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励志勤学的典范,教育孩子的收藏了

 老刘tdrhg 2017-10-23

很多时候,孩子的转变需要一个契机,有时候可能是一句话,一件事,或是一个变故,下面是38个古人勤学的典范故事,有兴趣的家长可以收藏起来,给孩子看一看,讲一讲,希望能给每一个孩子都注入持续的正能量。当然,写进作文,也是难得的素材。

古人励志勤学的典范,教育孩子的收藏了

1. 孔子,春秋时人,一生善思好问,勤学不辍。有一次到齐国听到《韶》乐,痴迷到三个月不知道肉味的地步。晚年时痴迷《易经》,一天到晚翻来覆去的读,竟然将编连竹简的牛皮绳子给翻断了好多次,其刻苦精神可见一斑。有一次孔子病了,他的学生商瞿为他占卜,占得的结果竟然是孔子中午就要去世。在得知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之际,孔子竟然说:“拿书来,死亡之前不读书又能干什么事呢?”孔子临死之际,还念念不忘读书,确确实实应该成为百世的楷模。

2. 苏秦,战国人,年轻时就立志成才,常常苦读到深夜,疲倦了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清醒之后再坚持读书,最终成为战国时最有名的纵横家。

3. 屈原,楚国人,小时候读书怕人打扰,所以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都躲到离家不远的山洞里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4. 匡衡,汉朝人,年少时家境贫寒,无钱点灯读书,见邻居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借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读书,后来成为当时有名的学者。

古人励志勤学的典范,教育孩子的收藏了

5. 贾逵,汉朝人,小小年纪便喜欢读书学习,虽然未到读书入学年龄,但常常跑到学堂,隔着篱笆,偷听老师讲课。因为热爱学习,所以不以学习为苦,终于成为汉代大学问家。

6. 常林,汉朝人,非常好学,虽然早年务农,但经常带着书本下田干活,这样就可以在干活的间隙来读书了。

7. 路温舒,汉朝人,因为家贫,无法入学读书,所以自小给人放羊,但其十分好学,经常借书来读,遇到喜爱的书籍,家里连抄写用的竹简和布帛都买不起。有一次他在放羊的时候,发现水池中的蒲草宽宽长长,欣喜万分,立即割下来带回家晒干用来抄书学习。就因为这样用心,所以长大后成为寒门俊才。

8. 高凤,汉朝人,出身于农耕之家,痴迷读书,一天到晚不停歇。有一次妻子下地干活,让高凤看护庭院中晾晒着的小麦,天突降暴雨,高凤却在书中神游,等到妻子回来,麦子已经被暴雨冲跑了。后来人们就用“流麦”和“中庭麦”赞美读书专注,用“流麦士”来称谓书呆子了。

古人励志勤学的典范,教育孩子的收藏了

9. 董仲舒,汉朝人,年轻时读书专心,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面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三年都没有到花园里浏览美景,就因为他如此专心,所以成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

10. 管宁,汉朝人,读书时和华歆同学,有一天校外有达官贵人车马经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但华歆却羡慕不已,出门瞧热闹去了。管宁见华歆不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便生气地和他割席分坐。

11. 刘秀,东汉开国皇帝,年轻时就在长安读书,以好学闻名,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只要一有空闲,就要拿起书卷来读。当上皇帝以后,依旧勤学苦读,经常学到深夜。皇太子心疼父亲,总劝他早点休息,但他总是说:“我喜欢这样做,并不感到疲惫呀!”

12. 孙敬,东汉人,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废寝忘食地读书。怕自己瞌睡,就用一根绳子, 把头发绑在房梁上。这样疲劳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痛头皮,清醒了继续读书学习,后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

古人励志勤学的典范,教育孩子的收藏了

13. 车胤,晋代人,家贫,晚上想读书却无钱买灯油,无可奈何之下,在夏天的晚上便抓一把萤火虫来借光读书,后成为著名政治家。

14. 孙康,晋代人,年少时刻苦攻读,但家贫夜晚无法读书,很是苦恼,只能晚上躺在床上默默背诵白天读到的文章,及至冬天,见雪有余光,便借雪光读书,珍惜时间读书的精神可见一斑,后来成为知名的学者,政治家。

15. 祖逖,晋朝人,年少不喜读书,成年后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于是发奋读书,和同伴每天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学习和训练,祖逖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成为晋朝知名的人物。

16. 刘勰,南北朝人,少年家贫,借住于佛寺读书,总感觉长夜漫漫浪费光阴,便经常到大殿里的长明灯下读书,经过刻苦努力,最终成为了知名的文学家。

古人励志勤学的典范,教育孩子的收藏了

17. 朱詹,南北朝人,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为了活命不得已经常吞废纸充饥,天冷时没有被子御寒,只好抱着狗睡觉。就是在这样饥寒交迫的境地,朱詹依旧没有荒废学业,刻苦读书,不肯懈怠,最终成为成为当时的知名学者。

18. 臧逢世,南北朝人,一直想读班固的汉书,但苦于借来的书不能长久阅读,就向姐夫要来别人做名片、纸札裁下来的碎纸片,亲手抄了一本,乡亲们都钦佩他的志气,后来以研究《汉书》闻名天下。

19. 刘琦,南北朝人,年少时便成为孤儿,喜欢读书,因为家贫买不起灯烛,所以只好买来许多芦苇,每天晚上把一根根芦苇点燃照明,借着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发奋读书,最终也成为当时的知名人物。

20. 苏廷,南北朝人,年少时不被父亲看好,经常让他和仆人杂役一块儿生活,但苏廷一点也放在心上,依旧好学不倦。晚上想要读书的时候,苦于没有灯烛照明,只好经常跑到马厩里,借马厩的灯火读书学习,他刻苦的程度就达到这种地步。

古人励志勤学的典范,教育孩子的收藏了

21. 李密,隋朝人,出外放牛时也不忘读书,总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后来学有所成,成为瓦岗起义军的领袖。

22. 玄奘,唐朝人,只身一人历经艰难困苦,万里跋涉,前去印度求经,前后历时十七年,博览经书,终成一代大师,为促进中印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3. 李晟,唐朝人,少年便有大志,但其父总感觉他小,不愿教他习武,李晟很不甘心,便瞒着父亲偷偷学习射箭,经过刻苦练习,终于成为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并以此神技成为和郭子仪、李光弼齐名的中唐名将。

24. 韦应物,唐朝人,因出身豪门,依仗祖辈功德,年少时便成为唐玄宗身边侍卫。整日里出入宫闱、扈从游幸,这使得他年少轻狂,尚侠使气,逐渐沾染上很重的流氓习气,一天到晚花天酒地,虚掷年华,不学无术,无事生非。安史之乱,突然打乱了他的生活,皇帝逃往四川,韦应物彻底下岗了。这个巨变给了他当头一棒,使他幡然悔悟,浪子回头,开始折节读书。进入太学读书的几年,韦应物朝诵晚读,青灯黄卷,精进不已,不肯懈怠,等到学业成就,早已脱胎换骨,杀气全无,练成了一手锦绣诗文,终成一代大家。

古人励志勤学的典范,教育孩子的收藏了

25. 陆羽,唐朝人,很小就成为孤儿,被和尚收养在寺庙里,陆羽不喜欢诵经念佛,但对于学习却喜爱有加,所以日夜攻读,终于成为一代大师,有《茶经》一书传世。

26. 梁灏,五代人,少年时便有大志,刻苦攻读诗书,以求读书成名。但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王朝,屡屡不能在科举考试中有所成就,但他毫不在意,总自我解嘲:“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一直到宋太宗时期,才一鸣惊人,状元及第。前后参加了四十场考试,一共考了四十七年,中状元时已经是白发满头的老翁了。

27. 欧阳修,宋朝人,自幼聪明过人,但父亲早逝,随母艰难度日,无钱买纸笔学习,其母郑氏便取来河沙,用芦苇代替毛笔教欧阳修学习写字。虽然无钱购书,但欧阳修借书苦读,最终不负母望,努力上进,成为一代文豪。

28. 范仲淹,宋朝人,小时家贫,借助在寺院读书,因为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便送他到南都书院学习。虽有权贵愿意帮助其改善生活,但范仲淹依然是每天煮一锅稀饭,放凉了划为三块儿,每天三顿以此果腹充饥,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依旧志向不减,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了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古人励志勤学的典范,教育孩子的收藏了

29. 司马光,宋朝人,年少时记忆力不好,为了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便用圆木头做了一个枕头,每天睡下后,一翻身,圆木滚动,惊醒的他就会翻身起床继续读书,就这样成年累月地坚持,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文学家,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一书。

30. 岳飞,宋朝人,生逢乱世,父丧家贫,在邻居的资助下,拜师习武学文,寒暑冬夏,苦学不辍,终于成为文武全才,为抵抗外族的入侵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国人的楷模。

31. 陆游,宋朝人,从小就聪明好学,刻苦勤奋,房子里放的是书,桌子上摆的是书,柜子里装的是书,床上堆得也是书,一天到晚手不释卷,戏称自己的书房为书巢,最终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

32. 王冕,元朝人,虽然出身于农家,但自幼好学,刻苦攻读,即使放牛时也不肯放过学习的机会,夜晚住在寺院里,总是跑到大殿的长明灯下读书,通宵达旦,勤学不辍,终于成为一代名人。

古人励志勤学的典范,教育孩子的收藏了

33. 宋濂,明朝人,年幼好学,勤思好问,为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冒大雪步行几十里去请教老师,为此脚趾都冻伤了,路上还掉进了雪坑当中,幸好被路人救起,等赶到老师家门口的时候,人几乎要冻僵了。宋濂就是这样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难困苦,拜访了许多老师,最终成为了明代知名的文学家。

34. 张溥,明朝人,小时候很好学,但记性不好,为了克服自己的不足,每读一篇文章,都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读一遍,然后焚烧掉,接着再抄,反复七次方才停止。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都冻伤了难以下笔写字,他就把手放在热水里泡一泡继续写,后来他就把自己的书房称为七录斋。他就靠这种笨方法增智添慧,逐渐成为文若泉涌的聪明人,当时各地向他求取诗文的人有很多,他总是当着客人的面写作,下笔成文,即刻完成。

35. 顾炎武,明朝人,少年时体弱多病,但依旧挡不住他对知识的渴望,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一书,成年后常年手不释卷,刻苦攻读,数十年如一日,最终成为一代大学者。

36. 康熙,清代皇帝,自幼喜欢读书,常常日夜不断,他的祖母孝庄皇太后曾说:“孩子,你是皇帝,不像那些平民百姓,他们读书都是为了科举功名,你是皇帝,不需要那么刻苦。”但康熙并未以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依旧手不释卷,一生不曾间断,四书五经,要求自己背诵一百二十遍,抄写一百二十遍。他每天五更起床,读书后马上处理公务,公务处理完毕后晚上还要和大臣研究学习,一度积劳成疾,竟然累到吐血的地步,即便劳累至此,他也没有停顿学业,可见其用功之深。

古人励志勤学的典范,教育孩子的收藏了

37. 万斯同,清朝人,小时候极为调皮,不喜读书,后来在客人面前出丑,因而发奋读书,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学者,参与了历史巨著《二十四史》的编撰工作。

38. 曾国藩,清朝人,小时候虽然读书十分用功,但因为记忆力不好,常常在学堂完不成学业,为了把文章背下来,回家后还需要常常熬至深夜不眠。一次一个盗贼躲在他家梁上准备行窃,但曾国藩一篇短文反反复复总也背不会,最后盗贼等不及了,跳下来对着他讽刺贬低一通,然后把自己听会的短文给曾国藩流畅地背了一遍,扬长而去。曾国藩后来位极人臣,但始终难以忘记这回事,他得出的结论是:自己这么笨,还能够成功,要是那个聪明的盗贼能走正道,前途肯定不可限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