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私寡欲是根本:《道德经》第19章解读

 addccde 2017-10-23

《道德经》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概述


老子不是说不要仁义、孝慈这样的美德,而是说,你不要整天去树立榜样,制定标准,你只要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些美德自然就拥有了。有段时间,中国实践过近似于老子的思想:越穷越光荣,割资本主义尾巴。但是后来证明此路不通。为什么不通呢?因为这不是自然的人性。要实行这样的统治,就需要政治的高压,树立高大上的榜样。这又与老子无为、不言之教的思想相矛盾。所以老子这个理念,只适合一个小国寡民的社群。这个社群的成员需要两个基本点:一、具有高度统一的理念,二、具有高度的自觉,不需要外部的强制,就能自觉进行少私寡欲的修行。所以老子的理论用于个人修养不错,但用于治国,就目前人类的发展阶段,有些乌托邦。但不是说将来不可以实现。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做到这点,就不需要圣人费尽心机,也不需要到处推行仁义了。

如果人们对那些物质的东西不看重,盗贼自然就不会有了。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以上讲的这三点,意思没说清楚,所以我再将这个意思讲清楚一些: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这是根本解决之道。


见素抱朴:见:现,呈现。就是保持纯洁朴素的内心,不被外物诱惑。


少私寡欲:这里引用一下南怀瑾的观点:


关于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儒道两家,并没有叫人做到绝对的“无欲”,彻底无欲,简直不可能,假使做到了,那就超凡入圣了。只有佛家修行,先要无欲,因此被儒家批评为陈义太高,难以企及。儒道二家认为“少私寡欲”,已经是了不起之事。


萧愚  2017-7-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