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尘锁红楼:别厌恶王夫人,你和她并无二样

 金色年华554 2017-10-24

87版王夫人

王夫人,贾政之妻,宝玉之母,出身名门望族,也曾是豪门千金小姐,也曾掌权打理贾府家务事。虽然书中对王夫人并无特别详细的描述,但从刘姥姥的口述中,不难猜出王夫人在贾府之前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刘姥姥说王夫人出阁之前,是爽快会待人的二小姐。到了贾府,做了当家二奶奶时,待人接物,也称得上大方得体,不是个蛮横之人。

然而,在《红楼梦》一出场时,王夫人却是个不再掌管贾府事务、失了大儿子贾珠、被丈夫冷落、不招人待见、时不时还要承受着来自贾母训斥的家庭主妇。对,就是一逐渐人老珠黄、常年无人捧无人爱无人疼的家庭主妇。她只有念经供佛,给自己如枯木般的生命,带来一点点心理上的抚慰了。

尤其她还接连二三地做了几桩恶事:精神上虐待林妹妹、逼得丫鬟金钏投井自尽、将晴雯置于死地,把四儿、芳官逐出贾府等。所以,大部分读者都对王夫人厌恶至极,认为她没那么爱宝玉,是个假善人。却从来没有人想过,其实你与你所厌恶的王夫人,并无二样。或许读到这里,你觉得漠尘心理太阴暗,你怎么可能跟这种女人是一样的呢?

如果你还有耐心,就请慢慢听漠尘一一道来。

首先,王夫人爱宝玉是有条件的,她对宝钗好、对袭人好,也都是为了一己之私。

第33回,因为跟忠顺亲王府的伶人琪官交往并帮助其逃出王府藏匿民间,也因为贾环利用金钏被王夫人逐出贾府后投井而死一事诬陷宝玉,愤怒的贾政,恨不得将宝玉置于死地。王夫人赶去搭救,先是哭道:“宝玉虽然该打,老爷也要自重。且炎天暑日的,老太太身上也不大好。打死宝玉事小,倘或老太太一时不自在了,岂不事大!”

可是,关心丈夫身体,打出孝敬婆婆的大牌,都不起作用,贾政仍执意要置宝玉于死地。“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有意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果然,这一招管用。贾政停住了刑罚动作,不再坚持置宝玉于死地。

王夫人爬在宝玉身上大哭时,因为“苦命儿”三个字,想起了已经死去的长子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由此可见,宝玉是王夫人后半生的希望与依靠,贾珠已经不在,宝玉是她唯一的指望与依靠,她不能失去宝玉,再次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致命打击,所以,她必须保全宝玉,给她找个能让宝玉有点长进的妻妾来催促他读书来求取功名利禄。而林黛玉晴雯之流,是断不会逼着宝玉做他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也是王夫人为什么喜欢宝钗和袭人的缘故。宝钗与袭人都是封建思想的维护者,她们认为男人就该求功名、得利禄才是正经事儿,也才能给到她们终身的保障与依附。



王夫人与贾政

那么,身为现代人的你,尤其已经有了孩子的母亲们,你们天天逼着孩子用功读书、给他们报名各种补习班及兴趣班,不也是奢望孩子将来有出息,你也老有所依吗?孩子稍微不如你意,你就哭鼻子抹眼泪或者抱怨连天的,认为自己牺牲了那么多,辛辛苦苦为孩子忙,却没换来孩子的乖巧懂事和用功读书,甚至动不动危言耸听,威胁几岁的孩子,说什么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

你鲜少想过孩子自己的喜好,也几乎不问孩子做这些你给安排的事情时,他是否真的愿意,是否很快乐?你给孩子未来都安排好了,可有问过孩子的意愿?如果你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几日,你会发现,实际上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大部分是为了弥补自己年少时的缺憾,是想让孩子替你完成你未了的愿望。你护孩子,多半也是不想自己的付出成空,失去唯一的依靠与寄托,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与需求为出发点的。

看看那些爱晒娃的微友朋友圈,你就会无意中发现,孩子取得什么好成绩或者做好了某件事情,就使劲夸赞孩子又进步了、又长大了、又有出息了。一旦孩子今天做错了什么,或者考试失利,好吧,朋友圈里都是怨气冲天,觉得这孩子让人失望。虽然有的父母没有流露出失望和指责的言语,但一个耷拉着眼角的表情,却暴露了内心的失望与失落。

当然,也有的父母会检讨,是自己的方法不对,是自己没有好好陪着孩子学习。然而,这检讨事实上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也许你没跟孩子说,但你内心的情绪,孩子的潜意识是完全接收得到的,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接收器,不要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他只是不懂如何用成年人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心声而已。所以,你自我检讨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与迫害。孩子会因此想到,都是自己不好,父母才会做出这样的检讨。长此以往,孩子不抑郁才怪。

有时候,漠尘非常心痛,因为现在的孩子事实上真的没有什么快乐而言,从自然环境上来讲,除了农村的娃,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极少享受到蓝天白云,不知道土地为何物,无法体验到大地的丰盛,一出生就是钢筋水泥,与大地母亲完全失去了连结。而脚踏大地,是一个人有根的来源,所以,现在的人多半漂浮不定,即使拥有几套房子也没有家的感觉。

从家庭环境来看,虽然有的娃还在娘胎里就被一大家子六七口人关爱着、惦记着,来到世上更是被当做小祖宗一样侍奉着,每个人都顺应他、宠溺他,物质上可谓应有尽有,但却被精神绑架,不能随便趴在地上玩、不可以不洗手就吃东西、不能磕着碰着、摔倒一下孩子还没哭呢大人就受不了了、不能穿旧衣服、不可以玩脏东西、不许随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本来可以自然地学习行走坐卧,却在即将学习走路的时候,给捆绑在学步车里、玩具要规规矩矩放在特定位置、刚咿呀学语就开始听外语背唐诗、想自己拿筷子吃饭却因为吃得太慢而被剥夺了尝试亲自动手的机会、想自己做主买个什么物品也绝无可能只好用哭闹的方式获取、胎教早教一个接一个地轮番上阵给孩子灌输所谓的聪明才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被训斥、打了一百分就乐得马上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

从学习环境来讲,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仅限于学习成绩,鲜少有精神和心灵上的互动,现在学校早就没了家访这种事儿了,有什么事情,电话打给家长或者微信说一下。大部分疲于拼命养家糊口的家长们,完全把孩子的教育交托给学校,一旦孩子有问题,学校和老师又要背负所有的训斥与黑锅。回到家里,孩子与父母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讲点学校有趣的事情,也几乎不大可能,老一辈人只关心孩子饿没饿着、有没有被人欺负、是否平安,父母多半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是惹祸了。

所以,现在的孩子,在还几岁的时候,就失去了应有的灵动与天真,变成了大人眼里的小大人,还美名其曰孩子懂事,屁!你都三十好几的人了,也没见你有多懂事。有的家长更气人,孩子才六七岁,或者刚读小学三四年级,这学习习惯还没养成呢,就要求孩子像高考生或者像成人一样对待学习,巴不得孩子天天看书写作业。你说你天天这样苦逼也是为了孩子好,怎么就没人理解你的心呢?那么,以孩子的角度来讲,孩子已经尽他最大的力气,竭尽所能做成让你满意的样子了,可他也只是个孩子,况且花开不是几日之功,大树也非几年长成的,你怎么就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和他的苦呢?

所以,你觉得你比王夫人好到哪里去?说句不中听的,你可能还不如她呢!什么是真正的爱孩子?就是你既能客观地为他的学习和未来谋划,也能顾及到他的喜好与心声,如果他的想法与你的有冲突,你可以很快找出一个办法来,两下里各退一步,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而不是一味地逼着孩子必须按照你的去做。另外,就是让孩子做他自己,而不是变为另外一个你,活成复制品。



王夫人与宝玉

其次,王夫人的狠毒,你未尝没有。

王夫人为了让宝玉求上进,把不利于此事的人力图赶尽杀绝,害死了晴雯和服侍自己多年的金钏,赶走了四儿和芳官,还对林妹妹暗下毒手,不可谓不狠毒。

那么我们生在法治社会,不可能随便弄死妨碍自己的人。可是我们的心,却时不时地想着如何如何赶走那个人,如何如何整治你恨的人,甚至你恨不得对方去死,这和王夫人真的没有本质的区别,唯一不同的,是王夫人有条件下手,而你不能想出手就出手。

我们往往喜欢从表面行为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对错,所以,做出狠毒之事的王夫人,更容易被人唾弃和厌恶,而那些做了很多善事,天天吃斋念佛,心里却时时诅咒他人、对身边人有怨气却从不发泄和表现出来的人,却因为没人看见他们去做出来而将其视为好人。这实际上是伪君子,伪君子向来更得人心,而真小人却总是令人远离。然而,自古以来,都是真小人易躲开,伪君子难分辨。所以有句话讲,真枪易躲暗箭难防。

虽然在狠毒这样的作为上,把你比作王夫人可能有失偏颇,但谁又敢说,自己的内心深处,从未恶毒和诅咒过他人去死?我不敢这样说,我不止一次诅咒孩子的父亲去死,也不止一次意淫如何整死那些伤害我到不留一点儿余地的人。

前天小女儿问我,为什么人是矛盾体呢?其实,在二元对立的世界上,人天生就是个矛盾体,一会儿如同天使般可爱,一会儿似恶魔般可恶。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你最常滋养哪一个,你的性格行为就趋向于哪一个,但这不代表另一个就消失不见了,而是仍存在于你的心灵深处。因为这世间抑恶扬善,所以,我们都把自己善的一面呈现出来了,而压抑了恶的一面。或者,更浅显地来解说,就是你把你对孩子或身边人的好都表现出来了,为了维护关系把对他们的抱怨情绪给压抑下去了。也因此,无论修佛还是修其他方便法门,都讲要时时观照你的内心,事实上就是随时觉察你的起心动念里有没有滋养这个恶。



王夫人与黛玉

最后,王夫人的假善良,人人有之。

不要这么快就否定我所说的,先静下心来试想一下,你对家人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希望别人说你贤惠、知人事、懂道理,希望别人认同你是好人,是善良的,是孝顺的。你对老公好,是希望老公也一样回报给你那些好。你对孩子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你老有所依。你对同事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自己,希望领导和同事都能对你有个好印象,希望同事之间的关系如你所愿地和睦,希望同事也一样对你好。你对其他人好,是希望其他人认可你的为人,也能在关键时候对你就像你对他一样好。你乐于助人,是希望自己做个人人喜欢的好人,是希望得福报得老天庇护。你帮助路上的老人家,是想到自己也有老去的那一天,希望那时候你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当然,你有目的的去做一个好人,这也是一种修行之道,只要没有太大的过失,也未尝不可。如果人人都能有一己之私去做一个好人,去对每一个人都好,这个社会一样会变得美好一些,只是会缺少真情。但实际上我们所认为的真情,大抵都是为了满足一己之私的道具而已,世间哪里有那么多完全利他的真情?所以,你可以有目的的去对他人好,你也不必说出你的私心,但你的内心却要清楚自己的目的及私心,同时,你要在内心里承认自己也是有私心的,那么私心这个阴暗面,就不会在现实中给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这世间,原本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以,生而为人,你有你的目的,你为着你的私利,并非是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过。但也要试着学会,换个角度也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二,尽可能做到皆大欢喜,而不是必须只能你一个人赢得全部,月满盈亏、水满则溢,任何事情做得太过必早折,这也是为什么中庸之道一直是世人追求的境界之缘故。中庸之道其实很简单,就是无论你遇到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要偏激固执,而是站在中间那条道上,客观看待与分析,同时顾及左右两边的平衡。比如,一个男人出轨,你不能一股脑认定这个男人是渣男,是忘恩负义,你也得同时站在这个男人的角度去看一看他媳妇的所作所为,如此,你就很容易地站在客观中立的角度,而不是因为看到男人出轨就恶言相向,气得头晕眼花(很多女人都是这样,一提到男人出轨就各种泄愤,恨不能把这个男人扬灰挫骨,即使看电视剧里的出轨事件,也是如此,依我看,就是闲得尿疼)。

再比如,你厌恶甚至诅咒王夫人之前,你可以多去了解一下王夫人的生活,以及她到底经历了什么,导致曾经大方得体、不是蛮横之人的她,变成了假善人,还先后害死了金钏和晴雯,整日冷着脸、没有丝毫的活力与生机。

你若懂得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份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你若了解多年被夫君冷落的滋味、你若有过那种唯恐再失去仅有的一个儿子的恐惧、你若发现你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被孩子全盘否定,甚至孩子为了一个女子而跟你对着干、你若被婆婆及婆家所有人冷眼相待甚至无论有的没的都把过错安在你的头上……试问,你真的能做到比王夫人更好一些吗?所谓慈悲,无非就是你可以不喜欢对方的所作所为,你甚至不会与对方有来往,但你同时愿意去理解对方所受的苦,给出一点点包容,而非责骂与诅咒。

但愿这世间,能少一些王夫人式的悲剧,多一些包容与相视一笑的温情。

文/费漠尘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感恩支持!

尘锁红楼:悲情十二金钗之王熙凤

尘锁红楼:王熙凤到底跟谁有一腿?

尘锁红楼:从贾琏身世看他的荒淫之殇

尘锁红楼:王夫人凭什么不能喜钗厌黛?

尘锁红楼:为什么贾琏冒死偷娶尤二姐?

尘锁红楼:从宝黛的三生三世看因果不虚

尘锁红楼:宝玉爱黛玉并非只因三观一致

尘锁红楼:晴雯为何能躲过宝玉的性骚扰?

尘锁红楼:袭人只是宝玉的保姆兼性伴侣?

尘锁红楼:凤姐不可能支持宝钗的四个理由

尘锁红楼:晴雯之死,罪在她自己不知进退

尘锁红楼:你是不是下一个有命无运的香菱?

尘锁红楼:甄士隐得见通灵宝玉暗喻了什么?

尘锁红楼:最懂宝玉的并非林妹妹,而是他?

尘锁红楼:凤姐一生最大的失误到底是什么?

尘锁红楼:春节聚会,怎能少了红楼中的她?

尘锁红楼:贾琏是渣男,宝玉是渣男中的冷血

尘锁红楼:从迎春探春命运看父亲对女儿一生的影响

尘锁红楼:金钏之死,对宝钗黛玉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尘锁红楼:把尤二姐之死罪名嫁祸凤姐,叔可忍婶不可忍

尘锁红楼:被贴上无情无义与十恶不赦的标签,这对凤姐不公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