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婉饱满的古代绣,打籽绣

 憨痴呆 2017-10-24
 
 

【打籽绣】刺绣传统针法之一,是在古老的锁绣绣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绣时针从背面向正面刺上来后,便将针尖在丝线底脚卷上两转,绕成粒状小圈,绣一针,形成一粒“籽”,因而得名,亦称“打籽”。绣好后的花纹由无数的小圆点组成,如同镶着很多的小珍珠,坚固耐磨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突起饱满的颗粒感,出色地表现纹样的质感和色彩的过渡,打籽绣最适合表现的是花朵的花蕊和鸟兽虫鱼的眼睛。

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刺绣技法论著《雪宧绣谱》,此书于民国八年(1919)问世。书中详细介绍了打籽绣的技法,曰:亦旧时针法之一,今唯花心用之。其法用十一号或十号之针,全根之线,针出地面后,随以针芒绕线一道为细孔,即靠孔边下针以固之。孔即子(籽)也,固而不动,即打也,线须捻匀,针之上下指力亦须匀。力不匀则重则子大,轻则子小,或且肥瘦,此犹初等普通品。中等以上,即用12号针,分劈之线,余法皆同。若绣全体之花卉,翎毛,石木,用此针者,先从墨钩边框打起,依次而里。子须匀密,不可露地(底)。

打籽绣法主要运用于苏绣,打籽高手能运用二十多种打籽小结的打法。桃、李、梅、杏一类花芯,均使用打籽绣法。

打籽绣技法最早见于蒙古诺因乌拉东汉墓出土的绣品中。▲

打籽绣法在荷包上运用非常普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