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的天王陶俑,居然都胖乎乎

 自华居 2017-10-23

【三彩天王俑】

三彩天王俑,唐,高97cm,宽40cm。

天王头戴兜鍪,护耳上翻,顶部有一展翅欲飞之鸟。天王浓眉大眼,眉毛、眼睛、胡须墨绘。一手叉腰,一手握拳上扬。身穿明光甲,龙首披膊,腹部有护甲,腰系带,腰下垂膝裙,鹘尾,下缚吊腿,右腿直立,左腿微曲,踏在卧牛之上,卧牛下为山形座。通体以绿、褐、白三色为主,釉色鲜艳明亮。此俑与武周时期长安三年(703年)元氏墓出土的天王俑接近,应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陶彩绘天王俑】

陶彩绘天王俑,唐,高54cm,宽20.5cm。

天王头戴冠,冠上鸟的头部已失,鸟翼展开,尾翅翘起。天王面部上窄下宽,双眉紧蹙,双睛圆睁,尖鼻阔口。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 。身躯略呈“S”形,左腿直立,右腿抬起,踩踏小鬼头部。小鬼身躯卷曲,下为山形座。天王俑眉、眼、胡须、护耳、护膊等处墨绘。

隋唐时期流行“四神十二时”葬俗,“十二时”即十二生肖,“四神”即文献中的“当圹”、“当野”、“祖明”、“地轴”,也就是实物中的镇墓天王俑、镇墓武士俑、兽面镇墓兽、人面镇墓兽。镇墓神兽是古人创造的驱邪镇恶之神,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一般为怪兽的形象。其材质有木、漆、铜等多种。汉代的镇墓兽多出现在墓室画像石上。从十六国、西晋开始,陶制镇墓神兽广泛用于墓葬中,最初多为兽面兽身,后又出现人面兽身。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厚葬之风盛行,镇墓神物的数量增多,种类扩大,天王俑应时而生,其一般置于墓室入口处,起避邪镇妖作用。

【陶彩绘天王俑】

陶彩绘天王俑,唐,高62cm,宽29cm。

天王头戴冠,冠上鸟之双翼展开,尾翅翘起,护耳外翘。面部上窄下宽,眉紧蹙,双睛圆睁,尖鼻阔口。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 。左腿直立,右腿微抬,踩踏小鬼头部。小鬼眼睛圆睁,作挣扎状。天王身躯略呈“S”形,通体彩绘,以墨色为主,间施浅红。底为山形座。

【陶彩绘天王俑】

陶彩绘天王俑,唐,高66cm,宽22.5cm。

天王头戴冠,冠上一鸟,双翼展开,尾翅翘起。冠前额作云头状,护耳外翘。面部上窄下宽,眉紧蹙,双睛圆睁,尖鼻阔口。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 。双腿一抬起,踩踏小鬼头部,一直立,踏于小鬼腹部。天王身躯略呈“S”形,通体原有彩绘,现大部分脱落。

【陶彩绘天王俑】

陶彩绘天王俑,唐,高62.5cm,宽21.5cm。

天王头戴冠,冠上鸟之双翼展开,尾翅翘起,护耳外翘。天王面部上窄下宽,眉紧蹙,双睛圆睁,尖鼻阔口。身穿明光甲,龙首护膊 。双腿一直立,一微抬,踩踏小鬼头部。小鬼眼睛圆睁,作挣扎状。天王身躯略呈“S”形。此天王俑借取胡人面貌夸张而成,所用陶质细密,雕刻精美,是盛唐时期的典型作品。

【三彩文吏俑】

三彩文吏俑,唐,高102.2cm,宽25cm。

文吏俑眉毛、眼睛、胡须皆墨绘,上穿宽袖衣,下着裳,外穿裲裆,足登如意头云履,双手交握,中有长方形孔,推测为插笏板之用。足下为台座。

裲裆,也称“两当”,其一当胸,其一当背。隋唐时期武士多穿带甲之裲裆,以为防御身体之用,文吏之裲裆多不带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