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除湿,找准这7大出口,一扫光!

 刘全江 2017-10-24



多人嘴里经常感觉粘腻、发甜,嗓子中不清爽,身体沉重发懒等,这都是体内有湿邪的表现。湿邪是人体内的湿度超出人体适应能力而引发的病症。

 

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有两种途径,即中医说的内湿和外湿。内湿是人体的气机运行过慢过缓,形成了壅滞;外湿是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使外界的潮湿侵入体内造成的。内湿比较好理解,外湿就有点费解了,人体的内外有皮肤阻隔,外界的湿气怎么能进入体内呢?实际上并不是湿气真正的进入了体内,中医认为气是能够互相感应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机体感受到了这种粘滞之气,时间长了体内的气机也变得迟缓,逐渐就形成了湿邪。就像伤寒一样,也不是寒邪真的束缚在了体表,而是机体感觉到寒冷以后,主动关闭了体表的开放功能,这种闭而不开的状态,我们约定俗成的叫做伤寒。

 

湿邪可以存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有不同表现。

 

如在体表时,可以出现周身沉困,四肢酸懒沉重,皮肤湿疹等症。从体表进一步侵入了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侵犯头部可出现头重如裹。停滞胸腹部表现为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又因为湿性趋下,可出现下肢水肿,淋浊、带下、泄痢等病证。典型的湿证都有舌苔厚腻,偏热的是黄腻,偏寒的是白腻。为什么会有舌苔厚腻呢?因为机体气机滞缓以后,肝脾的升腾之气不能翻上来,舌面上就像死水一潭,会有淤泥沉积,这样舌苔就逐渐增厚并粘腻。上面说的湿邪症状还只是初期表现,真正的危害还在后面。由于湿邪的本质是过缓,使整个人体的运行节奏都变得迟缓,一些重浊的东西就会在人体很多部位沉积下来,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肥胖,大腹便便的人可以说都是湿浊沉积造成的。肥胖的后续效应大家都很熟悉了,可以进一步导致“三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都接踵而至。可见去除湿邪,防患于未然是非常必要的。

 

除湿有两种方向,一种是兴修水利,让湿邪顺流而下;一种是让气机流动起来。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中医说的淡渗利湿,服用茯苓、泽泻、薏米、赤小豆、莲子等都属于这种方法,这些药物或食物都有比较好的效果,但这种方法也有致命的缺点,即能除掉已经生成的湿,不能防止湿邪的再次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这就用到了第二种方法,疏通气机。前面说了湿邪的本质特征就是缓,什么能克制缓呢?当然是急。在五脏中,肝木是急的,脾土是缓的,所以五行生克中的木能克土就是这个意思。一个慢性子的人整天懒得动,这时要让一个急性子的人带动他一下。这样第二种方法的具体实施就是健脾疏肝,健脾是为了增强懒人的实力,让他有力气运动;疏肝是让机体的节奏变快一些,整个气机流动起来,这样一来湿邪就祛除了。健脾可以选用六君子汤,疏肝可选用香附、苏梗、郁金、白芍等药物。

 

现代人都有个特点就是懒,整体坐着不动,所以体质偏湿的人是非常多的。现代的这种湿和古代不一样,古人劳作的多,湿邪多由外部侵入,属于外湿,用第一种方法效果非常好。现代人湿的根源是懒,所以第二种方法更为合适。当然仅靠药物还不是最高明的办法,最好的方法是克服“懒病”,多进行运动。

 

湿邪的危害虽然非常大,但也要强调一点:对湿邪不能有“洁癖”,妄想把湿祛除的干干净净,湿其实是与生俱来的,至死方休。我们生活的环境也是燥湿适中,完全干燥的沙漠是没有生机的,因此祛湿需要适可而止。


艾灸七大穴位,排出一身湿气


我们人体有7个“排污口”,找到“排污口”,经常艾灸,把湿毒和脂肪排出去,人就会少生病,还不会发胖。

1.阴陵泉

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如果你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你会发现疼痛在逐渐减轻,说明你的脾湿在好转。

2.足三里

足三里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最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觉前用艾灸,可以协助阴陵泉祛湿。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3.承山穴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其效果跟红豆薏米粥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他的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所以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4.丰隆穴

配合足三里按摩丰隆穴可以祛湿化痰,丰隆,象声,轰隆打雷。长期坚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5.天枢穴

天枢是大肠之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艾灸天枢穴对于改善肠腑功能,消除或减轻肠道功能失常而导致的各种证候。具有显著的功效。艾灸天枢穴,能促进消化。增强肠道蠕动,和体内废物排泄的速度。


6.中脘穴

中脘是治疗是治疗小虎岛疾病最常用的穴位之一,是四条经脉汇集之处,居胃幽门之处,有灵魂俞穴之美称,艾灸中脘穴直接作用胃腑,有效的遥控胃部气血阴阳虚实,起到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功能,有效的解除疲劳性的胃障碍,提高脂肪的分泄速度,还可以使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增强,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长期坚持艾灸天枢中脘肥胖自动掉下来。



7.水道穴

水道穴属于足阳明胃经,是治疗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的临床要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刺激水道,能打通脾胃里的水道,让滞留的水顺热而下。痰湿肥胖的人体内都存有很多流不出的水液,因此艾灸水道算就好比是给那些水开了个渠,让它们顺畅的流出。

艾灸知识大全学堂:专注、专攻、专业于:中医艾灸养生知识的传播和技术培训;艾灸产品介绍及艾绒鉴别;艾灸功效及注意事项禁忌症;分享艾灸经典案例和排病反应,辩证配穴施灸,全力打造国内最权威的艾灸养生知识交流和学习平台,让更多的人因“艾”而美,因“灸”而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