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经脉的断代核心问题

 悟濟 2017-10-23
   
乙:内属于心的心主及其表里关系

无论是【九针十二原】的五六之数导致的五六腧穴共61,还是“心之原出大陵”而不是“心包”之原出大陵,与【本输】“心出中冲……手少阴也”而不是“心包出中冲……手心主也”,“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心与小肠合”同时“三焦为孤府”便显然的说明,其时手少阴同时名为手心主,即“手少阴心主”为同一脉,而【难经】“手少阴与心主别脉也”,则也提示手少阴心主本为一脉,否则何以言“别”?
且其时手少阴心主与手太阳小肠经脉为表里相合,更说明手心主“内属于心”为事实(见【备急千金】卷二养胎第三“妊娠三月,手心主脉养,不可针灸其经,手心主内属于心,无悲哀思虑惊动。”)而不是内属于心包。手心主之“五腧穴”本为心藏之腧,后乃变更为心包之五腧穴。
心为五藏六府之大主,心为君主之官,皆意味着心主乃是以心为主,而非以心包为大主。故手心主之脉,本为心藏之经脉。
【脉经】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小腹中有疝瘕,王月(王字一本作五)即冷上抢心。刺手心主经,治阴。心主在掌后横理中。(即太陵穴也)
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痹(一作急痛)。小肠有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经,治阳(一作手少阳者,非)。太阳在手小指外侧本节陷中(即后溪穴也)。
左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心脉也。苦心下毒,痛,掌中热,时时善呕,口中伤烂。刺手太阳经,治阳。
左手关前寸口阴实者,心实也。苦心下有水气,忧恚发之。刺手心主经,治阴。
以上可见手心主与手太阳小肠其时为阴阳经脉对称表里相合,即心与小肠合,而非小肠与心包合。同时有人意图将手太阳改为手少阳,以附会后来的三焦与心主的表里关系,被校书者识破,校语云“一作手少阳者,非”。而恰好宋改千金便将心藏脉论刺法条改作了手少阳:
【备急千金】卷十三 心藏脉论:
左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心脉也。若心下热痛,掌中热,时时善呕,口中伤烂,剌手少阳治阳。(对比脉经,原作“手太阳”,宋改为手少阳)
左手关前寸口阴实者,心实也。是心下有水气,忧恚发之,剌手心主治阴。
卷十四小肠府脉论: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小腹中有疝瘕,主月即冷上抢心,刺手心主治阴,心主在掌后横文中入一分;
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热痹,小肠内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治阳,手太阳在手小指外侧本节陷中。
    千金在小肠府脉论刺法中,依然保留了手心主与手太阳小肠为表里的历史事实,与脉经同。可见历史上是心主经脉与小肠经脉为表里相合,并且刺法亦证明实践与理论相符合。

丙:十二经脉之心独无腧时期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解释了“心独无腧”,说明少阴心脉曾经没有腧穴的历史,对照如今所见手少阴有腧,存在着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同时,“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的历史终结,成为“五六”三十腧。所谓的“五腧穴”便从61腧穴,增为66腧穴。而“五腧穴”,本为“五藏有五腧”而“六府有六腧”的五六术数所致的五六腧穴,最终统一名为“五腧穴”,是五行理论渗透的结果。
六腧穴的解释,【难经】六十二难曰:藏井荥有五,府独有六者,何谓也?
然:府者阳也,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府有六者,亦与三焦共一气也。
【甲乙】(与【灵枢】同)“原独不应五时,以经合之,以应其数,故六六三十六 。”
难经的解释是因为三焦行于诸阳,故安排多一个穴位叫原,也算强调了三焦之尊号 “原”,后来又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原是十二经的根本,即膜原。且“经历于五藏六府”,故而单独设置阳经为六腧穴多出一个的解释并不充分。
而【甲乙】和【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的解释才是正解:阳经原穴与五时不相应的原因,那时是因为阳经有六,为了符合阳经六数而已。故而“五五二十五”与“六六三十六”,分别应天六地五之数,并非源于五数的五行理论,则五腧穴之命名是因于五行理论而对针经的误会。
心独无腧时期,最先出现的穴位位置是 “掌后锐骨之端”,简称“兑骨”。
十二经脉的产生,显然并不是为了三焦洗脱“孤府”的称号。十二经脉的出现,一方面是十二地支在东汉进入历法纪年的强势影响,历法乃必奉之“正朔”,另一方面是阴阳理论的完善需要,十一脉时期的六阳脉五阴脉依天六地五之术数而来,显然并不符合阴阳哲学的对立互根,五阴脉缺乏完全表里阴阳相合。故而十二脉的出现是对“天六地五”术数的历史否定,但却与诸如六府五藏, 十一脉之六阳脉五阴脉、五藏五腧六府六腧,男子八八女子七七,七损八益、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等等不相符合,并未完全统一。

丁:心包络来源于对白虎通“三焦者包络府”的附会


戊:针经理论三个阶段

心独无腧是小指手少阴脉在某个时间段内未能安排穴位的非如实解释,最终有了穴位后,【邪客】篇的解释显然差强人意已成摆设。“心独无腧”是对历史事实的误解和歪曲附会。从五藏五阴脉,到六阴脉初时心独无腧,再到心脉又有了五腧穴,代表着针经理论的三个时期,大致对应着针经的三个时期:
“余闻九针九篇”【灵枢外揣】
“通于九针六十篇”【灵枢禁脉】
“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素问离合真邪论】
而【灵枢经脉篇】十二经脉理论的完善,晚于心独无腧时期,并且晚于三焦为孤府时期,晚于心包出现,最终命名手心主为“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且该篇又被后人增入人迎寸口脉法,于每段“是动则病”的分经候脉法之段末,显示该篇的修改者并未读懂原文而乱加乱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