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性禅师:苦难的拯救,烦恼的解脱

 萬里无雲萬里天 2017-10-23


文 / 本性禅师



由本性禅师发起,福州开元寺主办的

“21世纪海丝佛教·福建论坛”


感恩佛法僧三宝。


六五年出生,八五年剃度,曲指未及一算,人生已逾五十载,为僧已过三十年。

自省为人与事佛岁月,惟有惭愧,应予忏悔。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愿景未来,清晰可望。


传法恩师明公长老,曾有深深教示,愚徒本性,时不敢忘。他老人家说:你要当一个悲天悯人的心灵导师与灵性的引者。


“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为此——


本性禅师于普陀山宝陀讲寺普门讲坛开讲“从《清净道论》学修体系看南传佛教修学系统”佛学讲座,现场300余僧众听法


我们倡导:“心灵非暴力”。


心者,心灵;灵者,灵性。心理、心灵皆无暴力;灵魂、灵性亦无暴力。心灵是根源,是因;心灵非暴力,才能非暴力,非暴力是果。


我们致力:“以佛心导正人心,回归信仰;以佛道辅正世道,重建道德”。


信仰与道德是社会秩序的经纬,信仰纯正灵魂灵性,道德净化心理心灵。没有纯正的信仰,心灵灵魂无处安顿,没有净化的道德,心理心灵无法安定。心灵不安,社会伦理与秩序无法形成,更无人遵守。


美国汉传佛教国际文教中心成立,创会理事长本性禅师致辞


我们弘扬:“慈悲、智慧、忍让、包容、自省、忏悔、中道、圆融、和合、共生”之精神。


我认为,这是佛教核心理念,亦为普世价值。尤其,我们强调自省、忏悔,这在许多民族与国度中,在许多集体与个体中,已不被提及或重视了。但自省与忏悔事关人类的反省与救赎,自新与再生。人类,皆有佛性,皆当成佛,是有共性的,是有共同普世价值的。


我们推动:“全球伦理构建”。


由本性禅师创办的美国汉传佛教国际文教中心举办美国传教师(佛教)授戒与培训活动


因为,全球化已经不可阻挡,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等的相互交融,已使世界成为地球村。全球生命,已是名符其实的命运共同体。


曾经,由于区域以及山水的阻隔,形成了种族、宗教,以及多种的文明,其个性的彰显,遂成相互之间的冲突,于是,矛盾就不可避免。

虽然二战后产生了联合国,形成了形式上的世界新秩序,但是,效果还是有限的,因为,战争从未停息过。其《联合国宪章》,虽有全球伦理的雏形,但因为受到国家集团、政治集团的强大影响,因此,未能完整表达与反映出人性美好向往的客观事实,只是一个权宜性的全球伦理初级构架。联合国也只是一个权宜性的全球协调机构而已。联合国及其《宪章》从未深入地影响到每个民族与国家。因此,各国各民族,自己想干什么,还干什么;自己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为此,在全球化的时空中,要找到各国之间、各文明之间的新共性,也就是新的共同点,突出其共性,减少其分歧,形成世界新共识,达成世界新契约、构建世界新伦理、创造世界新文明。这全球伦理,或许可以成为世界新秩序的思想新源泉和理念新支撑。如果那样,那将是佛教文明对世界的新贡献。


美国汉传佛教国际文教中心理事长(得戒和尚)向戒子颁发佛教传教师资格证书


我们专注:“文化、教育、慈善、修证”。


这文化是心灵文化;教育是心灵教育;慈善是心灵慈善;修证是心灵修证。传统的某些文化、教育、慈善和修证,虽然也涉及人类的技能、心理、道德、伦理,但多没有涉入灵魂灵性,没有解决根本的终极问题。因此,我们希望既解决入世的困境,也解决出世的危机,给人类予最终的出路与去处,给人类予最后的希望与梦想。


我们宗于:“中华禅”。



导师本性禅师全程指导中华禅之心灵禅修


外国友人在导师本性禅师的指导下体验心灵禅修


中华禅,是以汉语系佛教禅法为主体;以巴利语系佛教禅法为基础;以藏语系佛教禅法为辅助;以英语系佛教新兴禅法为补充的禅法。身心灵禅修,为其法要;禅净等持,为其纲领;念佛禅,为其核心。心灵非暴力的实践与实现,是要方法与手段的,其措施就是中华禅的学修。中华禅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但又不独属于东方文明。其属于东方文明,属于全世界,属于全人类。因为,其为全人类的共性,是全人类的心性,是人类心灵的本质彰显。中华禅是禅的完整呈现。禅,就是宇宙的规律,是普世的价值。


我们践行:“南北传佛教交融,东西方文明对话”。


福州开元寺与泰国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共建大乘佛教研究中心共建及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


笼统地说,巴利语系佛教为南传佛教,而汉语系与藏语系佛教是北传佛教。前者为原始的佛教,后者为发展的佛教。发展的佛教,其特色是传承与创新。原始的佛教,其特色是传承与坚守。如果说,佛教为树干,那么南北传佛教为其枝也。无论南传与北传,皆因时空原因,已非佛陀当年之原原本本之佛教了。但无论如何,却都是佛教之正传承,传承着佛陀之正精神。在度化新时空的众生时,一定是各有优劣。为此,要交流,要融合,也就是要交融。取长补短,共同提升,共同传承,共同发展,共同促进佛教的进一步国际化,乃至全球化。


大乘佛教研究中心新办公区启用,本性禅师代表大乘佛教研究中心致欢迎辞


由于地域、山水、种族、历史等各异的原因,东西方文明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东方的含蓄、内敛、柔和、恬静、稳健;而西方的则开放、张扬、刚硬、激情、冒险。人类文明并非凭空而生,而是因缘产物,因缘不同,文明不同,各有优势,各有不足。因此,全球化背景下,文明的淘汰、互鉴、整合、重生就很重要,这事关人类的战与和,死与生,灭与存。毕竟,文明导向社会道路,文明铸就人类心灵。为此,人类代表性的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要交流,要合作,要互相理解,要互相尊重。而对话,是实现这些的最好通径。


我们为了:“重返佛教轴心时代,再现佛陀荣耀时光”。


福州开元寺与摩诃朱拉隆功大学合办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南北传佛教交流”座谈会在曼谷举行


“海上丝绸之路与南北传佛教交流”座谈会在曼谷举行


我是一个佛教徒,致力世界的和平,地球的存续,是我的事业与义务;而佛教的正法久住,繁荣昌盛,则是我的责任与家务。想当年,佛教轴心时代,风吹草偃,佛教之风,吹遍城市与乡村,佛教之光,照破每个黑暗的角落。那是佛陀多么荣光的时代呀!法螺声闻于环宇,法雨普沾于天下。作为佛教界一员,我多么盼望那个轴心时代重返,那种荣耀时光再现,僧团尊严,信众欢欣。


我们的依归:“苦难的拯救,烦恼的解脱”。


全场300多人在导师本性禅师指导下体验心灵禅修


也就是,我们的办教理念,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办教而办教,而是为了拯救众生的苦难,解脱众生的烦恼。


在这娑婆世界,无量众生处于生老病死的苦难之中,烦恼的无量无尽,作为宗教,就是要给众生解脱的道路与希望。中华禅,正是此道路,正是此希望!

在福州,有个贤者,他叫严复。他曾经说:“有王者兴,必来取法,虽圣人起,不易吾言”。我很敬佩他,亦以之为人生典范之一。


四弘四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谨以此为本文之结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