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港,大山里的好地方

 抗战胜利七十年 2017-10-24


家 在 官 港


官港的地名来源于群山脚下的村巷,坐落在尧渡河和龙泉河支流的分水岭上,是东至县的重点产茶区。


条条大路通官港


官港,既有浓烈的山乡风韵,又有理想的陆路交通。206国道和222省道贯穿全境,并在官港交汇。



还有多条县道、乡道从官港伸向各乡、村,南来北往,东去西向,招手得车。便利的交通,给官港集镇建设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优势。



人杰地灵在官港



当地群众说:“两边哗哗响,中间是干港”,上乡一带方言中的“干”与“官”同音,遂被人们称为“官港”,寓意为能出大官,振兴一方。


这个愿望,在清末民初时期果真实现了,兆吉山下的许村走出了一个许世英



历任前清、北洋、民国三个非常时期的国务总理、民政总长、大理院院长、皖闽省长、驻日大使等要职,宦海浮游六十余年,长袖善舞,成为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不倒翁。


许世英


山水分势的灵秀,又使官港山川成了东至县的一块风水宝地,吸引了前清两广总督周馥家族的墓地也选在这里。



历史再向前推进一点,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大战鄱阳湖时,与陈友谅作战,也把官港当成了后方根据地,驻守了一段时间,在他登基后恩赐四角尖山上设帐的寺庙为“明王禅寺”,给官港人添了不少荣光。



千年古刹在官港


到官港一定不会失望,沿途观赏这里的山水风景,寻访古代名人遗踪,感受千百年来的岁月沧桑。


紧靠集镇西北面的是“四角尖风景区”,主要景点有四角尖、仙菇排、亭子腰、仙水池、飞来龙等十余处景点呢。




山下还有许世英故居,山中盆地处有“明王禅寺”庙宇,虽然几经遭难,但古迹犹存。




革命烈士、中共东至县党组织的创始人陈仲亭就曾以此庙旁的古学堂作为革命根据地,创建党组织。


陈仲亭在南京雨花台牺牲后,遗体被安葬在“四角尖”山麓。




集镇西南面是“水坡岭风景区”,古木参天,候鸟成群,山上有条古道直通江西,道旁有一尼姑庵,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叫人百听不厌。



集镇东南面是“王尖风景区”,清两广总督、陆军部尚书周馥的墓地就葬于此。集镇东北面是“唐山寺风景区”,有周馥家族墓地和唐山古寺。



茶菇飘香在官港


1999年官港茶叶香菇市场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01年建成了一个可容纳5-8万流动客商、拥有固定经营门面148间、年市场交易量过5亿元的较大规模农贸市场。




吸引了省内外茶客、菇商纷至沓来。每年春茶上市,交易火爆,人来车往,一派繁忙景象。官港从此被人们称为皖西南的茶都菇城。




官港镇的茶叶面积和数量居全县首位,它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境内群山连绵,茶园成片,种茶历史悠久。



据传,唐代一个名叫罗艺的得道真人,云游官港时,一时感到唇焦口渴,便随手撒下一把茶籽种入这片肥沃的土地,于是茶叶便在这山山 岭岭上生长起来。



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指的就是当时隶属浮梁地区的官港。


宋代建德县令梅尧臣一次视察官港茶区,回衙后写了一篇《南有嘉茗赋》,流传至今。


当代茶圣——安徽农业大学已故教授陈椽,生前曾三次到东至茶区考察,称赞官港是一个适应优质名茶生长的好地方。



陈椽教授


并亲自采摘茶叶,做成“大王云尖”,后来又为东至系列名茶“东至云尖”题字,使东至茶叶迅速打出品牌,推向市场。


所以东至民间有句话说:“茶叶传四方,名茶在官港”



除了茶叶,官港还是东至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盛产香菇、竹荪、猴头、黑木耳、毛木耳、金针菇、蘑菇、银耳、平菇、草菇等,以香菇、黑木耳为最,被称为“菇乡”。




离官港镇3华里的北城村是个久负盛名的香菇村,这个村涌现了一大批种菇大户和种菇能手。


这里的天然接种菇、段木菇、袋装菇兼有。花菇、一级厚菇、二级厚菇和三级平菇,销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干货年营销达几十万公斤,真正是“菇香飘向海内外”



山好水好人更好,这里就是官港。期待每一个山外面的人来山里看看,也盼望每一个从山里走出去的人回来转转。


官港欢迎您~


图片来自家在东至采风小分队:管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