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晖:我为什么爱画兰竹?

 楚北一叶 2017-10-24
含晖堂主张晖 2017-10-24 09:06

作者:孙世昌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原美术学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张晖:我为什么爱画兰竹?

进入二十一世纪,张晖的绘画已由连环画、写实人物画,转入花卉、动物,画了大量的兰、竹、藤、桃、鸭、猴,近来又画荷花。以我所见,张晖的兰、竹、猴画得最多,也最有特色。兰、竹是文人画家喜爱的绘画题材,而且它的文化底蕴与中国历史上的“隐逸文化”有不解之缘,如元代吴镇善画竹,题诗曰:“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

张晖:我为什么爱画兰竹?

正是这种思想的表述。北宋时已有“竹隐”之说,从文同、苏轼以墨画竹开始,开启了文人自唐以来的水墨精神借竹而发的趋势,于是画竹成为文人画典型的题材,竹的耐“岁寒”、“劲节”、“心虚”就成了文人的人格品性的象征,墨竹成为文人“寓意寄兴”的主要形式。

张晖:我为什么爱画兰竹?

画兰较画竹晚,元以后成为与画竹并行的文人画题材。郑板桥题画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可见兰生幽谷发清香亦成为文人寓意、寄兴、征品的载体。正因为画兰竹的文化意蕴深厚,画又极简而难,学养和功力不够的现代青年画家,很少敢于碰它。张晖画兰竹,最初并非出于文人画“象征”、“寓意寄兴”,而是从中国画形式语言和功力锻炼入手的。

张晖:我为什么爱画兰竹?

当我问他为什么选择画兰竹时,他说:“一生兰、半世竹,兰竹都是点、线,是构成中国画形式语言的基本元素。”如其所述,点、线的形态、质量,的确关系到中国画笔墨功力的深浅、审美素质、个人风格。我看张晖画兰竹的近期作品,已经由浅入深,由形式语言层面进入深层意蕴。他内心虽无古代文人隐逸心态,但在他画的兰竹作品里,以兰竹寓意、征品、抒怀、寄兴,俯拾即是。如其题兰竹:“人品若兰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幽兰不修容,放意弄水石。”“如兰如莲世间清品,若竹若谷贤者虚怀。”等。

张晖:我为什么爱画兰竹?

不仅如此,他还在画兰竹中寄寓着他的社会和人生体验,如:“雨入花心自知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虚心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清游自常竹林风”等。由此我体味到“画工老兴未全删,笔也清闲,墨也澜斑。借君莫作图画看,文里机关,字里机关。”的意味。

张晖:我为什么爱画兰竹?

张晖简介

张晖:我为什么爱画兰竹?

张晖,198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攻读鲁美硕士研究生,1989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专攻大写意花鸟画,擅画兰、竹、猴、猪、鸭等。现为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文史馆研究员。

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美展并获奖,连环画《驼峰上的爱》获七届全国美展银奖;数百幅作品及多篇学术文章发表于国家级专业书刊;《张晖作品集》、《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集·张晖》、《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张晖花鸟画作品精选》等八部个人画集及多部主编、参编教材先后出版;在法国巴黎、烟台画院、辽宁博物馆、北京荣宝斋大厦、俄罗斯托姆斯克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多次在全国范围内招生举办张晖写意花鸟画高研班;数十幅作品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外美术学院和美术馆等文博机构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