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继刚——夕月

 云庐艺社 2017-10-23
予今岁仲秋,叠台焚香,以花果祭月,承民俗风情,礼于草堂之上,遥思穹宇,寄万般情愫,悦天下归心之一家,诰苍天吾民族之昌盛。万里景色,华光玉盘,耀天地而独美。感慨人生,所爱者家国,所得者民族之精神,所获者人间之友谊,梦境诗怀,纸上江山予所求矣。
夕月之夜,祀求所愿,与雨溪女棣千里联句,赋诗唱和,吟咏尽无限之怀,不负心性人生意境耳。

丁酉夕月夜作数行记之继刚







《夕月①》
张继刚
帝祭②戍夕月③,民求五谷丰。
穹极姑姐貌④,素梦寄蟾宫⑤。

注:①夕月:《囯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韦昭 注:“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周礼·春官·典瑞》“以朝日” 汉·郑玄注:“天子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史记·孝武本纪》:“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泰一如雍礼。”裴駰集解:“应劭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拜日东门之外,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瓒 曰:‘汉仪郊泰一时,皇帝平旦出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便用郊日,不用春、秋也。’”《北史·周纪下·宣帝》:“八月丙寅,夕月於西郊。”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朝日,嘉旦昼之道也;夕月,嘉莫夜之道也。②帝祭:古代帝王祭月。③戍夕月:晚戍时之月。④姑姐貌:月亮。⑤蟾宫:月宫。




《夕月·和师诗韵》
闫雨溪
月照千山尽,君期万里同。
烟飞云海梦,素寄玉蟾宫①。

注:①蟾宫:月宫。




《夕月·寄雨溪》
张继刚
玉镜①中天魄,银花桂苑秋。
香台②夕月夜,万古赋云楼。 

注:①玉镜,中天魄,银花桂苑,皆指明月。②香台:焚香之台。③云楼:作者书斋。





《夕月·和师诗》
闫雨溪
玉兔冰轮镜,婵娟桂苑秋。
烟云夕月夜,素影广寒楼。

注:玉兔、冰轮、镜、婵娟、桂苑、素影、广寒楼,皆为明月意。




《夕月·和师诗》
闫雨溪
凉风潜静林,小径响清音。
旧岁央夕月,何人晓素②心。

注:①夕月事:祭月。②素:月神。




《夕月·和雨溪步其韵》
张继刚
山风过夜林,灞水①绕亭音。
二赋②歌夕月。云笺化素心。

注:①灞水:河,黄河支流渭河的支流,古名滋水,全长109公里,流域面积2581平方,发源于秦岭北坡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以北。流经灞桥区、未央区,在西安市高陵区汇入渭河,春秋时秦穆公不断向外扩张,称霸西戎后改名霸水。 ②二赋:作予夕月赋,祭月赋。





《夕月·再和师诗》
闫雨溪
习风入夜林,落叶演秋音。
净水①夕坛月,徐烟②告素心。

注:①净水:以清水祭月的习俗。②徐烟:焚香告祝的清烟缓缓上升。




《夕月·再和雨溪韵》
张继刚
微风散入林,冷叶落秋音。
素饰①迎夕月,寒烟伴祭心。

注:①素饰:白色衣袍。




《夕月·再和师诗》
闫雨溪
秋风扫木林,万物醉秋心。
载岁俗夕月,流光①照素琴。

注:①流光:读祝所借月光与烛光





《夕月·再和雨溪韵》
张继刚
西风过赤林,夜斗照余心。
万里吟夕月,秋晖泻尾琴①。

注:①尾琴,焦尾琴,《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称琴为焦桐。“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