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治:五苦欲补泻的比较以及修正

 悟濟 2017-10-23
本帖最后由 王庶 于 2016-12-22 13:09 编辑

五苦欲补泻的比较以及修正
参考书:
【千金食治】【藏气法时论】【辅行诀】【至真要大论】【太素调食】
1、肝
千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酸泻之。(禁当风。)
藏气法时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写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辅行诀: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2、心
千金:心苦缓,缓者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甘泻之,禁温食厚衣。
藏气法时论: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写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辅行诀: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3、脾
千金:脾苦湿,湿者(急)食苦(原作咸,据宋本素问改)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禁温食饱食湿地濡(原作煖,据素问改)衣。
藏气法时论: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写之,甘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辅行诀: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4、肺
千金:肺苦气,上逆息者,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辛泻之。(禁无寒饮食、寒衣。)
藏气法时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写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辅行诀: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5、肾
千金:肾苦燥,燥者急食辛以润之,开(开字原脱,据素问补)腠理,润致液气(津液通气也)。肾欲坚,急食苦以结之,(用)咸泻之,无犯砧竈(灶)(焠㷘),无厚衣炙(热衣、温)食。
藏气法时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写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辅行诀: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修正理由如下
  • 千金食治与太素调食篇均为“食治”所举例子均为食物。
    【千金】:是以五谷为养五肉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精以食气气养精以荣色。形以食味形以生力。此之谓也。

【太素】: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埤,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
【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2、五苦(病)所宜:
【千金食治】:
肝病宜(则)食麻、犬肉、李、韭。(酸)
心病宜食麦、羊肉、杏、薤。(苦)
脾病宜食稗米、牛肉、枣、葵。(甘)
肺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辛)
肾病宜食大豆黄卷、豕肉、栗、藿。(咸)
【太素 调食】:
脾病者,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
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
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
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
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
五病所宜食,【千金】与【太素】同。
3、五病所禁之食:
【太素】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4、五味阴阳功能:
【至真要大论】: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
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藏气法时论】: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
    五味本为六味,无论至真要大论,还是藏气法时论,均不自觉提到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六者。而至真要大论直接说“此六者”包括了“辛甘酸苦咸淡”六味,而两两对称对治。
    五欲之补泻,两两相对,五苦之五病各有其治,而五苦之小疾食治即可。六味变为五味的问题出在甘味上,于是甘味不知所云版本混乱乃是思维混乱所致,其对治法由对治滑向生克所致双重标准,脾的标准与其余四脏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因此六味皆相对:辛散酸收、甘缓(滋)淡急(渗泄);咸软润、濡)苦(燥);
修正食治经文: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以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酸以收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苦以坚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以甘补之,淡泻之。脾苦湿,急食淡以渗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辛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咸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