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百年前,中国一叛徒在海外建国,如今富得流油,如今自称是华人

 昵称18990882 2017-10-24

文 | 陈飞

提要:元末明初乱世之局,汉族政权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如何击败元朝,重建华夏,还要提防着东南边来犯我沿海的倭寇们。因为蒙古铁骑没办法渡过大海占据日本,所以倭寇的气焰真不是一般的嚣张了起来,他们天真地认为如果连在亚欧大陆横行霸道的蒙古人都奈何不了他们,中国的东南沿海也就是他们来去自由的福地了。只可惜,朱元璋能击败了蒙古铁骑,也就能杀掉一个又一个“前仆后继”的倭寇。而就在这段时期,抵御倭寇的将军将开始他辉煌的人生。

黄元寿,明洪武帝朱元璋麾下将领,曾在中国南海森屏滩抗击倭寇而获得功勋,朱元璋因此十分器重他,特意给他赐名为黄森屏,以彰显荣耀。不久后,黄森屏被任命为使者去往婆罗洲(加里曼丹),本是去做任务,谁知黄森屏在那过爽了就不愿再回来复命了。在那里,他所领导的使者团建立起华人武装力量,中国同胞们在断手河流域努力建设,最终形成了一个有实无名的诸侯国势力。这支武装力量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亲明势力,威慑岛上的其他敌人。

这个时候,断手河偏北的地区坐落着国力衰微的渤泥国,它正是今天文莱达鲁萨兰国的前身。但当时的渤泥国在经济、军事上均受制于印尼,时常需要耗费国力来向印尼等国纳贡。东边菲律宾南部的苏禄苏丹国则觊觎着渤泥国的领土,因此渤泥国的内部矛盾十分激烈。终于,新即位的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准备重整旗鼓,复兴国家。他第一步便是联合黄森屏的华人力量,用的乃是中国大陆祖传的和亲之策,不惜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黄森屏,赠与黄森屏“MaharajaLela(麻那惹加那,约相当于中国小说中常见的“并肩王”)”的称号;还让自己的弟弟艾哈迈德(Ahmad)娶了黄森屏的妹妹黄元丽,赠给她PuteriKinabatangan(来自中国断手河的公主)的称号,两个政权因统治者之间的婚姻关系结成了紧密的同盟。

在黄森屏和渤泥国的联合下,渤泥国成功击退了外来入侵者,让邻国不再敢随意来犯。正是这一次的合作,渤泥国认识到了华人力量的强大,更对黄森屏背后的大明王朝心生畏惧,因此渤泥国和黄森屏的同盟日益稳固,不见崩溃之相。此后的三十年时间中,华人由东部的断手河流域向北部沿海发展,相继建立了中国城、中国镇等城市,即今天马来西亚东部的大城市哥打基纳巴卢和支那鲁特等城。

过了数十年,和亲政策的另一个功能作用显现出来,那就是同化。渤泥国的统治阶级更新换代后,发现跟黄森屏都已经是沾亲带故的了,黄森屏这个并肩王当起来其实跟真正的国王没什么区别,反正在渤泥国是没人敢忤逆他的。不过,黄森屏并没有因权力而忘却自己的祖国,他依旧向往着回到明朝,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在去世之前,他向明成祖提出三个要求:一是“境土悉属职方”的,将渤泥和断手河流域的土地,归入中华版图;二是“乞封国之后山为一方镇”,请加封东南亚的最高山(今名基那巴卢山,意为中国寡妇山)为渤泥国的镇山,并赐以美名,永镇南洋大地;三是“托体魄于中华”,允许自己安葬于中国。

今天的文莱虽然已经不属于中国的领土,但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依旧十分密切,这都要归功于黄森屏的努力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