之情充溢全诗。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唐代: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宋代: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人生之最大不幸,莫过于空有济世之才,而无施展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