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耀洋:依靠验证性检测的基因测序公司不具备投资价值

 stingray928 2017-10-23

张耀洋:依靠验证性检测的基因测序公司不具备投资价值

自7月14日登陆创业板以来,被称为“基因界龙头”的华大基因连续涨停,股价已经超过发行价约13倍,市值超过650亿元。华大基因飙升的市值让我们看到了基因检测行业的火热状态,与此同时,关于基因检测行业的争论也越来越多,有人坚信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有人质疑相关技术所能带来的实际价值。

基因测序技术是基因检测的一种,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这项技术专业性较强,想要看懂相关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健一会有幸请到了清华大学生物学硕士张耀洋,请他来讲讲基因测序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本篇实录系根据健一会沙龙第200位主讲人张耀洋在健一会主办的“冷观基因行业热潮”专题沙龙上的精彩分享整理而成。现标题为健一君所加。

根据嘉宾意见,分享内容已删去部分敏感观点及内部信息。

张耀洋:依靠验证性检测的基因测序公司不具备投资价值

张耀洋

中山大学生物技术学士,清华大学生物学硕士,曾在广药集团、金域医学实习和工作,对基因检测行业有过深入分析与研究,现就职于诚志股份。

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曾供职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域医学)两年。金域医学主要从事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向各类医疗机构等提供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外包服务,是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比较热门的基因检测也是第三方医学检验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因测序指的就是DNA测序,其优势就在于可以通过检测DNA片段中的未知序列,找到受检测者的发病病因。

基因测序分三类,仪器制造已被垄断

基因检测和基因测序是两个不同概念,人们很容易搞混。基因检测包括PCR、FISH、芯片技术和基因测序。

基因测序技术是基因检测的一种,目前主要有一代测序、二代测序和三代测序等几类。

PCR、FISH和芯片技术主要是通过已知序列去调查特定确定的片段序列或位点的有或无,重点在“检”;而基因测序技术是把基因序列上的核苷酸一个一个的测出来,重点在“测”。

相比较而言,基因测序的精准度最高。随着基因测序的成本下降,最终测序技术将取代前三种技术。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二代测序,即NGS。一代测序的劣势主要是速度比较慢,检测时间比较长;三代测序的发展方向是单分子测序,如果能开发出一些诸如卫生检测之类的应用型产品,在基层卫生医疗系统里做推广,还是有优势的。

纵观整个基因测序行业,上游的仪器制造已经被illumina、Life Tech等少数几家公司垄断,所以主要的机会都在中下游的服务应用。

基因测序在三种应用场景中的现状

基因测序的应用主要可以分成非人类基因组应用和人类基因组及健康疾病相关应用等两部分。

科研、农业应用、环境污染监测属于非人类基因组应用的范畴等。科研主要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应用主要包括遗传育种、食品及药材鉴定,中国农业大学在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工作。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微生物测序。

非人类基因组应用市场以科研为主。华大基因在2010年的时候基本上就垄断了整个科研市场,那个时候的收入规模已经达到近10亿。但科研并非刚需市场。

与人类基因组及健康疾病相关的应用主要包括司法鉴定、消费级应用、医疗级应用三大类。精准医疗中的基因测序属于这里的医疗级应用。

司法鉴定:毛利率高

司法鉴定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政府法务部门的刚需,比如亲子鉴定。这是一块稳定的市场,且高毛利,可以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司法鉴定对基因检测技术要求相对于消费和医疗级应用并不高,壁垒在于政府渠道并与政府部门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种类型的公司有一定的投资价值,金域检测、迪安诊断都在做这块市场。

消费级应用:尚不规范

消费级应用的测序公司在市场上有一些,主要涉及人类的一些个性特征性基因检测如天赋基因,酒精耐受,家族起源分析等,再就是根据相关基因营养学提供保健、健身、体重控制等保健服务,还有基于相关基因的易感或慢性疾病预防。由于目前这些检测主要的依据来自于科学研究文献,但相关知识、数据积累不够,检测分析结果跟事实并没有百分百的对应关系,参考意义有限,因此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购买有非常大的弹性和不确定性,非刚性需求。

个人消费端市场目前比较混乱,没有形成规范。其中,早期开展的普通人个人基因组疾病风险预测,目前被FDA归为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停止不具备医疗资质的公司开展相关的业务,表明了FDA对疾病风险预测业务的严谨态度。

这类公司中,代表性的如google旗下的23andMe。

消费级的应用,目前的问题在于产品不成熟和需求的不确定。这种类型的公司,如果盈利模式单单只是通过对消费者提供这种服务,很难实现盈利,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数据、知识的积累,基因与环境作用的机理的发现,在保健市场和疾病防治、慢病防治领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美国保健品市场在100-300亿美元,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在2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000亿元,在保健品服务市场上,以基因检测作为保健养生的前导服务,与传统保健服务相结合,可以对保健服务进行优化。

另外,如果这种公司,在给消费者提供消费级服务的同时,跟消费者签订协议,要求可以将其的基因组检测结果免费用于科学研究用途,那么,这类公司就会变为数据公司,后面的估值逻辑可能就变得不一样了,例如23andMe公司,这几年通过在网上销售个人基因检测服务,已经收集了超过一百万例标本数据,当然这个过程是烧了不少钱的。这一百多万例人的基因组标本是个宝库,很多药厂、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都可能是潜在的服务客户。

如23andMe与Genentech公司合作,就向其提供部分数据库,以帮助其对3000多名帕金森患者做全基因组测序,以进行后续的相关治疗药物研发。

医疗级应用:需求最大

医疗级应用是基因测序行业的主要应用发展方向。根据市场反馈的情况以及咨询机构的测算,未来其在基因测序所有应用中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大,最终将超过70%。

目前,医疗级应用主要有生殖健康(NIPT、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遗传性疾病检测、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药物基因组学及新药研发、体检及疾病筛查、医学基础研究、肠道微生物宏基因组、肿瘤诊断及治疗等。医疗级应用的基因测序技术,是精准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因测序技术应用的热点。

这些应用,从技术上来说,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验证性的检测,一类是探索性的检测。验证性的检测已经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依据和对疾病诊断的标准,如生殖健康领域的NIPT检测,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检测SOP,主要针对13、18、21号染色体的三体检查,这类公司对技术团队的要求不高,因此市场以营销和普及为导向,尽管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由于没有竞争壁垒,目前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再投资的价值。而带有探索性的复杂的检测,例如肿瘤诊断及治疗,需要高通量测序,检测出的突变结果可能没有明确的标准,需要探索和研究,对团队技术要求高。

肿瘤基因诊断的市场规模巨大

根据illumina的测算,在所有这些应用中,目前针对人类第一大杀手疾病—肿瘤的基因测序将会占比最高,市场需求最大。关于国内的肿瘤测序市场规模方面,可以做个简单的测算,目前每年新增癌症患者300万人左右,且发病率呈上涨趋势。每个病人的诊疗花费大约在10万,整个市场规模大约在3000亿,而根据医疗过程中,药、检、诊所占的比例,肿瘤的基因诊断市场规模可达百亿级别。

肿瘤本身就是一种基因病,肿瘤细胞的基因在不断的发生突变,肿瘤组织是动态变化的,每个时期所检测出来的基因组可能都有发生变化,目前相关的知识和数据均处在摸索和积累阶段,仍然需要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投入。

关于肿瘤的NGS基因检测,目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实体瘤的突变基因组panel测序,一类是外周血的ctDNA检测。ctDNA是液体活检的一部分,液体活检还包括CTC和外泌体的检测。

开发实体瘤NGS panel的代表公司有Foundation Medicine(FMI),该公司的主要产品FoundationOne检测315个癌症相关基因的编码区和28个基因内含子的重排区,其检测方法2013年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但正如MD-anderson癌症中心的病理专家指出,实体瘤NGS panel只是测量实体肿瘤的某一时刻的状态,而不能追踪到肿瘤发生的全过程,人体内肿瘤的状态是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如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癌症患者,如果仅仅取某个部位的癌组织,并不能反应患者的整体情况,但对所有癌组织都取样又不好操作。并且,实体瘤组织活检的相对滞后性对患者的治疗也不利。

到现在为止,我们对肿瘤的整体发病机理还不清楚,所以针对肿瘤的产品实际上还处于探索的阶段,随着数据建模的深入,其发病原因会越来越清晰,检测技术也会不断进步。

从疾病性质角度看,一些衰老性的疾病,比如帕金森、老年痴呆和一些心血管疾病,未来也有可能通过基因测序来评估和预防,但这些疾病检测的市场空间没有肿瘤检测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